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只适用于被法院判定有罪的人。基于未成年人的主体特征,对于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不应仅仅局限于法院审判阶段的监禁刑替代措施和审判后的非监禁刑罚执行,还应将审判前的侦查及起诉阶段纳入到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即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构建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既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庞大的社会工程。这种非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活动与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活动相比较而言,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运用更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手段来完成。所以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社区矫正的深度和广度,甚至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刚彦 《法制与社会》2012,(21):74-75
非监禁刑是现代刑罚制度不断进化的产物,现代刑罚的发展经历了以肉刑、生命刑为主到以监禁刑为主,再以非监禁刑为主的过程,这是刑罚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以非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体系,而我国有关非监禁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以社区矫正为背景,对我国非监禁刑的完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正刑罚文明与否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从肉刑到监禁刑再到以社区矫正为代表的非监禁刑,刑罚制度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次飞跃。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①。其主要包含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工作的对象、社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由上海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情形下,充分认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非监禁刑执行和社区矫正的科学体制、提高社区矫正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实行全程化网络监管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体制下作为非监禁刑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非监禁刑概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监禁刑就是不在监狱等禁闭场所执行的,不剥夺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的,惩罚程度较轻的刑罚种类的总称。非监禁措施和非监禁刑两个概念是一种包含关系,非监禁措施的外延比非监禁刑更广。监禁刑的非监禁执行方式是指以非监禁的方式执行监禁刑,是对监禁刑的变通执行。社区矫正是刑罚的执行方式,不属于非监禁刑。作为刑种在刑法中规定的社区服务,属于非监禁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两院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刑相对应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获得了立法确认,监禁刑执行和非监禁刑执行统一协调的刑罚执行体系正式形成。与此同时,伴随着人民群众及公众舆论对维护自身权益的追求,对良好社区服刑罪犯监管社会秩序的期待,对社区矫正执法行为的关注不断提升,日益繁重的社区矫正执法活动对开展刑罚执行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形成了挑战,任何不规范的执法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执行理论和实践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也是以非监禁刑逐步取代监禁刑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行刑趋势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于2003年开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发展迅速,覆盖面稳步扩大,社区矫正人员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2014,(3):21-23,77-79
2014年5月27日,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司法部部长吴爱英表示,社区矫正工作将进一步全面推开,在原有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融监督管理、教育矫正与社会适应性帮扶为一体的社区矫正制度,对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国刑罚执行制度,建立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相协调的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有效整合刑罚执行资源、科学有效地执行刑罚具有重要意义。把那些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可从宽处理的犯罪人员,放在社会上进行监督改造,给予相对宽松的改造环境和人身自由,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孙平 《法治研究》2014,(11):118-124
“社区矫正”是英美国家依法在社区中对犯罪人实施惩罚和提供帮助,以促进其过守法生活的刑罚执行活动.而法国的刑法学中没有“社区矫正”这个术语,但是法国刑法中不乏社区矫正术语所包含的各种制度和措施,这在法国刑法学中惯称为“监禁刑的替代措施”.近现代大陆刑法理论为法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设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法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设立也迫于国内监狱人满为患的影响,在设立时间略晚于一些英美国家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这些国家的经验.从监禁刑的替代措施角度看,法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分为可作为主刑宣告的社区矫正措施、可作为刑罚考验制度的社区矫正措施和未成年人的特殊社区矫正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法国刑事法官针对犯罪人的犯罪性质和人身危险性可以采取较为多样的非监禁措施代替监禁刑对犯罪人进行矫正,从而更有利于其回归社会.而且社区矫正的实施是在司法机关或司法部狱政部门的监督之下由社会参与和协助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诱惑侦查手段在犯罪侦查中存在合法性不足的问题,在实践中的运行处于封闭状态,不符合侦查法治化原则。学界对诱惑侦查合法性界定的"两分法"标准存在缺陷,不能合理地解决诱惑侦查手段在毒品犯罪侦查中的合法性及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对诱惑侦查合法性标准实行"三分法",可以较好弥补"两分法"标准的不足。最后以"数量引诱"和"打预谋"侦查方法为例,分析其合法性及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13.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也开始广泛传播,不仅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危害,而且使政府公信力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概述了网络谣言的基础理论,分析了政府规制网络谣言的必要性、可行性,并结合域外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探讨了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法治路径:即提高政府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疏通公众权利救济渠道,将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明确界定言论自由和网络谣言的边界,不枉不纵治理网络造谣等不法行为;严格网络监管,将制造网络谣言与公民个人信用记录挂钩以及强化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论诱惑侦查之合法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的核心问题之一即是其合法性的标准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所提出的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标准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个标准的利弊,提出了修正应立足客观,兼顾主观的标准,建立一种首先考察客观,然后考察主观的两步判断标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郑瑞琨 《政法学刊》2001,18(2):56-58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沉默权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尚无明确规定,但无论是从权利的自身属性,还是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意,或者是从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等方面,都有充分理由证明沉默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客观存在。因此,如何确实有效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杜绝刑讯逼供现象发生,应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急需研究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Changes in carboxyhemoglobin concentrations are studied in 18 specimens of cadaveric blood 1-2 h and 3 days after heating to 50, 65, 70, 75, 80, and 90 degrees C for 5, 10, and 20 min.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xyhemoglobin decreased to 15% after heating at 70-75 degrees C for 10 and 20 min. Heating to 80-90 degrees makes the measurements impossible. Five-min heating at 50-65 degrees C did not change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xyhemoglobin in the blood.  相似文献   

17.
Incidence of fluid presence (drowning medium) in basilar bone sinus of dead bodies found in water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pathogenetic type of drowning. Method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is sign in medicolegal evaluation of the cause of death when dead bodies were found in water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8.
Forty-eight cases of electrocution in the bathtub are reported which were recorded in Düsseldorf and G?ttingen from 1972 to 1986; 19 cases were established to be suicides, with a sex ratio of 1:3 in favor of females. Marks of electricity were found in 8 cases. Five other cases were distinguished by linear marks indicating the water level, and in 10 cases a peculiar restriction of the postmortem hypostasis on the submersed areas could be seen. We presume from our own material that the latter findings can be easily ignored. As linear, circumscribed lividity could not be detected in bath deaths without electricity, it may be a specific finding. We recommend that more attention be paid to this phenomen. In all of our cases, 220 V current was involved, i.e., the usual household supply. The calculated amperage was about 100 to 250 mA, which means that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occurred within a few seconds. In 14 cases foam was established at the mouth and the nostrils, or in the air passages. We presume that, in these cases, death by electrocution was finally superimposed by drowning without developing the typical emphysema aquosum.  相似文献   

19.
石利 《行政与法》2004,(10):115-116
法的实效短缺是目前法学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对于加快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有着关键意义。本文从法的实效的概念入手,初步阐述了引起中国法实效短缺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