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寻找列宁     
李忱 《新湘评论》2013,(2):56-56
初到俄罗斯,既没有感到新奇,也找不到一丁点幼年时对苏联的想象。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对苏联的印象大都由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中苏交恶、珍宝岛事件、苏联解体等构成。时至今日,还关心俄罗斯人怎么看已经解体的苏联。曾听说有人提出把列宁遗体从红场移走,还有种种"去列宁化"的言行……在俄逗留的短暂几天,我处处留意寻找列宁。在红场,刚刚整修完毕的列宁墓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
列宁遗体在莫斯科红场列宁石墓之内已经沉睡60多个春秋了。 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列宁自1924年1月21日逝世后,其遗体一直被完好保存着,并供人瞻仰。然而,最近几年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在这种背景下,一时间,“将列宁墓迁出红场”、“把列宁遗体运往圣彼得堡沃尔科沃墓地或其故乡乌里扬诺夫安葬”之声甚嚣尘上。列宁遗体及列宁墓到底将会如何处理,成了人们关心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在俄罗斯举行的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民意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风云人物。这告诉人们,列宁的学说和魅力仍然吸引着后来人。 以俄共为主的俄罗斯左翼力量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当今俄罗斯右翼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他们不仅全盘否定列宁和苏维埃,就连列宁墓也不放过,一再要求并制定时间表要将列宁的遗体从红场迁出。…  相似文献   

4.
王勇 《党史文苑》2006,(4):48-51
1967年1月,六十多名中国留欧学生奉命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在途经莫斯科时向红场列宁墓献花圈,与苏联警察发生严重冲突,酿成震惊中外的"红场事件".  相似文献   

5.
正不久前,我怀着一颗探究历史的心来到俄罗斯,期望能了解苏联,并追寻更多中苏人民革命战斗中的历史记忆。我先后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游览,参观了列宁博物馆、红场、伏龙芝军事学院、冬宫等红色景点。列宁山森林公园博物馆珍藏着超过6000件与列宁相关的藏品。"列宁办公室"展厅的讲解员认真地向我们介绍曾发生在这里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如当年列宁让来谈话的同志们坐沙发,自己却坐硬木头椅子的故事。博物馆还陈列着各种文件,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社会各界对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解体带来的社会后果,纷纷进行分析和反思.有些政界人士和学者如叶利钦、阿尔巴托夫等,他们认为"苏联消失是必然的","它已经耗尽了自己的寿命";但是相当多的政界人士和著名学者都认为,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是"人为的错误导致了解体",戈尔巴乔夫等人"对苏联的垮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是其国内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就解体本身来讲,苏联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苏联解体与其民族政策及其基本制度架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苏联的民族政策及其制度是在列宁民族理论的指导下,在斯大林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制定和建立的,总体而言,这一政策和制度基本上坚持了列宁关于民族平等的精神。但在苏联发展的70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政策却没有根本改变,致使民族矛盾激化,把国家置于一种时刻面临解体的危险境地:双重主权的法律规定为联盟解体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以"族裔民族化"、"民族领土化"和"政治化"为特征的政策为苏联解体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和便利条件等。  相似文献   

8.
他走下神坛在苏联时期,列宁是神。时过境迁。渐渐地,俄罗斯人恢复理性。在21世纪初举行的俄罗斯“20世纪风云人物”民调中,列宁获得14%被调查者的支持,名列第一。许多俄罗斯人崇敬地称列宁为“现代俄罗斯之父”。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莫斯科红场上空是众所周知的"禁飞区",任何飞机都被禁止飞越。只有在盛大节日时,红场阅兵式的空军检阅飞行部队才能飞越。1933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6周年这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庆祝苏联国庆的阅兵式。唐铎将军作为空中检阅部队100多架战机机群的排头兵,飞越了莫斯科红场上空,在历史上成为了飞越莫斯科红场上空唯一的中国人。这是对他的极大信任和给予他的崇高荣誉。  相似文献   

10.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22):65-65
正苏联解体后,有不少俄罗斯学者在回顾和总结苏联的历史教训时,都曾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俄国这样一个大国在20世纪以前能出普希金、屠格涅夫、果戈理那样世界级的文学泰斗,出门捷列夫、苏斯洛夫那样的科学、军事人才,在十月革命时能出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那样的政治人才,  相似文献   

11.
80多年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和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推广到世界许多地区。本世纪90年代初,在十月革命的故乡俄罗斯发生了“8·19”事件,又导致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及其社会主义事业的中  相似文献   

12.
<正>苏联解体距今已经有20多年,但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却一直在持续。苏联解体意味着苏共失去政权,国家分裂。对此,苏共难辞其咎。甚至可以说,正是苏共在执政党建设方面的问题和缺陷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反思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在列宁、斯大林之后的苏共领导人任职期间,苏共的指导思想日益远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10,(21)
<正>苏联解体对于西方来说是一场胜利,但对于利害切身的俄罗斯人民则是一场空前的国家灾难。苏联演变和解体的原因很多,"新闻改革"、舆论失控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刘书林 《红旗文稿》2012,(17):33-37
在苏联解体20年的时候,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争论却在国内外的思想理论界又一次升温。各种观点大相径庭。有的人说,是59年前逝世的斯大林及其建立的苏联模式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葬送了苏联,更多的人则认为戈尔巴乔夫等党内领导集团公开放弃共产主义旗帜因而遭到了历史的抛弃。人们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往往反映了对现实问题的不同态度和主张。有人发表了《从苏联到俄罗斯研究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散记     
苏伟 《红岩春秋》2010,(6):75-80
列宁英容栩栩如生斯大林评价日趋正面 2010年初,我作为重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重庆市社科理论人才学习考察团成员之一,前往俄罗斯参观访问。 到红场瞻仰列宁遗容,是共产党人的一大愿望。到莫斯科的第一天,我便有幸遂此心愿。  相似文献   

16.
1967年1月,六十多名中国留欧学生奉命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在途经莫斯科时向红场列宁墓献花圈,与苏联警察发生严重冲突,酿成震惊中外的“红场事件”。满怀革命激情的留学生,途经“苏修大本营”,自然要有一番“革命行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红卫兵掀起的造反狂潮  相似文献   

17.
解说词     
《北京支部生活》2013,(16):25-37
第19集路的博弈1924年1月27日的红场笼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所有饱含热泪的目光都注视着这台灵车,上面,是他们的逝去的领袖列宁。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所有的重要成员几乎悉数到场,只有一位重要人物,由于身体原因正在高加索休养,没有能够为列宁送行。这位没能到场的人物就是苏联党内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列夫·托洛茨基。他通过电报给《真理报》发去一条短文,道出了列宁离世后所有苏联人的心声,他说:工人阶级成了孤儿,党成了孤儿,我们如何前进?我们找得着道路吗,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前苏联的存在经历了萌芽、发展、衰退的历程,曾经在苏联的各个领域占据绝对的指导地位,被称为"国家哲学"。随着苏联的解体,作为一个社会附属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今天,俄罗斯哲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在这种多元化的趋势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由原来的"国家哲学"转变成为一个哲学流派。  相似文献   

19.
李景贤 《湘潮》2010,(6):40-43
<正>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政局动荡不安,如何正确应对,是邓小平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在苏联解体之前与之后,如何处理好与俄罗斯等苏联解体后的国家的关系,是我国外交当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作为外交部苏欧司、欧亚司副司长,主管苏联—俄罗斯的工作,对邓小平如何准确判断形势,从容应对,巧妙驾驭复杂的局势,高屋建瓴地采取一系列重大对策,有些了解。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虽是多方面问题合力的结果,但民族矛盾是苏联解体可谓非常重要因素。作为多民族的国家,长期以来,各类民族矛盾并存在于苏联这片土地上。可悲的是,列宁之后的苏联历代领航者严重错判了国内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普遍性与复杂性,在民族政策上犯下了一系列错误,直至民族矛盾不断积压,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冲垮了苏联国家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