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探索》2006,4(3):4-9
毛泽东一生坚持和倡导“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他的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自发论,坚持在生活中、工作中和斗争中学习,并在全党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竞赛。他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工具,培养和造就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全中国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讲话以来,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国际上也受到广泛关注。这一重要讲话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从改革开放的启动拉开序幕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向前推进的,其勃勃生机更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展现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的实质和秘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改革开放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为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要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4.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由于当代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领域向国别化、在理论领域向现代化发展,进而给中国社会主义者研究这一问题从总体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难题出发;二是要联系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三是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当做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分店"而非改换门庭和另起炉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是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适用于中国,而恰恰是用它来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实践;认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正两百年前的今天,一位伟人诞生,他就是卡尔·马克思。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百年来,正是因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古老中国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积贫积弱中走出来,亿万人民才改变了命运。当今中国,已经发生历史性巨变。站在新时代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又是如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8,(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深刻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和经验启示,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宣言书。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  相似文献   

8.
<正>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根本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把握其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需要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基点,从洞察时代精神、揭示根本途径、实现理论飞跃、彰显世界意义和凝练思想精髓等方面,深化对这一思想之所以能够开辟新境界的内涵逻辑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竞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实践和认识就形成了不同学风思想.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深悟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优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在学风问题上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源头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以人为本源于 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二是认为源于古希腊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二者各有其理据, 但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片面理解。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 以人为本,其基本要义是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人民利益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 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9,(2)
正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求是》编辑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全党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6)
意识形态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有其发展过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列宁都有论述;西方也有马克思主义,也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而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我国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必须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能丢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意识形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展望未来,为了确保未来我们事业继续取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观上的重大突破──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邢贲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伟大理论成果。这个理论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有一系列突破,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这一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王明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动力与对象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造成分歧的根本原因是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与王明在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上的分歧以及由此在实践中造成的不同结果告诉我们,要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要学习和借鉴别国经验,更要走自己的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更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刘铁明 《世纪桥》2006,(5):45-47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和教材来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关键问题,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它直接决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的框架体系。最佳的选择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本松 《唯实》2007,1(1):22-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依次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三卷《江泽民文选》,于今年8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胡锦涛同志说:“《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办好中国的事情,这个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亦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发展形成了三个阶段:一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及其代表作《毛泽东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由国外传入国内的过程中,日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马克思主义先驱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影响深远。中国的旅日知识分子和留日学生承担着传播主体的重任,他们积极在报刊杂志上撰文,向国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觉悟》就是众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刊杂志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1919—1921年刊载于《觉悟》有关日本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学说的译介和日本社会主义团体的文章进行研究和评述,理性认识并正确评价日本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