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锻造抗战人才的最高军政学府,抗大从政治教育、军事教学和作风培养等方面入手,为我们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抗大干部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各个战场上,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迹。抗大,成为一种精神,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抗大传统,成为激励后人继续革命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抗大”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大”办学是党在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传承和发扬“抗大”精神,对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创办学校,培养人才,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以后,都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抗大、陕北公学、安吴青年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和中共中央党校等院校。其中,抗大成立最早、人数最多、影响也最大。去延安、上抗大,成为当时广大革命青年  相似文献   

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在办学实践中,立足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在积极推动"五个环境建设"落地见效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要义,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埔》2020,(4)
正抗大办学,是教育长罗瑞卿作为"军事教育大家"的光辉实践,也是他军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页。他把他的黄埔经历与抗大教育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他用赤诚肝胆、满腔热血将功名写进抗大创业时期那段最艰苦也是最辉煌的岁月。他的军事教育成就与抗大伟绩共存。毛泽东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抗大亲自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  相似文献   

6.
提升大学精神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互为表里,大学精神产生于现代大学制度之中,大学制度蕴涵滋养着大学精神。本文探析了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本质,剖析了当前大学功利异化、大学精神衰微的现象,提出需要从树立学术自由、学术自治的观念,加强民主管理;发展办学特色,践行办学理念;构建大学文化等三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精神,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培育、建设大学精神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锋 《理论月刊》2005,(3):147-149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建设大学精神,是加快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应在高校德育中开展大学精神的教育,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三进”工作中渗透大学精神的精华,应在校训、校徽、校歌中放射出大学精神的光芒,应在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中体现大学精神的要求,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大学精神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围绕革命主题,所形成的具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特色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革命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现代化"文化,具有革命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作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伟大的精神武器,革命文化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需要进行时代化的赋能和制度化、现代化的传承、转化。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琼崖革命精神以其"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而闻名于世。它既是过去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推动海南改革、建设、发展和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的精神指引,这种精神历久弥新,鼓舞和激励海南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弘扬琼崖革命精神,坚定自贸港建设必胜信心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革命动力的精神源泉。琼崖革命历经几起几落,革命的红旗之所以始终不倒,靠的就是琼崖共产党人对党与人民的事业抱着无限忠诚。1928年,国民党开始对琼崖苏区和红军第一次"围剿",琼崖红军以1400余人的兵力奋起抵抗,誓死保卫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也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到处张扬,而在每一个人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精神,这就是大学的精神,也是同济的精神。5月14日到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上海考察工作。在同济大学,温家宝和师生们谈到大学精神和大学建设问题,提出要开放办学,要勤俭办学。"广告词中反复出现的“至尊”、“豪宅”、“奢侈”、“顶级享受”等字眼严重  相似文献   

11.
胡庆祝 《人民论坛》2011,(11):208-209
大学文化建设与创新是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大学文化创新的"五创"模式可以分为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制度建设、文化内涵、大学形象五方面,从而实现多角度、多维度地创新大学文化,使大学担当起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使大学文化创新成为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团结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英雄人物创造、产生和传承革命精神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精神是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的基础上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革命精神的产生逻辑、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剖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它是在1937年1月,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诞生的。抗大创办9年零4个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蓬勃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革命大熔炉。抗大的成立,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挽救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的战略举措。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抗大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凝聚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同时,这些革命精神又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努力,不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始终高度重视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本文就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重要论述进行学习思考。弘扬胸怀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他经常把理想信念比喻成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15.
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廖婧 《前沿》2014,(1):59-60
毛东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领袖,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卓越领导人,又是一位具有顽强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而且对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雨寒 《新东方》2022,(2):70-75
在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产生了良性互动。从历史逻辑来看,革命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是同步的,革命文化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深化了革命文化的理论自觉,自身理论体系也在革命文化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完善,二者在价值指向上实现了统一。从现实逻辑来看,我们要在实践中传承革命文化和内化革命精神,从而使革命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并在实践中发展革命文化和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肩负着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使命,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精神等伟大精神,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些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9.
弛名中外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于1937年1月由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之后(简称为“抗大”),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指针,在后来的7年里,先后创办了12所分校和5所陆军中学,为我觉我军培养和向全国输送了约十万名革命干部,为中国人民取得  相似文献   

20.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的总概括,是一种时代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构成时代主旋律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弘扬。本文着重从党校教育的角度,探讨弘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一、中央党校、抗大等干部学校是培育延安精神的重要基地和熔炉   第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中央党校、抗大等干部学校确定的教育方针和原则,是构成延安精神内涵的重要内容。 1938年,毛泽东同志为抗大确定了教育方针,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机动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