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99年1月1日,被誉为“欧洲经济新希望”的欧元正式启用。在最初几天欧元汇率表现强劲,1月1日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为1:1.1685,1月4日升到1:1.1835,并很快又升到1:1.1953。欧元的强势登场在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欧元浪潮”,许多国家宣布把欧元作为一种储备货币,或作为与欧元国贸易结算的货币,欧洲一些舆论甚至预言1999年底欧元可能升  相似文献   

2.
三、走向"政治—军事大国"的阶梯20多年前基辛格曾预言日本将谋求成为军事大国,主张"瓶子需要有盖子"。1995年1月他在"尼克松和平自由中心"讲演中又进一步断言:"我认为,在21世纪日本肯定将成为亚洲的军事大国。"他还在最近出版的新著《外交》一书中警告说,日本到某种程度时可能偏离美国的安全保障和外交政策的方向。近两年日本的政治、外交和防卫力量的发展趋势正在越加明显地证实基辛格的预言。1996年以来,日本政治右倾化越来越明  相似文献   

3.
王慧筠 《新青年》2004,(4):29-30
近来,都市流行一种新心情——呼唤老同学。从网上寻找校友到大学生“宿舍创业”,“老同学”成为继“翠花”之后又一个新鲜又亲切的时代流行语。有人断言,小学的同学,可能成为倾诉的对象,因为童年的天真与快乐的回忆,往往是负重的成年最好的心灵安慰。中学的同学,则可能成为谈情说爱的对象,回为中学时代正值性意识朦胧期,初恋或暗恋的目标,很可能就是当时的同学。而大学的同学,则最可能成为合作的伙伴,因为专业相同,志向一致,很容易走向“合股”之路,以便开创事业……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美国从菲律宾苏比克海军基地撤出后,菲律宾政府即开始筹划该基地的开发,试图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商港和经济特区,从而“带动菲律宾经济起飞”。菲舆论预言:“美军的撤走为菲律宾提供了新机遇,这可能是本世纪菲律宾最后的一个黄金机会”。一苏比克基地的地理位置优越,它距马尼拉80公里,位于菲北部的吕宋岛西南部,与南中国海相邻,处于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亚太地区中心地带,十分适宜开发成国际性商业中心。该基地陆地面积1.5万公顷,海域面积约9千公顷,不仅拥有优良的深水港,而且三面环山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周围的环境既安全又优美。更为有利的是,美军在此经营数十  相似文献   

5.
东盟是1967年8月在泰国曼谷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成员国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印尼,1984年,文莱也加入该组织。东盟成立20多年来,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全世界有影响的地区性合作组织之一。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今天,许多观察家预言世界将进入一个“太平洋世纪”,东南亚的“经济之龙”亦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作出新的贡献。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对新中国成立后,东盟国家对华态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作个回顾,对今后发展趋势,作个探讨,将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尤其是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迅速发展和崛起,令世人刮目相看;拉美多数国家经过痛苦的调整改革,已从80年代的危机阴影中走出,开始稳步的恢复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人们也不安地注意到占世界人口约十分之一的非洲大陆依然在困境中艰难辗转,不仅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同其它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在显著扩大。“到2000年,非洲可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仍在绝对贫困中挣扎的大陆”。非统秘书长5年前的这一预言至今看来似乎并非是危言耸听的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诗将在绿草下成长 ,我也将成长。”这是何塞·马蒂生前对自己的预言。1 0 0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看到 ,何塞·马蒂的诗篇不仅已然生机勃勃地在他祖国的绿茵下成长 ,而且在整个西班牙美洲文坛辽阔的草原上生长和蔓延 ,成为拉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 ;而马蒂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思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印度在逐渐成为“世界办公室”的同时,也试图成为“世界工厂”,从而加速制造业发展。本文在分析印度加速制造业发展的态势及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作者指出,印度制造业可能获得较快发展,但能否成为“世界工厂”,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欧美关系:实质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3年 ,围绕伊拉克战争问题 ,欧美矛盾空前尖锐 ,欧洲内部出现分裂 ,北约组织一度陷入危机。一时间 ,欧美关系成为各国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 ,但“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看法不一。有人预言 ,欧美从此将分道扬镳 ,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将不复存在。另有一种观点则认为 ,这不过是西方“家庭内部的争吵” ,不久又会重新弥合。从一年来的情况看 ,这两种估计似都有失偏颇 ,值得商榷。毛泽东曾引用列宁的话指出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欧美是一对错综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着的关系 ,必须以发展的眼光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半封闭海域,南海是世界上极为重要和繁忙的海上交通要道。此外,人们普遍认为,南海蕴藏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和生物等多种资源。正因为如此,许多周边国家依据各自不同的理由对分布于南海上的岛礁、大陆架提出主权要求。国际上不少人士预言,南海可能成为柬埔寨之后东  相似文献   

11.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暗天体。其含义为外来的物质能够进入视界 ,而视界内的任何物质都不能逃出视界。因此 ,远处的观察者无法看到来自黑洞内的辐射。近年来 ,随着银行储蓄存款的猛增 ,公款私存也十分普遍 ,面越来越广 ,规模越来越大 ,目前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犹如一个个“黑洞”在吞食着共和国经济大厦 ,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银行储蓄 :“水份”知多少?1998年 ,尽管中央银行三次下调存款利率 ,并且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53407.5亿元 ,比年初增加7615.4亿元 ,增长17.1 %。进入1999年以来…  相似文献   

12.
交通与移民息息相关,一方面,两者相互“成就”与“促进”。另一方面,被缚的交通势必抑制移民的活力,移民活动过于密集可能“导致”交通梗塞,交通梗塞也可能在短期内唤起移民大潮。同等外力作用下,缘何云南人有外迁缅甸者,有回归家乡者,有原地坚守而未再迁徙者,也有再移民往第三国者?案主情感、意志、主观能动性等来源之“内力”,似乎已成为推、拉力之外左右其移民选择的“第三力量”。  相似文献   

13.
预言、占卜虽然预测未来,却和"历史"关系密切。古代的预言与占卜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星占、梦占、脏卜、神谶以及文学作品等。这些预言和占卜方式需要一定的历史经验作为预测未来的基础,而且预言背后常常受到权力的支配,有些是托古之作,有些是"事后预言"。对预言、占卜的认知,也体现出古代各文明历史意识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总体主义”模式。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个由少数特权领导者阶层高居社会之上,代替工人阶级去实行管理的社会,也就是特卡乔夫所主张的那种“少数革命家”统治的社会,而不是先前马克思所预言的由工人阶级自己去实行管理的社会;它是“为”而不是“由”人民自己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与其把斯大林模式说成是“教条主义”,不如说它是从根本上就脱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教条”。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全球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全球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亚欧大陆也是如此。然而,某些人所预言的“文化全球化”现象却没有出现,这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马来西亚经济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的环境中渡过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展望九十年代,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将比八十年代强劲,但仍不及七十年代的增长势头。一些中外学者曾预言马来西亚将在这个年代变成亚洲第五或第六条“小龙”,我看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拉美左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4年前 ,正在为争取执政地位而奋斗的巴西劳工党领袖、现任总统卢拉关于 6~ 8年内拉美大多数国家将由左派政党执政的预言 ,曾引起国际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 4年后的今天 ,这个预言已得到部分印证一些左派政党上台执政 ,一些左派代表进入议会或担任省市要职 ,拉美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少国家的左派组织虽然没有直接进入政治领导地位 ,但积极参政 ,在本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拉美左派正在走出低谷 ,重新进入政治舞台中心 ,在拉美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际舆论界以“拉美左派正在重新崛起”“拉美政治向左转…  相似文献   

18.
东亚峰会与区域整合的深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盟“10+3”机制运作7年之后,首届东亚首脑会议将于2005年底在马来西亚召开。这一东亚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标志着东亚区域整合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甚至有预言称2005年将成为“建立东亚共同体元年”。东亚一体化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区内国家利益与战略的高度重合,但目标的实现仍任重而道远。那么主要障碍何在、各方立场与考量的一致性与分歧点在哪里?东亚峰会对东亚一体化进程将产生多大程度上的推动作用?形成之中的东亚地区主义将带有哪些特征?区域整合的方向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希望能引起各方面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欧盟东扩中的"波兰现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在入盟过程中的种种作为被称作欧盟东扩中的“波兰现象”:在入盟谈判中要价高且从不肯轻易让步 ;时常就欧盟一些重大问题出来“搅局”。“波兰现象”的形成背景 :波兰拥有成为“欧盟东扩第一国”的客观优势和条件 ;波兰几百年遭外族入侵和奴役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交屈从于苏联的历史导致其大国抱负膨胀 ;波兰国内反对牺牲国家利益加入欧盟的呼声较强 ;伊拉克战争后波兰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得到强化等。“波兰现象”对欧洲一体化发展前景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东扩后“波兰现象”在欧盟内部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持久性的外交行为 ,并且在其他中东欧国家被扩大化 ;伊拉克战争中受到一定损害的“魏玛三角”经调整后再加上英国 ,可能成为欧盟扩大后的领导框架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的“五部制”作为地方管理体制,很可能是在“那部体制”上重组和整合形成的,具有“族群(部族)组织”和“地方行政区划”双重性质,在三世纪后期至四世纪初成为高句丽地方行政体制的主体。在高句丽后期“五部制”的部族性质较为明显,成为在都城平壤及周边一定范围内为保持高句丽部族组织而设立的行政区划,但在高句丽地方管理体制中已不占主导地位。“五部制”内部官制除了在部族首领层面上有等级大小的区分外,也存在着使者和兄系两个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