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建设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单位制的体制整合,政治国家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的高度同构,这一时期的社会建设主要依附于国家政权建设和计划经济建设,体现着一种国家本位逻辑;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旨在通过经济快速增长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社会建设则隐匿于市场经济建设之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以市场经济建设代替社会建设的市场本位逻辑;第三阶段则是进入本世纪初,我们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民生为重的社会建设理念与施政方针,社会建设开始逐步获得一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标志着社会本位逻辑的回归。而展望社会建设之未来,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特征的公民社会建设将是我党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新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基本路径是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本位,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变革的中间阶段,即“迈向社会本位”阶段。这一阶段会遇到诸多现实问题,如政府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差强人意。只有更加注重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之间的合作治理,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的服务型、自主性与规范性,才能更好地迈向社会本位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3.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治国理政的科学论断,作为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它不是西方治理思想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来源于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将经历从统一到异化和对立再到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运动过程,与此相对应,国家职能将从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为以社会职能为主。要实现从国家治理走向社会治理,既要站在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理想高度,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原则。现阶段要重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制度现代化和国家法治化,破除"官本位"意识,提高治理者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本位论”到“劳动者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祖强  汪水波 《唯实》2003,23(4):21-24
从“国家本位论”到“企业本位论” ,虽然标志着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利益主体和利益矛盾认识的逐渐深化 ,但还没有把个人的经济自由和财产权利纳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视野。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还是一种深层的制度构造 ,必须把劳动者个人的动机和行为置于更加本源的地位 ,以劳动者个人利益为基点 ,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和新的经济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戚学祥  钟红 《探索》2014,(2):66-69
社会治理研究议题的提出是对社会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主动回应社会新挑战的现实需要。归纳社会管理研究"管理"、"政策"、"权利"和"法治"四种分析视角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今后社会治理研究议题的深化。因此,今后社会治理研究可以沿着政府-市场-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以权力分享、权利重置为基本着力点,以法治作为思想源泉来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6.
吕艳红 《求实》2007,(8):36-39
传统的中国社会层级结构导致权力本位思想的产生,权力本位就会排斥能力,当然社会也就缺乏公正。在生产力不发达阶段,应注重动力机制,而动力机制的实质是注重能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也要关注平衡机制,平衡机制的本质就是公正问题,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健康发展,都需要做到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内在统一,其中动力机制是根本。能力与公正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现代理念,能力理念并不是遮蔽社会公正,而是追求社会公正的积极努力,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和社会公正的实现者,用能力理念扬弃权力本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把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提出是我们对发展与代价进行反思的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以人为本”必然要求“能力本位”。  相似文献   

8.
准确把握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型社会建设离不开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引导和推动,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从而实现从学习型政党走向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2,(16):47-48
不管是从应然层面还是从实然层面而言,从善政走向善治可以说是各国社会治理的未来趋势。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和公民的回归过程。并且,治理与善治理论主张“多中心”,强调“从管理到治理”“从善政向善冶”的转向具有非常强烈的“去国家化”或“国家回退”色彩,  相似文献   

10.
一个健康的肌体,是由一个个健康的细胞结合而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由一个个和谐的人组成。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每个人的自我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从一定意义上  相似文献   

11.
李志军 《前线》2017,(2):28-32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军事战略,与其历史文化环境和思想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与其凝结其中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把握当代西方军事战略的现实走向,必须把握其思维方式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当前西方社会思维方式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对西方军事战略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2.
社会冲突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形态,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防止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是世界范围内向现代化发展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要通过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避免社会动乱,使国家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转型的主导力量,国家能力的强弱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社会转型也在影响着国家能力的发挥,二者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社会转型中提升国家能力的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是实现国家能力结构转型、促进国家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能力和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法院和其他司法机关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司法权的国家本位是一种国家完全主导司法活动的"司法状态".司法权的国家本位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是深重的.它使"无讼是求"成为主流的司法文化,也使得司法活动不重程序,司法活动和司法制度过分强调国家和社会"秩序".要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必须适当调整司法权的国家独占,让社会和公民在司法活动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批判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秩序运作模式的市民社会思想出现于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社会思想的重要和激进的转向之中。 (1)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等近代思想家们围绕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形成了丰富的市民社会思想。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 ,在对前人思想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社会本位观为核心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认为 ,市民社会代表实在的私人利益 ,政治国家是实现市民社会要求的手段。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考察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基本立场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实质 ;从市民社会内部寻找克服…  相似文献   

16.
能本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庆祥  戚鲁 《唯实》2000,(1):34-39
在当代,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人力资源都显示出对物力资源的优先地位。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中正逐步形成一种崭新的思路,这就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管理”。 西方管理理论已经经历了一个从过去注重“物本管理”向现代注重“人本管理”转变的过程。在现代西方,对人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官本位、事本位、能本位、人本位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本位是古代社会的“官为贵,民为轻”,官居主导地位的治理方式;事本位的管理方式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是对官本位统治的否定;能本位则是以人的能力为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能力,但决不能“以能为本”。  相似文献   

18.
从全球范围来看,政治信任流失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客观上讲,政治信任的流失深受当今公共治理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批判性公民的成长、全球化的深度扩展以及风险社会的到来,这些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为政治信任的巩固与积累增添了难度。我国目前政治信任的流失与当前社会及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为提升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教育工作的优化完善,使国家的教育事业实现和谐、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对教育工作的改革力度大幅度增加。在此环境下,以个人本位以及社会本位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推动教育价值观中个人及社会的和谐融合,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焦点。本文从教育价值观、个人本位以及社会本位三者的含义入手,对我国当前教育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推动个人与社会两种本位和谐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绍明 《世纪桥》2006,(10):92-94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科技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