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和”字,浸透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政治哲学思想。阐析了“和”文化思想的涵摄,找到“和“文化内涵中折射出的行政管理的理念。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行政管理改革的现实实践,必须对当前行政管理理念进行新的塑造,根据“和”文化思想内涵所带来的启示,提出服务型政府下行政管理改革五大理念的再塑造,努力推进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十六大以来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新的执政环境、新的党情和国情,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基础上,吸收借鉴前人,吸取世界文化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所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为民”思想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论基础和渊源。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最早发轫于殷周之际。《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反映出了朴素的民本思想。其实,“民本”就是“以民为本”。正如李存山先生所说:“这里的‘本’是根本、基础的意思。也就是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4.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为人民服务”是对“民本”思想质的飞跃;“以人为本”的提出,标志中华民族政治理性的进一步升华。应该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明确“以人为本”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在实践中正确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普遍真理,存在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尚未涵盖的思想精华.这些精华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本文试从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经世致用思想,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论证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源于中华文明的“以民为本”思想。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根本不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既吸取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又与古代民本思想有着实质上的区别。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从民本思想到人本管理——融合、冲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讨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简称民本思想 )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 (简称人本管理 )之异同 ,探索从民本思想到人本管理之途径。笔者认为 :民本思想与人本管理都十分重视发挥管理者的模范带头作用 ,都十分重视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都十分强调社会或组织的利益。但是 ,二者在组织目标上有根本分歧 ,民本思想以组织稳定为最终目标 ,而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则是组织的创新和发展。从民本思想走向人本管理 ,人们必须进行观念上的革命。首先 ,要树立起在创新中求稳定和在稳定中求发展的思想。其次 ,要树立起以人而非“人才”为根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8.
杨世义 《探索》2007,(1):23-25
中国传统文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邓小平同志对中国古代典籍情有独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其思想当然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邓小平民本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对传统民本思想继承与发展结出的理论硕果。民本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整个体系,“人民性”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娟  李哲 《世纪桥》2008,(4):28-28,3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君主民本”、“三纲五常”、“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一体化的政治价值以及泛政治化的思维方式,都与民主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厘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异质性因素,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主政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邱炜煌 《求实》2004,(2):7-8
传统“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它毕竟只是统治阶级的“御民术” ,其最高境界是“为民作主” ,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残缺文化”。而且由于它与剥削制度本质上的不相容 ,又终归是“不落实的文化”。执政为民的理念 ,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意义 ,能够最充分、最彻底、最全面、最大限度地体现“民本思想”。在实践中必须坚持权系民所赋、权由民所主、权为民所用、权受民所制、权莫民所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仅成功地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也成功地实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以人为本”(人本)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本”,“和谐社会”与传统文化中的“和”、“中”,“解放思想”与“经权之道”等都有着紧密联系,都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继承与吸收。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研究、吸取、融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从中华文明特质多重维度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对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重要意义。中华文明“讲仁爱”的特质滋养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胸怀天下”的道德实践;中华文明“重民本”的传统夯实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民至上”政治实践的文化土壤;中华文明“守诚信”的特质为建立“重信守诺”的社会制度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崇正义”的特质为践行“公平正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奠定了重要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尚和合”的智慧为人类文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方案;中华文明“求大同”的追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重要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行政程序法治化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法治观念尤其是程序观念在我国极为淡薄,有关行政程序立法理论更几乎是空白。从行政机关方面来看,封建传统中的“官本位”和“家长制”的思想影响很深.缺乏行政程序的观念更为普遍。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往往是“长官意志”,有程序规定不照办.没有程序规定更好办。从行政相对人方面来讲,由于法治观念淡薄和受“无讼”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影响.老百姓一方面认识不到自己正当权利受到侵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解决,另一方面仍然报着“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的信条,不敢轻易去诉诸法律。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本思想是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它具有民主性的精华,“民本”的“民”指的是劳动者。民本思想的进步性在于重视民众的历史作用,肯定“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的现实,要求执政者与民同忧乐,要求统治者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因而它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5.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溯本穷源,它发轫于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性整合。 “民本”思想宝藏于华夏故有文化的精萃之中,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它作为专制政治的反弹曲,一再奏出“为民请命”的千古绝唱,留下了历久不衰的至理名言。 然而,“民本”思想本质上仍是一种立足于“君本位”的调节理论,其鹄的只在于:借助对庶民地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汪志强 《探索》2002,(4):8-11
恩格斯曾经指出任何一种思想,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毋庸置疑,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了毛泽东,锻造了他“睥睨六合,气雄千古”的文化性格,使其建党学说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吸收、改造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和发展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一环。中国传统文化的张力在毛泽东建党学说中的凸显,使得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毛泽东建党学说的这种联系,对于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百余年奋斗经验和历史成就过程中所得出的重大科学结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结合”彰显了唯物史观基本立场和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的理论特质,筑牢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底蕴,厘清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前提,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根据,体现了其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通过厘定话语创新和思想革新的建构前提、遵循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融通民本思想和人本理念,为21世纪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提供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9.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传统民本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对民本思想加以改造和升华,新的民主主义论、干部是人民的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相似文献   

20.
“文化纽带”思想是江泽民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 题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成为架构国际合作的重要桥梁,是“文化纽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纽 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文化纽带”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