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值龙年岁末,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喜迎百期纪念。杂志自1980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32个春秋。在这不寻常的32年里,杂志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到现在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工会博览》(原《北京工人》)杂志创刊80周年,本社记者对历任杂志社总编辑、编辑进行采访,我们的采访从1984年《北京工人》杂志三度创刊时的首任总编辑已经80高龄的陈庸章先生开始。  相似文献   

3.
<正>纽约时报广场位于曼哈顿西42街与百老汇大道交汇处,是世界上最闻名和最繁华的广场之一。图为时报广场掠影。《纽约时报》(下简称《时报》)由纽约州副州长、政治家、记者亨利·贾维斯·雷蒙德与银行家乔治·琼斯创刊于1851年,由纽约时报公司在纽约出版。奥克斯家族1896年收买《时报》,1961年后又转为索尔兹伯格家族所有,并与洛克菲勒财团关系密切。1969年起《时报》从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成为拥有多家美国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国外联合企业的大报团。《时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2008,(11):21-21
<正>《世界文化》原名为《文化译丛》.创刊于1980年,文化综合类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为中高等文化层次的知识群体。《世界文化》以编译为主,以"关注世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以青少年犯罪与犯罪学、青少年问题与青少年法学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期刊,也是国内在此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在法学、社会学、青年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正>一、回顾历史的感言很高兴能够参加今天召开的纪念《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创刊35周年研讨会。我亲身经历了本刊从创办至今的全过程,感受良多,不能不回顾历史,略抒感言。从刊名的变化来看,本刊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创办时是由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编的《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当时是用32开书本形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改革开放之初,评介了很多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广  相似文献   

7.
最近阿蓝从中国国际书店获悉,《南风窗》已发行到美国、日本、西德、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加拿大、牙买加、巴布亚新几内亚、香港等地。阿蓝忽然想起1985年的夏天,一位陌生的姑娘来到杂志社,怯生生地问,明天她就要同家人出国定居,她可以把《南风窗》带出去吗?在国外能订《南风窗》吗? 当时《南风窗》刚创刊不久,海外发行的渠道尚未接通,阿蓝只能不  相似文献   

8.
《国外理论动态》创刊20周年了,这是值得庆贺的喜事!20年来,杂志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是初创阶段,从1991年到1997年,属于内部发行的理论参考资料。它短小精干,重点突出,信息量大,成为了解国外理论研究最新动态的重要窗口,受到读者广泛关注;后一个时期是发展阶段,从1998年直到现在,属于正式月  相似文献   

9.
陈中 《南风窗》2010,(10):2-2
<正>25年前,1985年4月,《南风窗》创刊。其时,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正在探索中试步前行,因"启思想之窗,搭沟通之桥,吹清新之风",《南风窗》被读者称之"华不失实,活而不邪","带来一股新闻改革、观念更新的清风"。创刊伊始,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80年创刊以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已经走过了35个春秋。35年来,它始终保持着思想活力,在追踪国内外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的新动向、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态势等方面拓展深化,在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传播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的忠实读者,我从中受益颇深:无论是提升自身理论素养,还是回应学生思想困惑,刊物都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滋养。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0月,经市总工会党组请示市委批准,《北京工人》杂志再次复刊。复刊后的《北京工人》开始为双月刊,所以1984年只出了一期。在复刊的第一期上,当时市委分管副书记徐惟诚写了《祝<北京工人>创刊》的“代发刊词”,要求这个刊物“帮助广大职工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把读书学习引向更加  相似文献   

12.
惊悉汪道涵同志不幸逝世,编辑部全体同仁为此感到万分悲痛。作为本刊的顾问汪老一直关心着《国际展望》的成长,在创刊初期,汪老就办刊的宗旨、方向和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以后的岁月里,汪老一直关注着《国际展望》的成长并为刊物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他强调《国际展望》一定要与时俱进,站在国际风云的最前沿,使《国际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2008,(12):11-11
《世界文化》原名为《文化译丛》,创刊于1980年,文化综合类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为中高等文化层次的知识群体。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2月18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编委会共同主办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暨纪念《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创刊35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魏海生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文化部原部长蔡武、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原名为《文化译丛》.创刊于1980年,文化综合类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为中高等文化层次的知识群体。《世界文化》以编译为主,以"关注世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到纽约探亲,想不到能读到许多有兴味的书,如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钱钟书的《人·兽·鬼》;张戎的《鸿——一个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张北海的《美国,六个故事》、《美国,美国》等等,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事情缘起于纽约去春反常的天气。  相似文献   

17.
从《海角七号》到《1895》,一现实,一历史,"相反相成"地表现了当下台湾的"政治正确":以"草根"为底的"爱台湾"意识;以"多元"、"宽容"的历史观重新评价殖民历史与对日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方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地位的是:以肯尼斯·华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1979)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与以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霸权之后》(1984)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两派在发展中从最初的互相大争论转为了从理论框架到研究层次多方面的趋同。九十年代以来,出  相似文献   

19.
20 0 4年 8月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和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耐格里继《帝国》一书之后又联合推出新著《大众———帝国时代的战争与民主》① ,他们把自己写作《帝国》到《大众》的过程与霍布斯写作《论公民》到《利维坦》的过程相提并论 ,认为霍布斯从新生的资产阶级谈到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形式 ;而《帝国》和《大众》正好相反 ,从新的全球帝国主权形式谈到了帝国内部生长出来的新的全球阶级———大众。我们这里翻译介绍的是《大众》的《序言》部分 ,希望给读者提供一点关于这本书的信息。巴夏尔·阿布 -曼尼的文章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出发 ,对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理论提出了批评 ,他的具体分析 ,尤其是关于帝国主义与战争部分的分析 ,对我们阅读《大众》一书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1998,(4)
又到4月。 4月,《南风窗》创刊13周年;“城市故事热线”开办3周年。 早在春节之际,就有读者在贺卡上问我,3年了,当年“城市故事热线”的朋友,如今在干些什么呢?编辑在为“热线”的读者寄贺卡的时候,向20位一直与“城市故事热线”有联系的读者朋友发出了这样的询问。很快,回信如雪花般飘来,每一封都厚厚的几页纸,有的还寄来了照片。也有的将我们当年编辑同仁签名寄去的贺卡复印后寄回来,上面写着:“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