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以文化为标志的软实力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因素,并成为识别一个国家的重要标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维系整个社会的共同理念、精神状态、思维、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各种文化的融合和汇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潜文化、经典文化等方面。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吐故纳新的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聚合力、中华文明对外的感染力和中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有助于向世界提供具有感召力的"中国制造"的思想、价值观、话语体系,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符号化表达,它在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中不断发展,在提升话语地位与实现话语权力中不断定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包含了系统全面的话语概念和中国特色的话语范畴,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话语追求和话语立场,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指向。它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要求,吸收借鉴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依托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发展,向世界呈现出超越意识形态的文明价值。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构建充分满足了当前现实发展与理论创新的需要,在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同时,为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立意很高的宏伟目标。它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因此 ,民族复兴固然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 ,但文化问题无疑构成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引人注目的是 ,《报告》把文化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提了出来 ,并把它置于一个空前的高度来予以定位和确认 ,这在以往是不曾有过的。《报告》强调指出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 ,深深…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先进分子先后经历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反思,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即中国道路。近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缺乏独立的话语体系,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误解、曲解依然存在。因此,中国当下迫切需要建构可以有力阐述中国道路的话语体系,改变中国理论话语、价值话语和历史知识话语的弱势地位。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必须从构建中国特色理论话语入手,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打造最有穿透力的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听了袁明教授在北大论坛上的发言(题为《“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后来又拜读了原文:作者的思绪气势磅礴,挟理性的批判力量延续了五四或更早时期以来知识分子深刻的反思精神,不仅再次自觉地回归了百年中国发展尚未解决的核心问题即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冲击的问题,而且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对基于物质优势而创造的西方话语霸权提出了挑战。作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文明的潮流是,肯定文化多样性,要求各种文化对于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为世界五分之一的人所拥有,而且影响波及海外。当中国迅速地在经济上崛起时,也为复兴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两岸愈益加深经济、社会、人员和文化的往来,其最高任务应当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岸人民应如何看待和把握难得的机遇,如何提高文化的自觉性,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优秀价值观,便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下,形成了各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爱国基因。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硬核力量。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正确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和基本内涵,对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维护社会价值共识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蕴含着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的大同梦想,它以追求社会和谐为旨归,意在培育中华民族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情怀。充分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为今日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某种哲学智慧和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质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在地质实践中所形成的文明成果。它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基于当时地质工作实践而总结提炼的。当前,地质工作逐渐由山区地质转向城市地质,与之相适应的地质文化也急需创新性发展,从而符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一、地质文化发展史地质文化内容丰富,涵盖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其发展史展现了传承与创新充分互动、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资源开发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全面回答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阐述了  相似文献   

11.
刘明 《当代世界》2021,(7):48-49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一百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初心使命:百年奋斗为何能改变世界 三个"深刻改变",其原动力和"源代码"在哪里?最根本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12.
文化价值突显文化背后的政治附加值,具有深刻的意识形态动机。在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国家试图将"欧美中心主义"蕴含的文化价值强行推广,进而实现意识形态霸权。因此,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道路必须借助中国梦等价值话语,突破西方的文化霸权,使自身的文化价值得到伸张。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先要进行文化价值的去蔽与唤醒,还要与制度形成耦合。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对于坚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四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那么,对于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这次全会又意味着什么呢?一是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当前,国际形势加速深刻演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全球发展面临"四大赤字"的严峻挑战,人类社会面临"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14.
探索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2 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中面临的最重要的时代课题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分别从构建中华民族新文化、解放思想、推动文化现代化、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 ,创造性地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思路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拓展着先进文化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引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样态要求:个体层面表现为理性平和的心态、热情饱满的状态、努力奋斗的姿态,社会层面表现为对核心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精神消费层次的普遍提升,国家层面表现为中国精神自信自强、中国价值深入人心、中国力量充分彰显。要扎实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可以依循“充足、满足、知足”的逻辑进路,坚持“共享、共情、共建”的建构原则,形成“党员发动、榜样带动、组织推动”的精神文化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样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涵盖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构成了新型的文化综合发展理论。系统梳理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向度,从文化层面深刻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迈向世界大国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具有成为世界大国所必需的人口、领土、经济实力等综合国力的基本条件,也具有成为世界大国的历史资源,还具有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的现实条件,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体现。但中国能不能成为世界大国,还要着重解决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即坚持优先发展经济的总体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民主道路和政治发展战略,慎重处理中美关系。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的复兴,最主要的挑战不在外,而在内。  相似文献   

18.
德国崛起的社会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洋 《当代世界》2012,(11):44-47
德国的崛起是以一个"后发"国家的形象出现的,但是它后来居上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和发展潜力,可谓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德国崛起背后的重要动力——不仅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更来自德国社会文化推动的思想创新。从社会文化的视角解读德国的崛起道路,有助于准确地反观中国式发展的文化内涵,拓宽中华民族的崛起道路。  相似文献   

19.
《工会博览》2023,(2):59-61
<正>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指引党和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个多月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分赴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有关系统、部门、单位,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企盼,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长期的奋斗,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对人类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