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和文化对协商和治理的影响不言而喻。西方协商民主及治理是公共协商发展及公共治理的高级阶段,不过也仅仅是众多协商和治理形式中的一种。协商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实践,能够为西方协商民主以及治理研究提供不同的样本和经验启示。国家产生就伴随着国家治理模式的探索,礼法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模式,遵循以"天道"规范"人道"的原则,天对王权的约束和对政府的监督与为它的辩护同时并存,协商成为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必然方式。先秦时期的氏族民主,之后的朝会和集议制度、顾问和幕僚制度、谏官和封驳制度等是中国古代协商治国的重要形式。治理与协商的理论重构,必须改变以意识形态引导学术研究的范式,代之以逻辑的精神和扎实、严谨的治学学风。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一种制度化探索,承载着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基层自治,建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以及优化公众参与机制等时代使命。在社会内部变迁和国家治理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呈现出丰富的实践样态,体现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性追求。然而,实践中多重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的运行张力,也导致了基层协商民主共治机制乏力、可持续性发展受阻、运行目标偏离以及社会主体性力量凸显不足等问题,亟待在更高层次上加以系统谋划,实现制度化运行。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协商驱动的统合机制,完善协商运行的共治架构,革新协商实践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基础,使基层协商民主的多重参与主体和多重制度逻辑能够协同发力,进而实现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商民主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日渐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在二者关系的处理上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要吸引参与,提高基层民众参与水平;要完善机制,发挥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要加强监督,保障协商民主顺利推动;要注重实践,促进协商民主落实落细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现实地位和丰富的实现形式,有效地承接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需要,这对于培育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所需要的文化土壤,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法渠道和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坚持协商民主顶层设计与基层改革并举,不断巩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调发展的制度优势,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汪家焰 《探索》2023,(1):78-88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治理实践的生动体现。就行动主义的实践旨趣而言,只有当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有效运行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制度优势的实践价值。从公共政策过程来看,政策议程设置理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都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即以人民需要为逻辑起点,其根本目标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政策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应当遵循“权利—协商—合作”的基本路径,即以人民合法权利为价值目标、以民主协商为关键环节、以合作治理为行动路径。与此同时,需要通过适当的机制将人民需求有效地吸纳进国家治理的政策议程,并转化为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和政策产品。基于此,应系统构建人民利益表达机制、政策议题筛选机制、协商互动引导机制、政策效应反馈机制,从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6.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哈尔滨香坊区哈量三社区按照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要求,遇到事情大家交换意见、互相商讨,在社区群众中大力发展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自2013年组建社区协商委员会以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哈量三社区"356协商议事"工作法。"356协商议事"工作法形成比较完善的协商制度;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化解了基层矛盾和纠纷;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提出"把握核心要义,加深对基层协商民主的理解;坚持党建引领,确保社区协商健康发展;坚持协商于民,营造社区协商良好氛围;坚持协商为民,提升社区协商的针对性;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体系保障作用"等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10)
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具有深度契合性,表现在两者具有共同的引领核心、内在品质、现实需求和重要目标。协商民主为群众路线的贯彻提供制度载体,有利于提升群众路线的层次品质;群众路线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对协商民主具有正确的指向作用。推进协商民主与群众路线互生发展,要把强化党的领导作为方向点,把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着力点,把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作为支撑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保障和重要动力。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源于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两种错误认识。我们应当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的协商民主文化、深入协商民主实践、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从这三方面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层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既是协商民主嵌入基层治理的过程,也是公共理性在基层社会孕育与成长的过程。公共理性既是协商民主的价值追求,也是协商民主实践有效运行的内驱动力。公共理性与协商民主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两者互生互容、相互促进,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的政治心理基础,公共理性为协商活动提供了价值共识,重塑了协商者平等互信的社会关系,培育了协商者宽容理性的精神。基层协商民主中培育公共理性,应转变工具理性认识,推进政府理性公共化;应厚植理性协商文化,优化协商环境;应强化制度理性,提升制度认同。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既是一种理想价值目标,又是一种现实制度安排,在各领域各层次都有实践和经验支撑。协商民主为人类探索民主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近年来,关于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围绕协商民主的内涵及建设路径,尤其是协商民主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协商民主的结构等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本文拟结合实践条件、治理结构,从实证研究的多重维度对协商民主进行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保持国家政治统一、实现权力有效监督制约和实践协商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载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聚合性的政党制度结构,保持了超大规模国家的政治统一;通过非竞争支持型的政党监督模式,初步实现了政党之间的权力监督;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现了包容互惠发展导向的协商民主治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需要通过制度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是已为实践所证明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集思广益的优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为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和公共参与提供了制度平台,有利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正如十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在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和而不同"、"贵和执中"等价值观念基础上,吸纳了传统文化制度设计上的协商争论理念发展起来的。因此,协商民主植根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推进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进而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而要进一步实现协商民主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良性共进,必须在制度、实践、组织、理论基础和时代内涵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推动协商民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层面运行的主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对整个国家协商治理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中央以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为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必须坚持以人民政协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不断丰富人民政协协商治理形式,优化人民政协界别结构构成,强化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及政协委员对话协商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寅平 《求实》2013,(5):58-62
协商民主作为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补充和延伸,为解决现实的竞争性民主问题提供了多样性的实践。在竞争性民主现实中,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政治实践中的相互矛盾及在社会治理方面刚性、机械以及难以建立公共意识与理性等缺陷是协商民主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之相应,非竞争性民主具有国家体制主导政治体制、政治稳定原则优先及政治体制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性等特点,使得相对独立于社会影响的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和与政治体制权威相适应的社会自我治理是协商民主的最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人民民主重要形式和制度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实践得到充分发展,深深植根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中。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需要加强执政党的主导能力,重视人民群众在协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各项职能,不断扩展协商内容和形式等,为进一步保障人民权利提供新思路,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贡献,在促进世界民主发展进程中彰显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社会治理"的一种继承与发展。而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资源,能够有效地嵌入到社会精细化治理体系之中,并促进生成社会精细化治理所需的各种条件。基于此,为了有效应对协商民主发展中的不足并使协商民主在推动社会精细化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潜能,要从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制度与协商形式这四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协商民主发展的社会环境,以此倒逼社会治理精细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4,(13)
<正>第一,协商民主是一种法治民主,契合了现代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协商民主的优势在于制度力量和程序设计,是对公权力进行明确的规范和自我约束。它不但要求制定和适用程序的主体,也要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按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办事,使协商制度科学化、公开化、具体化,使协商过程可规范、可操作、可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  相似文献   

20.
李强彬  廖业扬 《求实》2012,(8):59-64
在理论与实践、批评与辩护的论争中,协商民主已跃然于当今民主理论之潮流。面对公共政策问题复杂化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深度化发展和社会公正感问题显性化发展的难题与挑战,当下中国有理由进一步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在独特的政治空间支持、协商资源非累积性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背景下,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应着力于实践空间的把握、协商文化的塑造和协商制度的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