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北京时间6月14日,俄罗斯世界杯开赛了,它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短短的一周,第一轮小组赛进行完毕,冷门迭出,让球迷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太多太多。就在本次世界杯小组赛中,冰岛队在首场比赛逼平了阿根廷队。人口仅33万的冰岛,短短几年时间接连在欧洲杯、世预赛中扮演"黑马",世界排名也从第133位跃升到22名。中国球迷怀着对中国队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在朋友圈狂刷冰  相似文献   

2.
媒体广场     
《人民公安》2010,(13):5-5
<正>《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26期世界杯大生意当亿万球迷瞩目的世界杯拉开帷幕,另一场关于足球和盈利的盛宴也在如火如荼地上演。世界杯对球员来说,是"一球成名"的最好舞台,而  相似文献   

3.
《上海支部生活》2018,(7):63-63
《人民日报》刊发薛原的文章谈世界杯的“远和近”。文章指出,在俄罗斯世界杯上,中国的若干品牌、中国的数万球迷、中国的相关产品,都出现在赛场上,甚至还有中国的小龙虾,也追随着庞大的球迷群体“打入”世界杯。  相似文献   

4.
●法国用了近100年时间,终于赢得了金光闪闪的大力神杯。’98世界杯的圣火燃尽后,球迷心中的狂热也悄悄弥散,许多球迷早把目光转向2002年的世界杯。关心中国足球的球迷或许共同在企盼着一个奇迹——中国足球冲出亚洲……  相似文献   

5.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0,(13):29-31
深夜,北京三里屯酒吧街依然灯火通明,球迷们的欢呼声与酒杯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六七月盛夏一道独特的风景。 而正当无数球迷沉浸在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盛宴,尽享竞技的魅力与激情的同时,一场以比赛输赢为投注的赌博也开始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急剧升温。  相似文献   

6.
视线     
《中国残疾人》2006,(8):64-64
残疾球迷享受世界杯最高礼遇世界杯期间,在德国斯图加特戴戈明体育场,有20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球迷是全场最幸福的球迷,他们的轮椅被安排在最靠近球场的通道中。这些球迷们都是因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了腿或者脚的残疾,他们从入场开始就受到了最高级别的礼遇——球场的安保人员专门在球场外为他们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让这20位残疾人球迷直通球场内,在比赛开始前的半小时,这群残疾人球迷已经在志愿者团体的帮助下,占据了戴戈明体育场南看台的最前沿。在比赛开始之前,一个志愿者负责2名残疾人球迷。这些志愿者在接待这群特殊球迷的时候,显得更…  相似文献   

7.
彦岚 《观察与思考》2006,(11):58-59
<正>黄色的巴西,红色的西班牙,橙色的荷兰,浅蓝色的阿根廷,白色的德国,地中海蓝色的意大利……这些各具特殊意义的色彩,是球迷们热情的凝聚焦点,也为今年的世界杯披上了一件绚丽的战服。可以预见的是,世界杯赛场看台上的颜色将一天一变,赤橙黄绿青蓝紫,轮番担当基本色调。颜色来自球迷身上的衣衫、饰物和道具,走到近前,还会看清脸上涂抹的油  相似文献   

8.
走向华人文化的“共生圈”陆新和(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师)港台文化对大陆青年冲击的第一波是1978年、1979年。中国当代的城市青年文化也正是在那时萌生根芽的。其主要象征是长头发、喇叭裤、花衬衫,以及如此打扮的年轻人手提“四喇叭”(录音机),高声播放着邓丽君小姐的甜蜜歌声,在夏日的街头来回溜达。他们是最早的港台文化传播者。这些人或多或少有着一些曾经令人胆战心惊的海外关系。作为港台流行文化的代表者,邓丽君最早对大陆青年进行了“改造”,这是从他们的“音乐耳朵”开始的。紧随其后的是刘文正、侯德健、罗大佑等人的校园歌曲。清新悦耳、充满乡土气息的校园歌曲和邓丽君小姐的甜歌蜜曲一起培养了大陆大年第一代“歌迷”。在以后的10年中,他们中的杰出者成长为大陆第一代的独立音乐人和大陆自己的歌星,创造出真正属于大陆的流行歌曲。他们还培养出今后来的港台明星们兴奋不已的大陆“追星族”,构筑起整整10多年大陆青年流行文化的基本框架。几年以后,又一位香港明星在上海掀起了一阵波澜,此人就是周润发。电视剧《上海滩》的播出,引得全上海的时髦小伙们一个个全戴上了礼帽,穿起了长大衣,互相间称呼起来也一个个“文哥”、“阿力”的,连拿香烟的手势也改成  相似文献   

9.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世界杯的熊熊硝烟刚刚尘埃落定,其引出的话题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也很多、在法国、阿根延、葡萄牙等队无缘十六强,球迷们惊讶得合不拢嘴巴时,塞内加尔、日本、韩国等队却潇潇洒洒地向前走了。  相似文献   

10.
正如此众多的"中国制造"可谓阵容豪华,难怪有些网友调侃:"除了国足,都去世界杯了。"当地时间6月12日,2014年男子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圣保罗的伊塔盖拉球场拉开大幕,这场四年一次的国际足坛盛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球迷云集巴西。尽管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后,仍旧无缘这项顶级赛事,但是像世界杯这样的国际舞台,国足可以缺席,中国元素却从来都不会缺少。  相似文献   

11.
世界杯在德国的绿茵场上烽火正酣,而远在万里之外的浙江企业早已瞄上了这一商机。在德国、在所有有球迷的地方,几乎都能看见浙江产品的影子。浙企分得世界杯一杯奠“世界杯”、“足球”、“德国”……近段时间.来自各方的信息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神经。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开幕之后.为了在世界杯期间好好过把瘾,球迷狂热,商家呐喊,大家都为此疯狂了一把。  相似文献   

12.
1994年7月10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普通的一天,但在中国足球史上却是值得记住的一天,一百余名四川球迷扛起“雄起”的大旗,包机飞赴黄浦江畔的上海,为四川全兴足球队客场挑战上海申花队呐喊助威.此次壮举开中国球迷包机异地助威之先河,其影响已远远超出足球本身,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强烈的反响.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标志着成都球迷乃至四川球迷已经成为中国足坛上一支引人注目的生力军.前几年,提起中国球迷,人们言必称沈阳、北京、广州……,成都球迷在中国还默默无闻.这不怪成都球迷无能,因为成都当时没有一片足球的土壤.成都唯一的体育中心从1984年推倒重建至落成历时八年,在这漫长的八年中,成都球迷饥渴、焦虑而又无奈,他们看不到高水平的足球赛,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1992年初,恢宏壮观的成都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最夺人眼球的事情,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应该算是其一。自从莱比锡世界杯分组抽签结果揭晓,球迷们就开始对着这张“签表”品头论足,死亡之组、东道主优势、冠军、安全性、足球道德及世界足坛未来走向,成了剑锋所指。球赛还未开始,唇枪舌战先行,口水为真正的战役做足前戏,而世界各大媒体层出不穷的新闻猛料,就像闹钟一样告诉你,世界杯就要来了。  相似文献   

14.
吴洁 《小康》2014,(7):42-42
足球和股市,原本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却因一个"世界杯魔咒",让人又爱又恨。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对于全世界的球迷来说,无疑是不容错过的好日子,但如果身具球迷和股民双重身份,在这个特殊时期恐怕要"焦虑"了,担心着"世界杯魔咒"会否再次降临。"魔咒"时间欧股好于美股所谓"世界杯魔咒"指的是世界杯期间股市会出现的下跌走势。  相似文献   

15.
<正>一些青年在就业创业上碰到了"拦路虎",不是缺资金就是缺技术;一些团组织开展的活动跟不上时代,青年们丝毫不"感冒";一些地方的基层团组织涣散,力量薄弱,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弱……针对当前团员青年和一些基层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区各级团组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积极服务青年。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体育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各种体育比赛的主要受众.从令全世界为之狂热的世界杯到近年来家喻户晓的NBA,青年受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其心理走向也经历了一系列转换,体育比赛在一定意义上渐渐成为引导青年心路成长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天下     
《人民公安》2010,(13):6-7
<正>阿根廷阿根廷警方缴获贩毒飞机"这是我关爱中国足球的一种方式。我希望通过起诉引发媒体、亿万球迷及中国足协的思考。"——成都球迷陈先生近日向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起诉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请求法院判令男足打进下一届世界杯并进入8强。  相似文献   

18.
吴洁 《小康》2014,(7):43-44
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很多商家都想方设法参与到里面,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很多理财产品便与世界杯"牵手"了。今年的世界杯,你熬夜看球了吗?你购买足球博彩了吗?虽然球迷专注看球,对理财市场起到分流作用,让最近的理财市场有些冷清。不过各机构也没闲着,大量商家利用世界杯做促销的同时,各大金融机构不仅推出了相关的理财产品,还推出了各种优惠活动,借着世界杯的噱头,赚足眼球。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迅速崛起的中国青年中,"海派"青年是格外引人注目的一群.这些生活在昔日大上海——"冒险家乐园"中的年轻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使他们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还是在行为特征上,都表现出与内地青年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海派"青年文化.本文试图概括"海派"青年文化的特点,并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作一剖析.开放性的"海派"青年文化与内地青年的正统、保守和相对封闭相对照,"海派"青年文化则表现出新潮、现代和开放的总体特征.本来,上海就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曾接受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对西方文化的开放和较强的吸收能力是"海派"文化的固有特征."海派"青年无疑承袭了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6)
正2月27日至28日,以台湾海峡两岸公共事务协会理事长邓哲伟为团长的"台湾青年参访团"一行20人赴沈阳参访。沈阳市台办副主任朱军等人会见到访人员。在沈期间,参访团相继参访考察了浑南区规划展示馆、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锦联新经济产业园、沈阳浪潮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启迪科技园、"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三好街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