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特写镜头: A:西城社区党员李希亮的日子过得挺"紧巴".他虽有养狐经验,可手头没钱.正在发愁时,社区党总支把2000元扶贫资金送到了他的手上.他买了一组狐狸,产仔28只,当年收入8000元.李希亮感激地说:"党费扶贫让我过上了抬头日子,我要发挥骨干作用,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2.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雇主承包商,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去与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承包商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  相似文献   

3.
“王主席是我们少数民族的‘娘家人’。是他帮我过上了好日子。”天富东热电厂的哈萨克族青工阿托汉逢人就竖起大拇指。 王德兴在东热电厂当工会主席已有多年,他常说“工会要有  相似文献   

4.
彭丹同志要我为她这本纪念彭塞的文集做点编辑工作。常言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编辑纪念彭塞这样一位资深共产党人的文集,无论资格、学识和关系,都轮不上我。大概彭丹同志看透了我的心思,又说,你在彭塞生前曾采访过他,对他比较了解,他逝世以后,你们又在刊物上组织了一组悼念他的文章,社会影响很好。你就做我这本书的编辑吧。恭敬不如从命。我也不揣冒昧地接受了这项任务。虽然彭塞生前曾接受过我的采访,我也将采访的内容写成了文章发表在刊物上,但采访的内容和所涉及的方面都很有限,只涉及建国后他的工作、经历和遭遇。如果要问我对彭塞了解…  相似文献   

5.
林衍 《廉政瞭望》2011,(24):50-51
城管来了 从穿上城管制服那一刻开始,宋志刚就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他挨过各种方言的骂,骂他是强盗,是土匪,是“鬼子”。他被咬过。也被人用水果刀砍过,差点砍在大动脉上。小贩们恨他,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他听相声,相声拿城管开涮;他看话剧,话剧的开场便是城管追小贩;他从超市拎着有价签的蔬菜水果回家,邻居会撇撇嘴,“哟喂,又扣啦”;他帮喘不上气的老外找医院,马上有群众过来围观:“城管千吗呢,要打老外啦?”  相似文献   

6.
李佳 《湘潮》2024,(1):16-17
<正>作为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退休后去植树造林,再造绿水青山回报家乡父老的故事,展现了忘我利他的大爱,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精神的闪光。“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1988年4月,已过60岁的杨善洲光荣退休。组织上安排他去昆明养老,杨善洲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相似文献   

7.
选择     
表弟高考分数下来,还不错,上了一本,中等偏上的学校都还可以选选。要填志愿了。爸妈也这几天也开始干着急,既想帮孩子动手填写,又害怕没有照顾孩子的想法。于是他父母不断问他,你到底想上什么专业,他回答"不知道";再问他,毕业后想做什么工作,他回答"还没想过"。原来他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埋头苦读语数外、理化生之  相似文献   

8.
自由的通道     
正如果一个人心灵足够宽阔,何必非要到远方才能找到自由?看到朋友家装设计师陆路的私奔体微博"各位亲友,我放弃一切,和流浪私奔了……"我知道,他的"病"又发作了。在他过往的生活中,曾经放弃过妻儿和狗狗"私奔",放弃过工作和摄影"私奔"。他已经在爱狗群里找人收养他的狗,也曾在博客上透露过自己要流浪的"远方",也许是非洲,也许是西藏。知道这次肯定是来真的,我还是知  相似文献   

9.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典范。他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53岁的伏国胜,是1997年8月带着妻子、三个儿子投奔亲戚,从甘肃老家来到二师二十四团呼都格的。在这片刚开发的土地上,他泡过荒、治过碱,承包过林带、甜菜和小麦,开过拖拉机,啥苦都吃过。在希望的田野上,他收获了希望、收获了信仰,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农机专业户。伏国胜刚来呼都格时,与妻子司红萍被分配到园六连,管理20亩林带。按照连队要求,20亩林带要育上杨树苗。伏国胜来的时间短,没有经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正手上是生活,眼里是希望。山东淄博的赵大叔今年58岁,为了供两个女儿上大学,他在瓦厂干了20年装卸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月工资3000元。据悉,一片瓦三斤半重,赵大叔双手一抱就是10多片,大约三四十斤,每天要这样搬瓦3万多斤,一个月就要磨破6副手套。尽管工作很辛苦,只要提到两个上大学的女儿,赵大叔就不觉得累。他说,自己没上过大学,两个女儿替他圆了大学梦,孩子们过得好,他就很欣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0,(7):60-61
国共两党曾在隐密战线进行过殊死较量,在这条战线上,共产党曾有很多同志战斗在国民党的心脏部位,其中不乏军政高层的佼佼者。段伯宇段伯宇,1904年出生,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到重庆后,周恩来找他谈话,要他长期  相似文献   

13.
喝茶;是毛泽东除吸烟之外的又一大嗜好。他还有他独特的生活习惯,常常睡觉醒来后并不起床,湿毛巾擦过手脸就开始喝茶,一边喝茶一边看报,过一小时才起床、吃饭,然后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无大事,天天如此。他爱喝绿茶,尤喜龙井,且要浓、要热,身边工作人员每年都要代他向杭州定购西湖龙井茶。他每月喝掉三四斤茶叶是常事,这些都从他的工资中开支。毛泽东外出开会视察也是自带茶叶,喝过地方上提供的茶叶后一般都会付钱。  相似文献   

14.
史林博览     
毛泽东弥留之际还要看书 毛泽东嗜好读书,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1976年9月8日,毛泽东已进入弥留之际,不断抢救,而又不断陷入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是要看书。当时政治局常委、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护在身旁。他讲要一本书,但他语言的含糊与声音的微弱,连最能听懂他的话的秘书,也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他自已着急了,他示给他拿过纸和笔来,在纸上写了个“三”字,颤抖的递给秘书,然后又用手敲敲床。还是秘书猜出了他的意思:他是要日本首相“三木”的书。当时正是三木准备下台时。当秘书找来有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2012,(5):56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在对待批评问题上为后人留下了典范。他曾说过:“对来自上头的批评,你要敢揽起来。对来自下级的批评,你要听下去,要当下级干部的‘出气筒’。”  相似文献   

16.
他,加入过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 他,干过名副其实的“山寨大王”; 他,做过基督牧师,当过军阀的大官; 但是,这都不是他理想的归宿。迷茫中,他东奔西突,苦闷傍徨。一次机会,他见到了昔日的同窗好友朱德,几番议论,如雷灌耳。于是,年近半百的他又欣然穿上灰色的戎装,端详着八角帽上的红星,他发誓:“这回跟共产党闹革命一定要闹到底!”他是一个知了便行,义无反顾的人,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毛泽东称赞他是赤胆忠心,才能全面的好同志。他,就是  相似文献   

17.
张奎义 《党员文摘》2009,(12):28-28
早在1945年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说过一段很值得咀嚼的话,他讲:“有一个新闻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登在《大公报》上,说共产党要消灭个性,只要党性。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5,(6)
<正>他只干过泥瓦匠的活儿,却让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他不懂股票,却让村民们人人拥有股份,家家笑逐颜开;他开过废品收购站、经营过饭店,当过"三位一体"的村值班主任,深谙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他曾抱住一位因想不开而打算跳楼的老人说:"叔,要跳我陪你一起跳!"老人推开了他说:"支书,咱村发展得这么好,可全靠你呀,这事儿不能让你陪着啊!"——他,就是通辽市科尔沁区大刘屯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成贵。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0,(8):14-15
“你问我怎么看老实人,要我说啊,我党历史上的先进典型,哪一个不是老实人?要做好官,首先应该是老实人,这是最基本的。比如说孔繁森,从二次进藏到最终留在西藏阿里工作,他为个人利益考虑过吗?没有,都没有!”某省纪委一位退休老干部如是理解他心目中的老实人。  相似文献   

20.
聂帅与家乡     
聂帅的名字,我在早年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过,以后从地下党的报刊和杂志上看到过他的消息,那时我就为家乡江津有这样一位人物而自豪。1949年解放前夕,家乡普遍流传着“聂荣臻要回来办50寿辰”的说法。这说明广大群众渴望解放,也说明聂荣臻的名声已广为人知。50年代初,他曾经回到过家乡,还专程到他的母校江津中学去看望师生,因学校放假未能看到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而感到遗憾。我经常见到聂帅,直接听取他的教诲是1978年。当时,我出席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聂帅派秘书把我接到家里,从下午4点一直谈到6点。他详细询问家乡的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从农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