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至今一直都有关于见义勇为行为的记载和理论论述.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主要是地方性法规、规章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障做出了一些有效性规定,但尚无全国性统一立法.参照我国各地有关见义勇为者法律救济制度的规定,借鉴美国相关制度立法的经验,本文对我国见义勇为法律救济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另外,本文又论及了在保护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过程中见义勇为人所应为的义务以及笔者联想到的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过程中德与法相护相融共促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清 《河北法学》2012,30(7):175-181
英美法系关于一般救助义务的立场,经历了一个由完全拒绝到例外承认的缓慢演进过程.无论是近代还是现在,无救助义务规则在英美法系都是普遍存在的.无救助义务规则的例外情形,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指美国几个州所制定的“坏撒玛利亚人法”,而是指它们关于特殊关系理论的阐述与运用.与此同时,美国法中“好撒玛利亚人法”立法范式更是为后人所称赞.  相似文献   

3.
王蕊 《法制与社会》2014,(15):241+245
"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者是人们讴歌的英雄,但是关于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虽然地方法规有相应的立法,可是我国却对其却没有统一标准,这也使得各地有各地的标准,因此也会因为差异而分歧。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见义勇为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自然会加剧人心淡漠,见危不救的社会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其实正如爱尔维修所言:"法律决定我们的风俗美德。"本文在法律的视角下剖析见义勇为的行为,对见义勇为的概念及法律性质特征进行探究,同时完善见义勇为的立法设想,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好撒马利亚人法是国外对保护善意救助者法律的统称,主要包括救助者的救助义务、责任豁免、请求权三方面的内容.我国民法将其称为见义勇为,并将其性质界定为无因管理.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欠缺救助者对被救助者损害赔偿责任减轻的规定,应当借鉴国外好撒马利亚人责任豁免的基本规则,将救助者的侵权责任限制在故意和重大过失,且一般过失不承担责任.现阶段地方性法规作为好撒马利亚人法中国化的率先途径,有权规定救助者对被救助者造成损害的责任豁免,为未来我国民法典在无因管理制度中规定紧急无因管理从而实现好撒马利亚人法的全面中国化积累经验.通过解决救助者、被救助者以及其他人之间侵权责任承担的问题,实现好撒马利亚人法在民事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是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法制建设包括法规、规章建设,这是城市法治化的重要基础部分.文章通过对不同立法体制国家地方立法的发展趋势、我国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的定位、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关系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协调的基本思路:在法的清理和修订过程中的协调,在法的功能定位和权限划分上的协调,在监督及审查环节上的协调.充分认识和处理好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的关系,有助于体现地方立法的统一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之发挥各具特色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6.
鹿楠 《法制与社会》2010,(6):268-269
近几年来由于"英雄流血又流泪"现象的频频发生,人们对见义勇为的关注也日益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也在不断的呼吁以立法的方式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利进行保护。本文结合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对见义勇为的内涵,构成要件及其性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救人被讹的事件屡屡发生.此类事件凸显出的不仅仅是社会道德的滑坡,更多的是法律规制的缺失.西方国家的"好撒玛利亚人法"已运行多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我国借鉴.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我国应制定一部包含救助者的范围界定、救助作为公民的一般义务、救助者的责任豁免、侵犯救助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举证责任等内容的全国性的保护救助者权益的"好人法",以解决目前我国社会"救不救"这一问题,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见义勇为的性质及救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见义勇为乃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历来为社会所提倡和鼓励,然时至今日,见义勇为者却日渐稀少。一个人因为见义勇为而受伤或死亡,但他本人或亲属却得不到法律救济,生活困顿。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去见义勇为呢?值得欣慰的是,社会已开始关注这一现象。目前全国许多省、区、市已成立了见义勇为和维护社会治安的基金组织,一些省、区、市还颁布了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见义勇为者得到了救济。但是救济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许多地方没有相应的地方法规。因此,对见义勇为者救济的普遍性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为其寻找普通法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法院行政审判有无不适用地方性法规的权力首先,应明确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法院行政审判适用法律渊源的司法权界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第53条规定,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与国务院部委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由上述规定可知,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只能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行政区域内…  相似文献   

10.
陈清 《北方法学》2012,6(3):30-36
大陆法系的绝大多数国家在刑法上都完成了"恶撒玛利亚人法"的制定,确立了人们应对他人承担一般救助义务的立法模式。但由于"好撒玛利亚人法"的缺失,势必会使人们在施救时产生种种疑虑与担心,进而严重影响到救助义务规定的法律实效。尽管《法国民法典》也是如此,但法国人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著名判例,对欧洲大陆其他国家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法律虽然也存在漏洞,但对见义勇为行为总体上还是具有较为明显的鼓励和保护力。西方法律体系中有一个术语叫"撒玛利亚好人法",特指各种对见义勇为者予以保护的法律。"撒玛利亚好人"的典故源自《圣经》,比喻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卫生法制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先后制定卫生单行法律8部,行政法规20余部,卫生部门规章数百件,地方性卫生法规、规章更多(仅天津市就先后颁布地方性法规8件,政府规章20余件),形成了我国卫生法律规范体系的大体构架,为推动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为保障公民健康权益、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国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讲,距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在201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宏伟目标尚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确定了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3.
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最好是专业人士的帮助,但是一旦帮助使得需要帮助的人受到意想不到的危害,助人者往往会被控诉。应如何平衡鼓励勇于救助和保护接受帮助者的权利呢?本文以美国的立法为中心,介绍了"好撒玛利亚人"规则在此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统一、完整的法规制定标准法,关于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调整范围的划分也没有有权机关的统一规定,而是由各地方依据宪法和法律的原则规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目前各地方基本上都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本地方立法权限划分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标准或办法。但总的说来,这种标准是模糊的。例如,有些事项先由政府制定规章,条件成熟后再由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有些规范性文件由政府起草,提交省级人大审议通过,并以人大名义、作为地方性法规予以公布实施。这些情况本身就表明,对于有些事项很难明确到底该由谁、通过什么程序来制定何种类型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通过颁布相关军事法规和规章,在军人优待、保护军婚、退役安置等方面建立保障军人合法权益的法规制度,对军人权益的法律保护越来越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涉及经济方面的法规和规章(简称地方性经济法规和规章)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组织和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加强地方性经济法规和规章的制订和研究,不仅对搞好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法制建设有着密切关  相似文献   

17.
宁法 《政府法制》2011,(1):27-27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工作安排,银川市于近日完成了对全市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中设定的行政处罚条款的梳理和细化工作。 梳理过程中,各部门共梳理出23部地方性法规和11部政府规章中的145条处罚条款。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既有宪法和法律,又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个部门制定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由于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鼓励地方人大在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促  相似文献   

19.
陈融 《法治研究》2011,(1):50-55
两岸关于相互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是ECFA的后续篇章。大陆关于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制以《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为主体,另有大量地方法规和规章。台胞投资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司法程序、仲裁程序、调解和行政协调。现行法制还需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对"台湾同胞投资"的进一步界定,明确征用程序及补偿标准,加强执法力度及管理机制的法制化水平,增强台胞投资权益保护与WTO机制的协调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省级地方人民政府有权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规章是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省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保证地方立法严肃性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的程序,是我国地方法制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根据我们对吉林、河南、福建、浙江、山东、湖南、广东、武汉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等九个省、市、自治区关于《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行政规章程序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分析研究,对这一程序规定的适用范围以及内容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翼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