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研究水平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科学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研究一要坚守学术自觉,顺应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外部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部要求,明确"为什么交叉""何以能交叉"的问题意识,以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对待交叉学科研究;二要坚守学科自觉,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研究的学科边界意识、学科本位意识和学科发展意识;三要坚守方法自觉,综合运用审查法、借鉴融合法、观同察异法、问题罗列法等普遍性方法,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的特点,以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制度话语是制度建设理论的基石。话语转换反映了话语演进的客观过程,话语建构体现了话语创新的主体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话语转换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反映了制度形态、制度思想、制度表达的内在一致性。建构新时代的制度话语体系,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本体资源、主体资源、文化资源、介质资源,不断提升话语解释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起始点;不断提升话语传播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中介点;不断提升话语认同力,以抓住话语建构的落脚点。话语建构也要与提升制度自信意识紧密结合,切实将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转化为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于攻坚克难、全面深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必须赋予党建理论真正的学科地位。独立的、原创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学术体系是党的建设学科得以构建完成的支撑骨架,话语体系创新则是通过讲好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充实党建学科化建设的血肉肌理,本文试图从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两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更好地开展党建学科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8,(6)
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科学未来转向的讨论,我们提出以实践本土化和理论一般化为参照建构面向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这意味着要实现学科范式和实践关注的有效整合,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处理好科学逻辑与情景逻辑之间的关系,对实践进行科学研究,让科学服务实践。对于公共管理学科范式而言,可以从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出发,以公共事务治理为主线,考虑时间因素和方法因素,建构一个基于行为、制度与秩序的统一框架,用于知识开发和积累。对于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问题而言,可以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决策、执行和监督、顶层设计与底层创新、组织、制度和秩序、城乡治理、公平正义、大数据与政务服务等作为研究重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者对于中国公共管理问题研究相比,公共管理学者在理论自觉、方法科学和学术共同体建设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学科化发展,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学科化发展,有必要系统地梳理党的建设学科化发展的主要历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归纳当前阻碍党的建设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即学科价值论述缺乏整体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视角,学科内部缺乏对话致使学科共识难以达成,学科平台建设的不足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壮大,学位点的无序增长削弱了学科力量等。根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要求,党的建设学科化发展需要重点处理好学科共识与科学发展、遵循规律与改革创新、广泛调研与话语建构等关系。  相似文献   

6.
民族复兴话语要立足大历史观,以理论、历史与现实三重逻辑,建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深厚历史根基、重大现实意义的话语叙事体系。从理论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是一种大历史观下的辩证思考与整体性建构,要以强有力的理论话语叙事增强民族复兴的理论自信;从历史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引领与中国式现代化鲜活实践的交互演绎推进,要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揭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趋势,增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从现实逻辑来看,民族复兴话语要打破西方“二元对立”的话语陷阱,增强民族复兴的行动自觉,并应进一步从话语传播理念、话语内容体系、话语传播策略等方面,加紧建构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的国际叙事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学科在指导党的建设实践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党建学科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要建设好党建学科,必须不断创新完善作为学科核心的理论体系,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虽然党的建设学科的理论体系正日益完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以总体布局为主的框架逻辑存在交叉重叠;党的建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制约了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体现不够充分;党的建设的一些重要领域有所忽略。创新完善党的建设学科理论体系,基本思路是要着眼宏观,注重顶层设计;把握系统,强化体系引领;立柱架梁,完善理论框架;明确关系,形成有机整体。同时要处理好学术思维与工作思维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方向与避免偏向的关系。力争通过扎实深入的研究,尽快形成反映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以无愧于新时代党和人民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学科在指导党的建设实践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党建学科是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要建设好党建学科,必须不断创新完善作为学科核心的理论体系,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虽然党的建设学科的理论体系正日益完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以总体布局为主的框架逻辑存在交叉重叠;党的建设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制约了理论体系的整体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体现不够充分;党的建设的一些重要领域有所忽略。创新完善党的建设学科理论体系,基本思路是要着眼宏观,注重顶层设计;把握系统,强化体系引领;立柱架梁,完善理论框架;明确关系,形成有机整体。同时要处理好学术思维与工作思维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方向与避免偏向的关系。力争通过扎实深入的研究,尽快形成反映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以无愧于新时代党和人民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言,我们当前强调的文化自信其实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锤炼、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护和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等多个方面来践行。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方略表征了人类社会存在方式与发展理念的重大变革,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也标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时空坐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方略的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树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实践自觉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自觉,从转变思维方式、拓展研究领域和坚定文化自信三重向度明确学科创新的基本路向,聚焦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国际传播能力等关键领域,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追求提升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境界上来。  相似文献   

11.
张世飞 《新视野》2007,(6):61-63
中共党建学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从理论体系上说,即中共党建学概论中所论述的中共党建学的学科性质、特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等问题。从学科体系上说,可以分为中共党建学概论、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史、党的建设重要文献等部分。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3,(10)
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何以可能""、何以实现"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赋予中国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以可能性。由此,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形态向实践价值的转变,从意识形态到文化价值心理的转变,从主流文化形态向大众文化形态的转变,是实现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3.
艺术设计学科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其自身的特点决定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高校必须建立完整的艺术实践体系才能提高艺术设计学科教学质量。本文从建构完整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中的条件不足和实践环节的缺失,提出完善艺术设计实践体系的必要性和艺术设计实践体系改革的方式方法,从而为建立培养有突出设计实践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的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学科自信是作为学科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其价值充分认同基础上形成的学科坚定性。增强学科自信不仅是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问题,也是提升学科现实生命力的实践问题。学科自信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式,提升学科话语体系的创新能力。学科自我认同的现实基础是增强理论对社会思想意识和人的精神生活的解释能力和现实改造力。增进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借鉴和理论互补,是确立学科自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认知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的实践创造相结合。制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体系赞成、拥护和支持的倾向。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有效性和成长性提供了制度认同的客观基础。在新时代,要足够重视并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效力空间、运行空间、类型空间以及德性空间等方面的成长性。  相似文献   

16.
国史学理论作为对学科深层次的认识和反思,在国史学“三大体系”构建中居于重要位置。近十年来,国史学理论问题在中国历史学领域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领域内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已成为国史研究中逐渐趋热的学术话题和关注点,由此呈现出许多研究新成果和研究新思路,奠定了国史学科深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整体来看,当前国史学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滞后于学科的整体发展和要求。未来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理论研究模式,推动国史学“三大体系”构建并走向全面发展,应进一步强化国史研究的学科自觉和理论自觉,不断创新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思想政治方法论体系建构应该科学化还是学科化这一问题,文章依据"科学"的本质规定,从研究对象的客观化,规律化,研究结果的可证伪化三方面分析了科学化的可能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建构无法实现科学化。同时依据学科的基本组成要素,分析了学科化的四要件——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体系、研究范式,指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建构任重道远,但学科化并非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研究目前还深度不够,应在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政治学、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基础之上,推动研究朝着理论的系统性、实践的纵深性以及方法运用的整合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结晶,共产党人所应有的理论自觉和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和自信。坚持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需要不断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真理;也需要以辩证的否定观对待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坚持扬弃的科学发展理念。通过理论实践关系的分析探讨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主基调,从理想信念、以人为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内民主、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基层党建、反对腐败、党的纪律等方面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进一步体现了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理论自觉和制度自信,体现了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科学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