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加坡是个没有腹地的城市,就连引用水都来自马来谣亚的柔佛州。1961年9月,李光耀在电台广播里说:"我们单独生存不了。"新马分家时,李光耀把新加坡形容为"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可正是这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在1960年至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今天它已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世界上不少政治家对李光耀也评价很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新加坡从一个小岛国变成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贸易与金融中心之一,这应归功于李光耀的卓越领导和远见。"不过,不同的评价背后,有着不同的意味。无论尼克松、里根、布什和撒切尔夫人怎样赞美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美国和大不列颠都不会向新加坡看齐。但在东亚其他威权政治国家,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却有别样的光环。  相似文献   

2.
引言 新加坡的地区化运动是适应新加坡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政策推行于90年代,其宗旨是使新加坡成为亚洲地区商业中心。 该地区化纲领的重要性在于两个方面。首先,它是一项经济纲领,其目的在于支持新加坡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由于李光耀强  相似文献   

3.
王江雨 《南风窗》2013,(9):98-99
李光耀曾经指出,如果条件只能许可人民在面包和自由之间择其一,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面包。如果这个理念放在新加坡初建国时期一些年内还讲得通的话,现在的新加坡社会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阶段。"我只对可以行得通的有兴趣"新加坡以奉行实用主义著称于世,实用主义在新加坡不仅体现为政府政策和官员的工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影  相似文献   

4.
开国之父李光耀的逝世,标志着新加坡一个时代的结束,他带领着新加坡独立,并且走向繁荣,创造了新加坡模式.他35岁出任总理,87岁宣布退休,奉行铁腕政策、集权治国,他曾说:“管治新加坡的人必须强硬如铁,否则只好放弃,这不是玩纸牌游戏,是关乎你我的生死存亡,我用一生去建立这个国家,只要我一日在位,就无人能够摧毁它.”他执政期间,新加坡从一个禀赋匮乏、国民素质低下、社会动荡不安的小岛跃升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一路走来,新加坡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李光耀思想和政策的烙印,时至今日依然深深影响着一代代国民. 建立新加坡的严刑峻法 新加坡地小人少,在短短十几年内,从一个又脏又乱的烂摊子变成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犯罪率极低的国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有人问李光耀产生奇迹的原因时,他自豪地说:“新加坡的今天是多年法治的结果.没有铁的社会法纪,也就不会有今日的新加坡.” 英殖民当局给人民行动党和李光耀留下的新加坡混乱不堪,不仅国小民寡、资源贫乏、工业凋敝、失业严重,而且谋杀、抢劫、勒索、纵火、吸毒、贩卖妇女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搅得人心惶惶,社会不得安宁.面对这种情况,律师出身的李光耀当机立断,决心用法律的铁腕来治理新加坡.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学派(Singapore School)是指那些在各种国际会议和国际刊物上积极表明其政治立场的非常活跃的新加坡政治家和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卫生、信息与人文部长乔冶·由(GEORGEYEO),外交部常务秘书K·马哈布巴尼(KISHORE MAHBUBANI),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庆珠和政策研究所所长许通美。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中设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宗旨在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理信赖利益,然而其核心要件即"善意"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判定标准,由此产生了法律适用中的难点和分歧点。善意的认定标准应在平衡双方当事人之间利益的基础上加以界定,即受让人受让不动产应基于对登记簿的信赖,其主观方面无重大过失;鉴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特殊规则,应将善意的认定时点确定在不动产登记完成之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历届内阁的对外经济援助战略和政策,为安倍内阁的援助战略奠定了基础。安倍内阁的对外援助战略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既有继承性,同时在援助理念方面,也存在明显的调整与改变,其主要体现在2015年的《政府开发合作大纲》,宗旨是"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定和繁荣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然而,《政府开发合作大纲》明确包含了军事支援的内容,这与大纲中表述的回避军事与地区冲突的理念相矛盾,同时也表明安倍内阁的对外援助政策理念带有一定的虚伪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日本在对外经济援助方面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对中国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新加坡,人们虽然对政府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但从未听到有人议论政府官员有贪污腐化行为,这是新加坡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他们把新加坡政府的廉政.归功于被称为“现代新加坡之父”的前总理李光耀。早在五六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初,政府官员道德沦丧,贪污腐化,被某些西方国家称为“东南亚之癌”。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李光耀,立志要在新加坡根治这种不治之症。李光耀多次声明:我是政府总理,我可以造就出多个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但我自己绝不能成为富翁。  相似文献   

9.
王江雨 《南风窗》2013,(13):95-95
新加坡的法律制度虽然暗合了法家的不少主张,但法家并不是新加坡法治的思想源头。说实话,几乎完全由英文教育的精英所统治的新加坡,恐怕在成为法治国家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人懂得或有兴趣去了解何为"法家思想"。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社会不同于传统中国社会(如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最大特征是它的法治,这一点新加坡自身深以为傲,也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李光耀曾经指出,新加坡成功的关键是法治(rule of law),以法律在今日新加坡社会至高无上的地位来看,可以说这一点并非虚言。  相似文献   

10.
叶蕴 《南风窗》2011,(11):37-38
根本问题是,人民行动党是否是新加坡未来的执政党,而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的历史里。从李光耀的"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到吴作栋的"优雅社会",下一步呢?正是因为没有未来长远的理想规划,才让年轻人缺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许春华 《南风窗》2013,(25):78-80
李光耀曾说:"新加坡所建立的制度,不是假设没人会贪污,而是确保一旦有人贪腐,必会被揭发并被处罚。"尤其是,一旦因贪腐入狱,哪怕入狱一天,辛辛苦苦积存一辈子的公积金,包括养老金将全部丧失,这是一项非常重的惩罚。  相似文献   

12.
于时语 《南风窗》2007,(7):74-75
伊朗崛起和区域影响上升的后果,不单单是所谓“什叶派新月”的浮现,而是伊朗政权代表的伊斯兰宗教民主在大中东地区的蔓延,再加上伊朗的伊斯兰核武后盾,将意味着美国依仗军事强权和“温和”专制阿拉伯政府的中东政策的全面崩溃。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策思想和行为的"大战略"或者"国家战略"反映现代世界的总体战和"总体冷战"的特性和要求,具有内在的扩张性、综合性和政治性。大战略的关键意义既在于协调和统御军事和非军事因素,也在于平衡和整合政策和制度的对内和对外的方面。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理念不仅是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统御性理念,也连带着国内政府组织改造、国家扩张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重建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突显以往受到忽略的美国冷战大战略与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也提示美国冷战战略和政策的历史根源、国家风格和复杂多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新加坡几十年的双边互动创造了大国与小国关系良性发展的典范,两国在交往中既注重务实的工具性功能合作又隐含着价值层面的谨慎权衡.在与中美两大国的关系发展中,新加坡的外交理念和政策选择体现了这种双重面向的基本逻辑,并随着中美两国战略博弈的演变而作出相应调整.当前新加坡领导层正处在新旧更迭的过渡期,能否延续从李光耀时代至今的外交智慧与传统将是对第四代领导团队的重要考验.不论如何发展,工具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合作与平衡、互构与共生仍将是未来新加坡外交走向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新加坡能否在国际社会以及大国博弈的大背景中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近现代民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善意取得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善意取得制度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可以有效的保障商品流通和保护交易安全,促使市场正常的运行。我国在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加入了善意取得制度,同时还规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本文简要谈了一下笔者对善意取得制度的认识,并且提出了不成熟的完善意见,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梁强 《南风窗》2013,(4):76-78
普京最近重提建立一个由莫斯科主导的环俄罗斯政治、军事、经济共同体。中国的欧亚战略必须要"借力"俄罗斯,而不能绕开俄、更不能与俄对着干。欧亚大陆上有五大文明,生活着世界人口的大多数,集中了世界3/4的能源国,是历史上强权逐鹿天下的主要战场。但迄今为止,只有俄美等少数国家拥有自己明晰和持久的欧亚大战略,其他曾经参与这一争夺的强权,要么其本身已烟消云散成为历史,如奥斯曼、奥匈、蒙古帝国,要么如德国、日本、英国等地区性强国,囿于实力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到80年代,在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中,国家角色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普遍承认。此间,李光耀政府将新加坡由一东南亚的小转口港发展至世界领先的制造业与金融中心,并将之抬升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NIEs)。  相似文献   

18.
中东变局以来,中东地区的教派冲突不断加剧,尤其是沙特与伊朗的地区性教派对抗对中东地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教派问题并不会自动影响对外政策,只有当国家决策者将教派问题安全化才会影响对外政策。沙特外交的激进化与教派问题安全化密切相关,由于国际和地区环境变化导致沙特的不安全感加剧,促使其极力建构教派冲突的话语体系,为其推行强硬的对外政策提供"正当"理由。沙特外交中的教派问题安全化分为四个步骤:建构教派威胁的认知、传播教派威胁信息、促使受众相信存在教派威胁、推行应对教派问题的对外政策。沙特通过强化宗教因素实施激进的对外政策,不仅强化了政权合法性,而且巩固了其地区领导地位,进而扭转了其与伊朗"攻守失衡"态势。但是,教派问题安全化使沙特深陷地区代理人战争的泥潭,而且教派冲突的叙事极易助推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发展壮大,并威胁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过去十年来,即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期间,中国军事外交牢牢把握和运筹战略机遇期,全面贯彻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国防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认真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促进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增进与各国军队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独特战略作用。十年来,中国军事外交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始终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大理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军事外交大格局,并发展了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军事外交大开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军事外交也将在党的指引下,继续坚持"以和为贵"的军事外交理论,完善和发展既有的军事外交格局,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践行公共外交,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在全省推广普通话的决定。笔者不久前赴新加坡探亲期间了解到该国近年来在华族中推广华语(普通话)的一些成功经验,也许可供我们作为借鉴。总理言教身行新加坡是由华、巫、印等多元化种族组成的国家,因此,政府实行双语政策,以英语为各族的共同语言,同时允许各族保持各自的母语。新加坡的华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但华族中的方言有十几种之多。为了使华族有一种统一的语言,从1979年开始,由李光耀总理亲自倡导,在华族中提出“华人,华语”的口号,开展“推广华语运动”。号召新加坡的华人讲华语(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