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这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抒怀诗,表达了将军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壮怀。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身陷囹圄十几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杨将军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如日月经天,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同样也鼓舞着他的子女们不懈奋斗。杨虎城将军共有二子六女,其中次子拯中、幼女拯贵在囚禁中于1949年9月17日同父亲一起遇害。其他兄妹几个都成长为坚强的革命工作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  相似文献   

2.
1946年,3月22至25日,上海《申报》等多家报纸同时刊出了一条震惊中国的特大消息:一军机在南京失事焚毁,国家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长戴笠将军,确已遇难。戴笠死后,戴家开始破落。1949年5月,戴笠的母亲蓝月喜病亡。戴笠在1915年与原配妻子毛秀丛生有一子叫戴善武(亦名戴藏宜),任国民党保安乡自卫队主任。1941年5月20日,戴笠电令戴善武杀害了地下党员华春荣,犯下了严重罪行。1949年5月,戴善武携妻儿匆匆南逃,1949年9月被浙江省公安厅依法逮捕。江山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1月召开万人大会,宣判并枪决了戴善武。到此为止,戴家崩溃了,“戴公馆”也被…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迫使杨虎城“辞职”、出国“考察军事”。杨虎城将军是1937年6月29日离国赴欧美各国考察的。“七·七”事变爆发后,杨将军矢志报国,坚决向蒋介石请缨抗战,并于1937年11月底回国,旋即被军统特务拘禁。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的发起人之一杨虎城将军于1949年9月6日午夜12时半,惨遭蒋介石杀害于重庆松林坡,同时被杀害的还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老一辈革命新闻工作者宋绮云。他从1930年起,即奉党的特派在杨虎城部做新闻宣传工作。他主办七年的《西北文化日报》是“三位一体”(指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喉舌,对西安事变的促成及和平解决起到了宣传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西安事变61周年.提起西安事变,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杨虎城将军.杨将军是国民党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首先提出抗日的.1936年,他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周总理誉为“千古功臣”,被江总书记赞为“民族英雄”.然而,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的结局如何,了解的人并不多.1983年11月,在杨将军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叶剑英元帅指出:“杨虎城将军终生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伟大业绩永垂史册.”“敌人关押折磨杨虎城,最后毁尸灭迹,这是很残酷的,要向青年们介绍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6.
李伶 《党史博览》2004,(12):21-25
陕西长安县(今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里,有座1993年落成的新坟,那墓碑上写着“陕西省政协委员张蕙兰之墓”。许多人感到奇怪:这位政协委员为何埋在杨虎城将军的一侧?她和杨虎城生前是什么关系?笔者曾在20世纪80年代撰写了33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杨虎城的密使》,对杨家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后,又对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儿媳陈因、女儿杨拯英等先后进行了多次采访,并在2003年11月26日由杨虎城纪念馆召开的纪念杨虎城将军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见到了一批杨虎城的家书和历史照片,进而参阅了杨虎城之侄杨拯湘撰写的《回忆杨虎城将军的夫人张…  相似文献   

7.
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助手,中共秘密党员.1949年9月6日,被囚于重庆白公馆集中营的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和爱子小萝卜头同遭刽子手杀害,与他们同时遇难的还有杨虎城、黄显声等抗日爱国将领.随着著名小说《红岩》的出版发行,这一段历史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红岩魂》在福州西湖省博物馆展出,“魂”牵我们这些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兵。 我驻足于介绍杨虎城将军壮烈事迹的图文前,一张《杨虎城遗体经长江运回故乡》的历史照片,把我带回到47年前。 新中国成立后,我在武汉中南军区警卫团任职。1949年12月下旬的一天,我们随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局书记、中南军  相似文献   

9.
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收藏着一幅珍贵的挽联,它是在1950年1月15日“重庆市各界追悼杨虎城将军暨被难烈士追悼大会”上,当时重庆的军政领导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等联名为“11·27”死难烈士赠送的挽联。1949年11月30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击溃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在西南作垂死挣扎的残余武装,神速地解放了西南最大的城市———重庆,解救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重庆人民。然而,当重庆百万人民正以无比的喜悦庆祝解放之际,却发现在重庆西北郊磁器口附近有200多位人民英雄被蒋匪特务集体屠杀。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解放前夕,在黎明前夕的最…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发动了西安事变,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从而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西安事变后,1937年4月,杨虎城将军被迫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第17路军总指挥职务。1937年6月,蒋介石令其“出洋考察”。从此,第17路军走上了一条被蒋介石逐步削弱、肢解、消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杨虎城将军早年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南征北战,屡建战功,颇受人敬重。杨虎城的夫人病故后,军政部政治处长魏野畴、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校长南汉宸敬重杨将军,私下做通了杨将军的参议长匡厚生的工作,让他把思想进步的谢葆贞介绍给杨虎城。谢葆贞比杨虎城小20岁,北伐战争肘国民革命军在西安招收了一批女兵成立文艺宣传队,勇敢聪明的谢葆贞出入枪林弹雨,慰问演出时十分引入注目。杨虎城将军是她心目中景仰已久的“英雄”。1927年腊月三十,在太和县县政府的司令部里,由匡厚生主持,杨虎城与谢葆贞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此他们俩人的命运就紧紧连在了一起。当杨虎城问  相似文献   

12.
1949年9月6日,一个晴朗的夜晚,三辆汽车由贵阳开往重庆。为首的是一辆美式吉普,里面坐着面带狞笑的军统特务头子、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周养浩。第二辆是一辆救护车,车里坐着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和他的次子杨拯中,还有一个干瘦的家伙,是特务看守长张鹄。第三辆车里的人最多,有杨将军的秘书、我的父亲宋绮云(做杨将军军部的统战工作)、母亲徐林侠及小弟弟宋振中——“小萝卜头”。车里还有杨夫人谢葆贞在“玄天洞”监狱里生的小女儿杨拯贵和杨将军的两位副官闫继明、张醒民,其余两人是看守特务。  相似文献   

13.
1949年9月,解放军已胜利入川,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杨虎城和宋绮云两家下了毒手。敌人杀害了杨虎城将军和他的儿子杨拯中之后,威逼宋绮云及其夫人徐林侠带着幼子宋振中、杨虎城的小女儿杨拯贵,改换关押地点。徐林侠预感到敌人的阴谋,面对步步进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杨二人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逼蒋抗日,使西安事变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转折点。杨虎城将军能够成为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以兵谏促蒋介石联共抗日。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拘留,以所谓“军法”判处10年徒刑。后虽“特赦”,却明令由“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实际上被无限期地拘禁起来。张学良将军先后被软禁在浙江、安徽、江西等地。1938年初,被转移到湖南,先后在郴州苏仙岭、永兴油榨树镇、沅陵凤凰山羁押。从1938年初到1939年底,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少帅在湖南度过了将近两年的幽禁生活,留下了报国无门的万般遗憾,也留下了忧国忧民的满腔激情。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毅然在西安举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提出了“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的诉求.蒋介石被迫接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停止内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就各方面问题展开了谈判。  相似文献   

18.
我党与张学良的几次重要会谈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政治思想的转变有其复杂性。国难家仇集于一身的处境,“不抵抗将军”的心灵重负,“剿共”失利的军事原...  相似文献   

19.
杨虎城要求回国参加抗战,却被蒋介石秘密囚禁。特务的迫害使杨将军伉俪分患疾病。一位牙科学博士成为日后的重要证人。1937年11月26日,杨虎城偕夫人谢葆贞及幼子杨拯中由法国马赛回到香港。他致电蒋介石,要求回国参加抗战。蒋介石复电邀杨虎城到南昌会晤,并派戴笠前往迎接。12月1日,杨虎城到武昌,戴笠率武汉行营及湖北省政府官员百余人在车站迎接,安排杨虎城住在武昌胭脂坪湖北省政府招待所。第二天,杨虎城由戴笠陪同乘飞机到南昌,住在二纬路一号戴笠的办事处内,即遭软禁。事前,戴笠从杭州警校特训班和南京警察厅特警…  相似文献   

20.
肖舟 《党史纵横》2006,(11):12-17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历史上的这一天,在古城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临潼骊山活捉蒋介石,并将其送回西安市杨虎城办公所在的新城大楼看管起来,逼蒋抗日,历史上“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70年后,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负责看守蒋介石的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耄耋老人王志屏回忆起当年的一幕,讲述“了西安事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他的出现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再次鲜活如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