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赐茶(三)     
《新湘评论》2013,(2):58-58
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  相似文献   

2.
赐茶(二)     
《学习导报》2013,(2):25
殿试赐茶。科举考试是宋朝的一件大事,皇帝或皇后都会向考官和进士赐茶。如哲宗向考官张舜民赐茶饼,张舜民《画墁录》":予元中详定殿试,是年分为制举考第,各蒙赐三饼,然亲知分遗,殆将不胜。""殆将不胜"是说分给亲友都不够,可见赐茶的珍贵和量少。再如仁宗的光献皇后向进士赐茶。王巩《甲申杂记》":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梅尧臣有《七宝茶》诗":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即说此事。  相似文献   

3.
某单位召开民主对话会,开会时间过了40分钟,邀请的21名职工代表,仍有十几人请不到。为啥?答曰:"开这种会没劲"!  相似文献   

4.
正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而他"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的为官从政理念,勤俭节约之品德,反对奢靡之作风,现在细细品来,仍让人肃然起敬。"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是曾先生为自己写的一副对联,意思是说只要人的信念还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保持这种旺盛的生机已使我们在道义和灵魂上足够充裕了,物质上的贫困又算得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茶源贵州     
正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是世界古茶树起源地之一,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最古老的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有物种最多的栽培古茶园,古茶树多达120多万株,珍稀特异古茶树资源让这里成为宝贵的茶树基因库。晴隆发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茶籽化石,唐代陆羽《茶经》曰"茶之出黔中",进一步印证了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更造就了贵州"干净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4,(10):54-55
正公方彬在8月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腐败重灾区,沉疴日久,不"换血"无以新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考虑打破常规,突破现行体制机制限制,拓宽人才使用空间。一是选用逆淘汰出局者和被潜规则"冷藏"者。这一对策能产生价值导向的作用,即让保持道德形象者出主流仍能回主流。我们为什么没有几人主动引咎辞衰?因为不管何因,出局后再无入局之可能。所以,打破出局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这是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的话。模范,本义是指制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型,俗称"模子"。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本部》中说:"模,法也。以木曰模,以金曰镕,以土曰型,以竹曰范,皆法也。"引申为值得人学习或取法的榜样。"师者,人之模范也",语出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的《法言》之《学行》篇:"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桐子"即"僮子",  相似文献   

8.
红包源于何时,不可确考。不过,华夏民族乃礼仪之邦,自古便有送礼的习俗。春秋时的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朱熹解释说:“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据说,脩是干肉,十条肉绑成一块为束脩。古代诸侯大夫以束脩为礼物相馈赠。《礼记·少仪》说:“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译成现代汉语那就是说:“他们用四壶酒、十条干肉和一条狗  相似文献   

9.
喻丹 《当代贵州》2013,(10):1-1
19世纪的一场战争、一封没有地址的信、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让美国陆军中尉安德鲁·罗文成为执行力的符号性人物,他的精神特质是:忠于托付,迅速行动,全力以赴。让我们来重温一个中国的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  相似文献   

10.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①,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②,官无事③,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④。召阿大夫⑤,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⑥。昔日赵攻鄄⑦,子不救;卫取薛陵⑧,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  相似文献   

11.
差强人意     
正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地;强,振奋。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刘秀的部下吴汉非常忠勇,一次作战失败后,众将斗志衰落。刘秀派人看大司马吴汉在做什么,汇报说他正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感叹地说:"只有吴将军还能振奋人心,有他就算有一国  相似文献   

12.
<正>春天来了,春茶也就来了。每年清明前后,在贵州总能闻到一种清新而香甜的味道,让人感觉轻松。春分时节,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与《当代贵州》贵州茶栏目联合主办"当代贵州茶友会"活动,茶友们在午后坐在黔灵茶苑的庭院,端着一杯茶,静静享受春天的味道。春分茶香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过一段对春分的精彩描述:"南园春半踏青  相似文献   

13.
上召河东守季布①,欲以为御使大夫②。有言其勇、使酒③、难近者;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以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之浅深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  相似文献   

14.
折射     
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无一不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其中,广州律师、孝子田世国的事迹令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颁奖辞中称颂道:他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回赠给病危的母亲,他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人们在为他舍身救母行为感动的同时,引发了对道德教育的思考。田世国为何成为孝子?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原文]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今,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杨震传》)[译文]杨震任东莱太守,他去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从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在昌邑当县令.王密前往拜见,至夜,从怀中取出十斤金子赠予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王密说:“夜里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走了出去.[小议]行贿受贿,是一种肮脏交易,因而往往是在两者之间暗中进行.“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是这些人的一种普遍心态,以为没有第三者知道,行贿者不觉汗颜,受贿者心安理得,因而都有恃无恐.作为封建官吏的杨震却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种廉洁自律的品德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16.
朱严 《先锋队》2012,(13):9
"每月240大洋,客厅里还装有一部手摇式电话……"是什么,让这位当年薪资和社会地位都很"高"的北大教授,最早走上赤色之路,甚至直至三上绞刑架、历时40分钟,都没有说出党的秘密?曰":崇高信仰坚如钢。"试听!"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的呼喊和预言,仿佛仍在耳畔回响,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原文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  相似文献   

18.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语出明代廉吏于谦的《入京》。意思是:清风两袖,返回京城,得让老百姓议论长短。明朝时,在地做官的人,每逢进京朝见皇帝,要带一些从当地搜刮来的土特产,以献给皇帝或朝臣。当时任兵部书的于谦极为反对这种风气,当巡视河南还京时,什么礼物也没带,写了一首表心迹的《入京》。“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闾话短”就是其中两句。后来,人们根于谦诗中的“清风两袖”,改为“两清风”,用它来称赞那些居官清政洁的人。于谦的一生正直清廉也后人传为佳话,于谦一生始终践自己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为官当如…  相似文献   

19.
寻找勃沙特 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肖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传教士勃沙特帮助红军的往事,并拜托索尔兹伯里先生:"如找到这位友人(假如他还活着)或其家属,请代致问候!"  相似文献   

20.
清代甘肃籍文学家朱克敬《雨窗消意录》中载有这样一则故事。吴门叶天士桂精于医,求者如市。一日,肩舆出,有乡人揖道左求治。叶停舆,诊之,曰:“六脉均调,奚病耶?”乡人曰:“某所患者贫病也。闻公善治奇疾,故来求耳。”叶曰:“诺。”因令拾道旁橄榄核种之。“苗茁乃告我。”乡人如教。叶自是制方必用橄榄苗,病家求橄榄苗必于乡人,乡人益昂其值,期年,遂小康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