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关于受贿罪的主体问题我国新刑法典规定的受贿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根据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的解释:“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军队、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构中的人员,以及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一般认为,所谓“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指政党组织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如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各级工会组织、各级妇联组织等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1988年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  相似文献   

2.
关于受贿罪主体的几个问题刘光显我国刑法学界对受贿罪的主体的许多问题都有争议。为了更好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准确地打击受贿犯罪的腐败分子,对这些问题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关于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  相似文献   

3.
关于认定受贿罪几个问题的探讨韦良平贿赂犯罪行为的滋生和泛滥给党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使国家、人民的利益,遭受到重大损失,严重的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为保障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推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坚决依法从严惩处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国内刑法学界与司法实践中,对于受贿罪的概念、构成要件与界限等问题,尚存在若干争论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地认定和处理受贿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这些争论问题谈一些看法,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5.
<正> 严肃认真地查处贪污、受贿等犯罪案件,是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鉴于理论上和实践中对此问题多有争论,笔者略述管见,共同探讨。一、对贿赂的理解我国刑法理论上通常认为贿赂是受贿罪的犯罪对象或目的物,没有贿赂就无所谓受贿罪,因而确定贿赂的内涵和外延是认定受贿罪的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受贿罪的客体 刑法理论界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二种主要观点: 第一,简单客体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二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三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第二,复杂客体说则认为,受贿罪不仅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而且还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在购销活动中以低于同期市场价购进商品,又向卖方索取或收受回扣归个人所有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4条第3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非法收受回扣、手续费在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是大量发生的,特别是在某些乡镇企业发达的地区和承包企业中更为普遍,他们把给回扣、手续费作为有竞争手段.对在购销活动中以低于同期市场价购进商品,并且质量又没有问题的,而向卖方索取或收受回扣归个人所有的问题,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只  相似文献   

8.
惩治和防范贿赂犯罪已成为我国目前廉政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地惩治受贿罪,促进廉政建设,在立法上、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许多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就受贿罪的两个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一、关于家庭成员共同受贿的问题家庭成员共同受贿是当前社会上普遍...  相似文献   

9.
论受贿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刑法中受贿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应理解为利用本人的职权便利 ,可以是将来的职权便利 ,但不包括所谓“过去的职权便利”。刑法第 1 6 3条第 3款规定的索贿构成受贿罪 ,应当以第 385条的规定为标准。“为他人谋取利益” ,从利益的实现方面来看 ,包括意图或承诺为他人谋取利益 ,正在为他人谋取、尚未谋取到利益 ,以及已为他人谋取到利益。间接受贿的成立 ,必须以行为与第三人职务之间存在制约关系为前提 ,为请托人所谋取的“不正当利益” ,包括非法利益和不确定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0.
受贿罪,不仅是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渎职犯罪,也是严重的经济犯罪。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怎样把握该罪,理论上和实践中多有争论。本文试就有争论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犯罪主体问题 按照刑法第185条规定,受贿罪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对此,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无异议。但是,怎样理解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范围,认识上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受贿罪的故意受贿罪的主观方面是至今为止仍未得到清楚阐述的一个问题。大部分的论著只是抽象地指出,受贿犯罪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日的是为了获取贿赂。或者稍为具体一点,就是受贿人明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会给国家机关或企事业的正常活动造成危害,但仍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这种表述方法并没有说明受贿故意的具体内容,自然也谈不上完整地阐释受贿罪的主观要件。因此有必要深入探析。受贿罪的主观心理特征必须是直接故意。受贿罪的直接故意,是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  相似文献   

12.
受贿罪认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吴育先199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给受贿罪赋予了一个新的概念,这是对1988年1月21日《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关于受贿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3.
边秀琴 《河北法学》2007,25(8):103-106
受贿罪中的受贿对象不应仅限于财物,还应包括物质性利益和不正当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理解为利用本人职权的便利,包括利用将来职务上的便利,但不包括利用过去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的客观要件而非主观要件,在受贿罪的犯罪构成中应当"有条件地保留",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并不影响受贿罪的既遂.  相似文献   

14.
贪污罪和受贿罪是荫种不同性质的犯罪,由于其侵犯的客体不同,被我国刑法分则分别规定在侵犯财产罪和渎职罪中。因为这两种犯罪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所以认真查处和严厉打击贪污、受贿犯罪,对于加强廉政建设、惩治腐败,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推进治理整顿工作的深入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贪污、受贿犯罪作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受贿罪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受贿罪认定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并列关系;“不正当利益”包含非法利益和背职利益,是构成受贿罪的必备条件,对于事后受贿,应以受贿罪论处;犯受贿罪同时触犯其他罪名,应作为加重量刑情节对待。  相似文献   

16.
受贿罪是一种波及面广、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渎职犯罪。受贿犯罪分子利用职务之便利条件,进行权钱交易,不仅使国家、集体、公民个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使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因而,它是当前重点打击的严重经济犯罪之一。为了更好地打击这种犯罪,本文试就惩治受贿罪中有不同看法的二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的新增罪名,虽然其在犯罪构成上与斡旋受贿行为有相似性,但在具体理解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不仅包括了近亲属还包括了“其他”密切关系人,在近亲属的理解上应当采取民事关系认定中的广义概念,在其他密切关系人的认定上要结合客观条件具体判断,做到主客观相统一。在判断行为人是否利用影响力时,应按照一般人的标准进行事前判断,在影响力对象的判断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9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或者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该决定第1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本决定第9条之罪的,依照《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计《补充规定》)的规定处罚。那么,《决定》中所规定的受贿罪与计D充规定仲所规定的受贿罪有什么区别?对《决定嘴9条和第12条应如何理解和运用?这是当前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19.
债权是民事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事立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二节对此作了十条规定。这里仅谈谈关于债权的一般原理。 一.债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一提到债,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公民之间的借贷关系,然而,民法中的债,不论在内容上,还是范围上都远远超出了借贷关系。民法通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审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在第六部分《审理和判决》中用了将近40条的规定对审理和裁判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是所占篇幅最大、内容最为新鲜的部分。本文将主要说明《若干解释》中对审理的规定,关于判决部分将在后文中涉及。关于审理问题,不仅涉及一些程序性的内容,而且还涉及到一些实体性的内容。我们针对此次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较为重要且较有特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