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石 《党史文苑》2014,(2):26-28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李井泉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三个方面军长征行程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2.
廉臣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和杨定华写的《雪山草地行军记》、《由甘肃到山西》三篇文章,是20世纪30年代最珍贵的长篇长征回忆实录,是人们了解、学习和研究红军长征历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九翻大雪山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贵州遵义后,我从红一方面军总部警卫营政治委员,调到总部侦察科任侦察队指导员,继续随红军总部行动。天兵巧过包桐岗5月中旬部队强渡大渡河后,进入无人通行的包桐冈(二郎山脉)原始森林。因终年不见天日的缘故,原始森林里的枯枝朽叶都变成腐臭的黑泥,人踩在上面深没腿肚,行走很艰难。森林里空气不流通,山涧的水都有毒。莽莽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根本无路可走。队伍沿着先头部队砍伐开的竹、木  相似文献   

4.
“爬雪山,过草地”,一直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悲壮历程的代名词。不久前,笔者因工作原因,走访了川西北地区的夹金山和若尔盖大草地,亲身体验了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惊心动魄伟大壮举的艰难与困苦。本文将详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和雪山草地的现实状况,揭开红军长征最具典型历程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草地七昼夜     
七十年前,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着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征服了人迹罕至、鸟兽绝临的雪山蛮野,粉碎了力量数十倍于己的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创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今天,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本刊将陆续发表以长征亲历者为主的回忆、纪念文章,以志怀想。本期所编发的几篇回忆文章原刊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沈阳军区内部编印的《革命回忆录汇集》,其中既有对“左”倾机会主义者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致使红军被迫长征的憎恶鞭挞,也有对工农红军在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中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讴歌赞美。这些长征亲历者如今都已不在人世,但通过他们的口述,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那个艰苦岁月的永恒印痕,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对我们今人的启示与鼓舞。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人员死亡的确切数字,一直很难准确统计出来。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在这里死去的人,比长征以来在其他地方牺牲的人要多。根据战史上的统计,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草地时死亡的数字,还是可以大致推算出来的:红一方面军1935年6月过草地之前统计共有近2万人,过草地之后剩下1.3万人(其中左路军的五军、三十二军5000人,  相似文献   

7.
22条主要江河见证了长征;翻越了八座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老山界——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中央红军草地行程300公里;  相似文献   

8.
正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顶,屹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又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这座纪念碑于1990年8月25日落成,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碑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座纪念碑金光闪闪,璀璨夺目。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驻足瞻仰,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历时两年,而在四川境内的时间最久,长达一年零八个月;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四川走了近三分之二的路程,足迹遍及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人告诉我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没有什么了不起!现在有许多工人、农民、青年以及外国人都去走长征路,到雪山草地去旅游。”我听到这个话很震惊,这个想法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我说:“我已80多岁,现在我也能去雪山草地旅游。”过去红军爬雪山过草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李井泉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三个方面军长征行程的亲历者。在中央红军的长征序列中,李井泉先后担任过军委干部团教员、中央直属队政治处主任、没收委员会主任、冕宁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和红军游击队总政委。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又调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政治部协理员,先后担任过红军总部二局一科代理科长、红军大学政治教员、上级政治科政治教导员。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到达哈达铺后,又调任红二方面军第二军团第四师政治委员,直至长征结束。长征中最为艰难困苦的行程,是雪山草地。而这个"之最"中,最艰  相似文献   

11.
王普丰 《求贤》2006,(9):23-23
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有多次会师,主要的有:1934年10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木黄会师;1935年6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935年9月,红军第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在永坪镇会师,并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第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936年7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12.
各路红军在长征途中有多次会师,主要的有:1934年10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在木黄会师;1935年6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1935年9月,红军第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在永坪镇会师,并合编为红军第十五军团;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与第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第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1936年7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13.
张杰 《党史纵览》2006,(8):26-27
当人们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时,会看见一些长约8~9厘米,宽5~6厘米,近似于椭圆形的小铁器.仔细观察这些小铁器,它有四颗钉子,钉子多为尖状,个别为方形状.由于长久使用,有的钉子已经磨平了.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为什么会在这里展出呢?  相似文献   

14.
黄进琪 《世纪风采》2009,(12):36-39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有一位传奇式的女英雄。她在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坎坷、饱受磨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她,就是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副院长谢一飞.  相似文献   

15.
贺晓明 《党史文苑》2012,(16):10-11
我们应该弘扬八一南昌起义的精神,用这种精神鼓励和教育下一代。红军在长征途中过雪山、过草地,大自然的考验都是非常艰难的,这些都不是凡人所能经受的。现在看来,光脚爬雪山的情景我们都不可想象。但是,我们的红军  相似文献   

16.
"红军真是了不起,有个女将叫缪敏,专为穷人杀妖匪,挥舞双枪打头阵,白兵土匪喊饶命……"在闽北顺昌县郭岩山一带,至今流传着这首<颂缪敏>的歌谣,每当老百姓唱起这首歌时,总会眉飞色舞地说起红军女将缪敏(方志敏夫人)当年在郭岩山留下的一幕幕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传奇的人物。70年过去了,故事依然鲜活,人物依然光彩。 在红军长征的诸多英雄人物中.有一位英雄连长——杨上堑。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他一直担任连长职务。参加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战斗。  相似文献   

18.
一些史书在记述红一方面军长征中进击云南、渡金沙江的决策和行动时,有不实或不清楚之处:(1)关于调滇军入黔;(2)红军并非"直插云南";(3)红军渡金沙江并非"出人意料";(4)"急调原来驻守滇北部队回援昆明"缺乏根据.  相似文献   

19.
凌辉 《湘潮》2006,(10):21-26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平江县先后有5万青壮年参加红军,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的红军指战员中的平江籍红军战士约1万人。到长征胜利结束时,平江籍红军指战员不上1000人。平江籍老红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这里介绍8位平江籍老红军在长征中鲜为人知的轶事。钟赤兵:独腿走完长征路云南扎西整编后,钟赤兵任第十二团政委。为了摆脱10多万川、滇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回师东进,再入贵州,二渡赤水,先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钟赤兵与团长谢…  相似文献   

20.
1915年12月,我出生在福建上杭县通贤乡周源村一个贫农家庭。为了养活全家,父亲经常到百里之外的龙岩去做泥瓦工,母亲在家向地主租种几亩薄田。每年秋收交了租、还了债所剩无几,常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我们弟妹4人,因为全年收入养不活全家,两个妹妹就早早送人当了童养媳。父母亲深深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决定让我上私塾学校去念书。只读了一年,《三字经》也没有读完,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辍学在家。7岁上山割草喂牲口,12岁跟着父亲做泥瓦工,全家人仍然无法糊口,穷人真是无路可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