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闻涛 《文明大观》2001,(8):23-25
2001年6月1日,在这个全世界儿童欢乐的节日里,记者却走进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不惑之年的张安子夫妇回忆起为救同学丧生水下的儿子,禁不住悲泪长流:“我的儿啊,他拿命救人,换来的却是冤仇呵!”而说起自家的房屋被法院判给了救人者的父母,张来万夫妇亦是泪水涟涟:“纵是张安子的儿子救了我的儿子,法院也不该把我的房屋判给他呀!”  相似文献   

2.
警官信箱     
儿子偷老子的钱也构成犯罪吗?编辑同志:最近,我们小区内发生了一起儿子偷拿父母钱财的案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6岁的中学生小新由于学习不求上进,交友又不慎,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花钱如流水。由于找父母要钱没有要到,就趁父母外出之机,将家里的5000元现金偷走用于赌博和挥霍。父母发现家中被盗,5000元现金不翼而飞,就追问儿子有没有拿。由于小新一再强调自己没有拿,其父便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经侦查确认窃贼是小新,遂将其刑事拘留,后转为逮捕。父母知道窃贼是自家的儿子后,认为儿子偷拿父母的钱财不犯罪,要求公安机关释放儿子,但未…  相似文献   

3.
修全 《民主与法制》2011,(10):52-53
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是当今父母的头等大事。孩子的教育费,会因选择的教育机构不同而不等,且悬殊很大。一对“80后”小夫妻离婚时,约定儿子的教育费由双方各半承担,儿子随母亲生活。离婚后,为了使儿子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母亲将儿子送进早教贵族学校。并以儿子的名义将父亲告上法院。要求承担儿子一半的教育费。  相似文献   

4.
若星 《民主与法制》2010,(5):52-53,67
赵军15岁的时候,父亲把他托付给同乡孙旭锋.让他跟着孙叔叔到上海、温州等地卖花。一年后的一天,赵军外出卖花,却再也没有回来。儿子突然人间蒸发,哭干了眼泪的父母,历经十年痛苦折磨后无奈地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向法院申请宣告儿子死亡,由此也引出了新的官司。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本有关青少年心理的书都会明确地告诉你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走出家门 ,愿意和朋友呆在一起。按理说 ,那些被孩子缠了十几年的父母可以脱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可是 ,我们却常常看到 ,父母们并没有因“解放”而欢欣鼓舞 ,相反却为此忧心忡忡。管不着孩子不放心早就听说青春期是一个急风骤雨阶段 ,老张觉得应该多管管18岁的儿子 ,免得孩子学坏。可是 ,他却失望地发现 ,儿子不愿意父母过问自己的事 ,他在家说话越来越少。问问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吧 ,儿子总是那几个字———“挺好。”“还行。”“不错。”老张越来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6.
新农 《人民政坛》2012,(9):48-48
【案情】2008年,远嫁外地的王婷回家探亲时,得知自己的两个哥哥在未同自己商量的情况下,将父母留下来的7间房屋和8万元存款平分了。当王婷就此事找两个哥哥对质时,没想到他们竟以王婷是出嫁女为由,表示王婷对其父母的遗产并没有继承权。王婷一气之下,起诉至法院,主张其继承权。法院经审理认为,王婷与两个哥哥都是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对父母的遗产依法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相似文献   

7.
夫妻俩在长沙的大道上发生争吵,妻子欲投河自杀,丈夫救妻心切,跳入河中,不幸溺水身亡。无法从儿媳口中确知儿子死因的公婆愤而起诉,请求法院判令儿媳就其过错行为向公婆当庭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8.
日前,上海市奉贤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罕见的家庭暴力悲剧——59岁的母亲亲手杀死37岁的儿子。令人吃惊的是,当地竟有300多名居民联名上书司法部门,要求对她宽大处理。杀儿母亲王惠芳对自己的行为不但没有丝毫悔意,反而认为是“为社会除了一害。”据了解,王惠芳曾是“三八红旗手”,由于过分宠爱其子王晨其,使之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成年后,王晨其屡屡犯法。今年8月,王晨其多次带一吸毒女子回家,并将其母亲及妻儿赶出家门,还打算卖掉住房中的一套。9月,王惠芳因阻止儿子卖房而惨遭毒打,失去理智的王惠芳掏出绳子,狠命将儿子勒死,随后主动投案…  相似文献   

9.
<正>在玉树,新生活已经在废墟上开始了。不能光靠国家救,自己也应该救自己伊西措毛花了很长时间,求助了无数人,才把压在废墟下的《大藏经》一点点挖了出来。解放军来帮过  相似文献   

10.
又是一年的清明时,在黔西县雨朵镇平坝村一组,78岁的村民陈祖宽与他72岁的老伴姚忠芬坐在自己破旧的茅屋前垂泪,心中充满了辛酸与无奈:患有精神病的二儿子陈德顺被人无辜打死已过一年,可尸体至今仍摆在凶家后面的山坡上没有安葬;法院判给自己家的死亡补偿费和安葬费也分文未得。守着因官司耗费变得一贫如洗的家和患有先天性痴呆的三儿子,两个老人不禁黯然神伤。  相似文献   

1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节日前后,人们上坟扫墓,祭奠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托自己的哀思。然而,南京市民朱骏却为去不去给父母扫墓而左右为难。不去吧。别人会指责他不孝;去吧,又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因为父母的墓碑落款处只有姐姐的名字而没有他的名字。而当他起诉讨要祭奠权的时候,法院最终没有支持他。  相似文献   

12.
钱军 《中国妇运》2002,(6):47-48
王梅与前夫陈康生有一子,取名陈军,今年8岁。两年前,王梅与陈康因性格不和,经法院调解离婚。离婚时,陈康同意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随王梅生活。去年夏天,前夫陈康突然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儿子的抚养关系。陈康的父母也找到王梅,请求让陈家的“根”回到他们身边,其母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给王梅下了跪。  相似文献   

13.
云鹤 《中国保安》2009,(2):62-62
案例:刚刚从老家回来的保安员宋志伟最近显得无精打采,每个队员一提起自己家乡都兴高采烈,唯独宋志伟不愿提起。春节前,宋志伟回到老家河北。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哥哥,哥哥已经娶妻生子,经济条件也不错。父母便开始为宋志伟的婚事担心起来,怕自己身体不好提前走了,二儿子没钱娶媳妇,于是便当着老大和几个乡里亲戚的面说,如果两位老人走了,家里的房子由二儿子继承。话虽如此,但当时并没有立下字据,而且宋志伟担心自己那位厉害的嫂子,大哥从小就窝囊,什么事情都听大嫂的,万一父母走了,大嫂不认账该怎么办?那些乡里的亲戚作证能够有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14.
鸿生 《民主与法制》2007,(3X):46-49
为了救患血液病的5岁儿子,南京一对家境清贫的中年夫妻听从医生的建议生下第二胎,想用新生儿的脐带血提取干细胞来救儿子。没想到,一年后,当他们期盼着“生命之血”能给儿子带来生命希望的转机时,医院却告诉他们,新生儿的脐带血被污染报废了。欲哭无泪的夫妻俩将医院和干细胞基因工程公司告到了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5.
亲情挡不住     
●一位年近六旬的农村妇女,平淡地向公安人员叙说她砸死自己亲生儿子的过程。 ●她的乡亲们自发到看守所去看望她,并上书法院要求对她从轻发落。 ●她的儿子恶贯满盈,但惩罚他的是法律,而不应是她,尽管她是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16.
进入不惑之年的高克明,从工厂辞职“下海”,想挣一份家业,让妻子穿得漂亮点,让儿子上个好学校,让父母过个快乐舒适的晚年,怀着这种良好的愿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本无可非议。然而,这个想当“好丈夫”、“好爸爸”和“好儿子”的高克明却成了“间谍”,这对于他本人来说,其实并不奇怪,有其必然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我儿子小金与朋友一起饮酒时,因为与同桌的赵某为小事发生口角,赵某竟掏出匕首刺杀我儿子。好在抢救及时,没有丧命,但留下了三级伤残。现在,公安局已将赵某抓了起来,听说不久要将案子送到检察院;再由检察院送到法院判刑。我儿子被伤害致残,不仅给他本人造成了精神痛苦,也给我们老人造成了精神痛苦。因此,我们想除了要求法院对赵某判刑外,还想要求法院判令赵某给予我们支持精神损害赔偿金。请问:我们家人能不能提出这样的要求?马栋梁  相似文献   

18.
父母一定要为子女承担大学学费吗?上海市闵行区法院最近的一个判例回答是:不。法院希望孩子们明白:付大学学费并不是家长的义务,18岁必须学会自立。法院认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8周岁,即成为成年人,已基本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接受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投资,直接受益人是子女而不是父母,依照民法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子女应该为其预期可得的利益作出相应的付出,即学费自己付。子女上大学父母无义务  相似文献   

19.
女作家与其儿、儿媳及两个孙子的财产所有权纠纷案,法院判决被告儿子一家迁出位于本市奉贤区西渡镇闸园新村别墅79幢。被告不服,上诉,法院判决维持。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由于被告拒不履行判决义务,法院对其儿子采取了司法强制措施等手段,报纸、电台等有关媒体作过大量的报道。整个执行过程历时近一年,最终被告自动履行生效判决,她终于住回了自己的别墅。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这样两件事:一是四川省眉山市一位副市长的父母在要求其为家庭成员“走后门”捞好处遭拒绝以后,竞以“儿子不赡养老人”为由,将自己的儿子告上了法庭;二是湖南一名不给同学提供作弊便利的学生,被他的同学乱棒打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