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内地媒体报道了一条由台湾“陆委会”发布的消息:台湾当局将实施金门、马祖“小三通”政策,自2000年12月起,采取“定时、定轮、定线”的方式,每天规定固定的时间、船班、航线。开放内地人员赴金门、马祖旅游观光。21世纪刚刚来临,台湾当局一手导演的“小三通”闹剧。以“海安号”首航失败而草草收场。与此同时,金门同胞却实现了直航厦门的梦想。 夜晚 10时30分,往常是金门人的入梦时分。但是,20世纪最后一个秋冬的深夜,台湾金城镇海滨公园却热闹异常。潮水退了。黑暗中,攒动的人头屏息以待。…  相似文献   

2.
2月9日上午8时30分,在厦台商盼望已久的从厦门到台湾直航的心愿终于实现了。181名台商及家属持台胞证和“金马专用单次出入境证”,乘坐金门“太武”轮经由金门乘机直航台湾回家过年。台商及家属正在等待上船。执行直航任务的﹃太武﹄轮厦门台商直航金门返台@李志宏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3,(3):41-41
金门、马祖是台当局管辖的6个离岛当中的两个,过去曾在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军事建筑和地下坑道,甚至埋设了约10万枚地雷。台湾官员近日透露,由于两岸关系改善,金马雷区的地雷已全部清除,还计划撤回两个小岛上的驻军。  相似文献   

4.
菜根 《两岸关系》2009,(2):39-40
继厦金两地通水、通电、建桥的构想之后,最近,有关在两地架设海底光缆连接两岸电信的构想被再度提及。2009年1月5日,台湾“中华电信”组团访闽,与大陆方面具体洽谈福州至马祖,厦门至金门的海底光缆建设一事。金门县长李炷烽在接受采访时就说,台湾“中华电信”有意将金门建设成为台湾与大陆东南部光缆的新接点,“现在两岸之间没有直通的海底光缆,但金门和台湾间的海底光缆多年前就铺设完成,大陆海底电缆网络非常发达。  相似文献   

5.
《国家安全通讯》2000,(1):60-63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引出了台湾军事情报局的一段奇闻轶事。1958年8月23日下午6时30分,我福建前线千炮齐鸣打响了金门炮战。这场金门炮战一直持续至同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向金门群岛发射炮弹56万余枚,摧毁国民党军队火炮77门;击毙国民党官兵1132人。在整个炮战阶段,有两次事件令国民党军方面大惑不解:一是金门防区副司令官吉星文、空军副司令官章杰、海军副司令官赵家骏被炸死;Th是20厘米大炮“巨无霸”被炸毁。当时,金门国民党军防卫司令部设在太武山一个名日“翠谷”的山谷里。他们的司令官、副司令官、参谋…  相似文献   

6.
刘永玉 《台声》2002,(7):6-8
5月8日至12日,应金门天后宫妈祖会盛邀,湄洲妈祖金身首次巡安金门。这是继1997年妈祖金身巡游台湾以来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又一盛事,是湄洲妈祖金身首次以海上直航方式出巡,首次在金门接受信众朝圣,并开创湄洲岛与金门、乌丘之间50多年来的首次双向客运直航。此举再次震动海峡两岸,受到两岸媒体的广泛关注。一5月8日上午8点50分,经过数千名湄洲民众长达两小时徒步送驾,湄洲岛启动了妈祖金身直航金门的行程。当天下午1点50分许,妈祖金身及其110多人的护驾团和53人的金门迎驾团乘坐的“太武轮”平安抵达金门料罗…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8,(10):64-65
金门新十景 金门古有“海上仙洲”之誉。过去金门有“古八景”和“二十四景”。2007年,由金门县文化局主办。经投票产生了“金门新十景”。“新十景”包插“楼重莒光”的莒光楼与莒光湖风光,“金汤观海”的陈景兰洋楼及金汤公园.“建功砥柱”的建功屿及其军事设施、“水头侨居”的水头洋楼建筑群、“慈堤落日”的慈堤长堤余晖、鸬鹚夕归之景、“翟山神工”的翟山坑道.“双鲤环抱”的双鲤湖.“山后海珠”的山后中堡聚落、“汶浦水岸”的荣湖及其后水头和后浦头聚落以及“金门风狮”的金门文化景观象征。  相似文献   

8.
厦门与金门相距仅1600多米,厦门海滨的鸡叫,金门的前沿岛屿都听得到,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条窄窄的海峡却使咫尺相望的“两门”相互隔绝了数十年。真可谓:“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自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解冻以来,大陆率先敞开大门,欢迎台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目前,每年到“海上花园”厦门鼓浪屿观光的台胞游客近20万人,其中有不少是金门人。他们为来厦门,不惜绕道台湾、香港、广东,再到厦门。原本只需花几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8,(11):71-71
金门酒厂于1952年9月在台湾金门创设,开始生产高梁酒,其采用金门特产旱地高梁为原料,引用当地水质甘甜的宝月神泉,加上当地酿酒师傅的专业工艺,酿造出清香独特、口感香醇甘冽的金门高梁酒。经数十年来的精深投入,金门高梁酒的醇正清香、柔顺净爽、余韵悠长的特色,将饮酒的感官享受提升至最高点;由于口感与香气的特殊性,金门高梁酒的精醇自然备受喜爱,一直以来与阿里山、日月潭并称“台湾三宝”.市场占有率高达八成,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6日上午8时20分。 厦门与金门之间的二担、浯屿岛间水域。 两艘白色的游轮会合在一起。 这是两艘有着特殊使命的游轮。一艘是厦门的“白鹭”号,一艘是台湾的“海燕”号。“白鹭”号的使命是去金门接收台湾方面首次遣返的大陆劫机嫌疑犯黄树刚、韩凤英。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23日是“八二三炮击金门”的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的金门炮战,确立了在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暂时维持现状以及最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默契。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相似文献   

12.
厦金两门唇齿相依,两地最近的距离只有1800余米。在乡愁诗人余光中的眼里,厦门和金门是联系着台湾与大陆的两扇天然门户,1949年起的三十年对峙无法抹杀两岸同根同祖的渊源。今天,依然可以在厦门老城区中山路上的骑楼建筑中,寻到和金门商业街相似的闽南风情。从30余年前“金门厦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打炮”,到如今热议的“厦金生活圈”,厦门与金门已经共同走过了跌宕坎坷的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2月,广东省蕉岭县公安机关破获了台湾国民党‘迫由军闽粤边区蕉岭支队”案件。这是一起以国民党特务机关从金门岛派遣潜入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溃的“两龙纵队”溃散特务分子为骨干,纠集一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组成的武装匪特组织,共144人。他们潜伏在蕉岭城镇和公路沿线7个乡镇,密谋抢枪支、劫银行、杀害乡村干部、攻打县城,妄图建立“游击基地”,配合台湾国民党反攻大陆。就在他们策划武装暴动之时,被我公安机关会同解放军武装部队和民兵一网打尽。阿发现匪情1950年1月15日,蕉岭县公安机关接上级电告:“有一批金门岛派遣的…  相似文献   

14.
吴钧尧 《台声》2013,(7):63-64
金门现在是台湾知名的“福利县”,优惠价格买酒、学生午餐免费、搭乘大众运输也分文不取、老人年金高过他县等。金门熬过战争的苦,似乎开始过好日子了。但其实多数有年纪的金门人,念念不忘的,反倒是那些苦、甜交织的生活。我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四十余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台湾海峡金门溪边海岸旁的隐密树林里,成立了一个专门训练台湾情报员,筹划突击大陆沿海并搜集中国情报的间谍机关一“西方公司”。四十多年后,几位当年曾被“西方公司”雇用的金门当地人现身说法,披露出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内幕。m回巴o日到回o日回“西方公司”于1950年朝鲜战争起,就参与台湾对大陆的情报搜集工作。当时在亚洲地区,只要有共产党的地方,就有“西方公司”渗入搜集情报。因为当时美国人对共产党不太了解,且其身型体态调异于亚洲人,无法如愿地从事海外情报工作,所以必须借助坚决反…  相似文献   

16.
金门走笔     
孤悬于茫茫东海之上、有“海上仙洲”之谓的金门岛.与辽阔大陆那边的厦门隔海相望,仅有一箭之遥,有人甚至形容它们有如孪生姐弟。  相似文献   

17.
4月12日19时30分左右,福建厦门市“诺亚方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老板陈有福接到要求“看场”(即收保护费)的恐吓电话,陈老板即予拒绝。 不料,13日零时30分左右,厦门市保安服务公司派驻“有福城堡”娱乐城保安中队(负责“有福城堡”和“诺亚方洲”的执勤)保安员在“诺亚方洲”门口听到几声像鞭炮的声音(后证实是枪声)。当天下午4时许,场所维修工发现“诺亚方洲”的牌匾上有弹孔,同时拣到弹壳、弹头碎片。当晚6时30分,陈有福和保安员向公安机关报警。接报警后,厦门市公安局开元分局成立专案组进行布控。15日凌晨…  相似文献   

18.
望金门     
关于海上游,我是不陌生的,但是海上望金门,却别有一种情感在心头。金门,过去称浯洲,又名山洲,亦有沦浯、浯江、吴州之称,它位居福建省东南厦门湾口,共有十多个大小岛屿,总面积达178平方公里。过去,金门、厦门为姐妹岛,两地历史、地理、语言以及风俗习惯都有密切联系。多少年来,金、厦两岛一直隔海相对,风帆不断。金门与闽南等地相依深厚,可谓有“史缘久、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语缘通、神缘合、俗缘同、商缘广”的八缘之亲。金、厦两岛正面的距离只有6000米,金门岛马山连营区与大陆角屿岛退潮时相距只有1800米,金、厦两地走亲戚,“抽不到…  相似文献   

19.
皓月一轮照,春风两岸明〔台湾〕陈大络1996年2月19日,是丙子年的春节,“丙曙照临,春台迎旭,子行蔚起,夏屋连云。”是年的3月4日,是丙子元宵。“天空皓月一轮照,人醉春风万里明。”笙歌簇拥,灯火辉映。“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往年仅在金门...  相似文献   

20.
1990年9月12日,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金门签订了第一个协议——“金门协议”,从而使两岸携手合作,解决了遣返事宜。初步接触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加强和人员往来的日益增加,尤其是1990年台湾出现的又一波“大陆热”,在交流和往来中衍生出许多问题,例如私渡、走私及犯罪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