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上,吴玉如先生的书法“炎黄子孙盼统一”,作为唯——一件有跋文的作品,成为大展的热点,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报道开幕式消息时,画面上展示了该件作品。2月15B江泽民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参观了大展,中央电视台当晚的联播,作为头条新闻报道了江泽民主席参观展览的消息,电视画面上再次展现了吴老的这一手迹。吴玉如,原名吴家碌,是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被中国书法界称为“当代巨臂”、“是现代书法史上真正进入‘晋唐’门奥的大家…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吴玉如先生诞辰110周年,深切缅怀吴玉如先生的品德艺术,学习和弘扬吴玉如先生艺术上永不止息的奋进精神,有益于繁荣当代书法艺术,促进书法事业的不断发展。吴玉如先生名家碌,后以字行。1898年生于南京,1982年病逝于天津。原籍安徽泾县茂林人,1913年就读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恩来是同班  相似文献   

3.
<正>吴玉如,名家琭,字玉如,后以字行。1898年生于南京,久寓津门。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故早年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1982年8月于津门病逝。早年就读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恩来同班,因娴熟古文,深受校长张伯苓赏识。吴玉如先生曾先后在南开大学、工商学院任教,工商学院改为津沽大学后,任中文系主任,1951年辞职。生前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似文献   

4.
翁伯祥先生在书法界是一位颇多建树、享有盛名的书法家。伯祥先生在书法艺术领域的长途跋涉中已登上座座高峰,其书法作品已四次入选“全国展”,两次入选“中青展”。其中一件小楷作品在1992年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荣获大奖“全国奖”。这是我国书法界最高规格的奖项。当时的书法专业报刊还专门报道  相似文献   

5.
唐果,字田木,号钓鱼山人,中文高级讲师。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广西书协会员、北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海门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自幼随父学习书法,师从巴蜀名家毛峰先生。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书法展览,入编《当代篆刻家大辞典》,曾获“广西八桂群星奖”书法铜奖;编著有《中国经典书法章法解读·隶书卷》;2011年刻字作品《身在天水之间》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国展。  相似文献   

6.
杨志鹏,字泽洋,号听风阁主,回族,1945年3月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秦文学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等。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在报刊上发表,并被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等国友人收藏。其简介入编中国书画名家大典,书法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名家名作选。1999年书法篆刻作品“龙腾神州”入选澳门回归百米长卷书画展。2001年作品“万古长青图”入选纪念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中国名人艺术家书画作品展并被收藏。2003年国画作品“松石长寿图”获首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书画交流展金奖。2004年在全国首届书画艺术分科选评展中,行书作品获入选奖,篆刻作品获优秀奖。2005年6月书法作品在“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银奖。  相似文献   

7.
张传彩 《同舟共进》2013,(10):49-54
戏曲界最早的“右派” 北京后海南沿26号院,张伯驹与潘素的故居,朱门灰墙,静谧怡人。在院子里一棵已有百年的丁香树下,张伯驹与潘素的独女、79岁的画家张传彩老人,对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娓娓道来。张传彩展示了一张1956年的“褒奖状”,上写“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卷……黄庭坚草书卷等珍贵法书等共八件捐献国家化私为公……”“褒奖状”的书写及签发者为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文化部为此举行捐献仪式,并奖励3万元。  相似文献   

8.
秦首先 《黄埔》2012,(2):76-77
“情由心发,境由心造。我的书法创作既重书法技巧,更重书写内容,每一幅作品怎么用笔、如何用墨、采用何种布局不是自己随意决定的,而是根据书写内容去安排。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创作一千幅作品,应该有一千个面孔,一千个意境。”一见面,高亚仑先生对自己的书法创作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书法交流,应台把中华书学会的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四_中国书协副秘书长张虎于1997年底赴台湾及香港进行了学术访问交流,并获推圆满成功。在访台期间,他们举办了”沈鹏。张虎书法观摩展”;在台北、台中、澎湖进行了广泛的书法交优;出席观看了台湾地区策协次.“金鹅奖”比赛现场;访问了中华书学会;参观了李普同先生和刘炳南先生的书法教室。并与台湾书法界代表性书法名家一起进行了择是切磋。沈鹏先生作了‘”当代书法艺术的观念及发展趋势”的学术讲演,介绍了大陆书法家在探索中进行多元化书法创作的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座好的美术馆要让每个市民都为她自豪” 回想起上海美术馆与和热爱她的人们,李磊向记者谈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已故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吴老曾经说过,如果他还有什么愿望,那就是希望在上海美术馆里有一面墙,上面可以挂一幅他的画。有人曾经问过吴老,为什么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Z1)
1971年至1973年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一些批示,集中一些著名的中国画画家,让他们创作一些非政治题材的作品用以装饰宾馆(所以又叫“宾馆画”),以体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1974年,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四人帮”把矛头指向了周恩来。他们派人四处搜集有关宾馆画的材料,借以攻击周恩来。2月13日至4月5日,“四人帮”从收集到的700多幅作品中选出215幅,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黑画展”。为造成强大的声势“,四人帮”挖空心思组织召开各种“声讨会”“、座谈会”,并指定专人写批判文章。在批判中“,四人帮”牵强附会,捕风捉影,乱扣帽子…  相似文献   

12.
日本前任首相石桥湛山先生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請,于1959年9月9日到9月20日訪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在訪問期間,石桥湛山先生同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在友好气氛中,坦率地交換了意見。  相似文献   

13.
徐秀丽 《同舟共进》2013,(11):75-75
《同舟共进》2013年第1期发表了冯锡刚先生的《一首“告废”诗——周恩来理性而睿智的选择》一文,对周恩来写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一首诗作了周密细致的考证,不但钩沉出这首诗的原文,还对就此诗周请陈毅批评一事作了叙述,并推论:“在敬重如师长的周恩来面前,陈毅绝不会‘班门弄斧’”,他的批评,无非“对个别韵脚或用字”之类提点意见。冯先生的考证颇见功力,但其推测则不成立。笔者近期正在从事“李敦白口述历史”访谈工作,碰巧获知了这件事的后半部分内容,而且事实比推测更为生动有趣,特加摘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许寿裳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也是研究鲁迅思想、作品。生平的第一人O先生是一位集文学、历史、教育于一身的学者,又是早年参加中山先生同盟会的一位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当“七·七”事变发生后,先生在国难当头之际,与国家共患难,由西安、武汉而人I;D,在抗日战线  相似文献   

15.
谢少承,1963年7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徐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9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该年度“刘海粟奖学金”。作品入选:第四、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三、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第三、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展,第三届全国正书展,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入展。获中国书协主办的“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铜奖,全国“双拥”书法展一等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作品展览三等奖。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荣获“全国奖”总分第一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文物学者罗哲文先生,早年曾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学生,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他虽已年愈八十,但仍然不遗余力地奔走在中国古建筑文化与保护领域。在罗哲文和笔者交谈中,深情地谈起自己亲历过的,周恩来总理和恩师梁思成先生竭尽心力保护中国古代文物建筑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席小平 《前进论坛》2008,(12):52-53
书为心画,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带给人的不只是“形美”的艺术享受,而且通过作品的“神韵”,往往能够透析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精神境界。因此,古人常有因书法识友、结缘的故事。我与书法艺术家迟静杰女士,也正因书法而识,因书法成友。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2,(9):84-87
杜建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2008年在中国国家书院沈鹏书法工作室课题班进修,接受沈鹏先生书法指导。1978年,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台声》2014,(2):96-99
我结识金中海先生已有20多年,只知其精通《易经》,乐于助人,随着交往的深入,知其不喜自夸,但感之美德高尚,书法精湛,善写榜书。当今书坛,大家云集,各领风骚,金中海先生在古稀之年跻身中国书坛之林,以大器晚成的后期积累,独具匠心的题材设计,别出心裁的艺术创意,大胆创新榜书的传统书法,以笔静纸动的颠覆思维,将“剑”、“虎”、“佛”、“神”字一笔直达8米和“福”字作品连续5次荣获世界纪录证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统一战线》2014,(4):77-78
于右任,字伯循,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在国民党内是一位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老人。大陆解放前夕,被胁迫去了台湾。于右任先生和周恩来早有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