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干部选任工作监督滞后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突出表现在干部选任监督“权力虚置”,手段疲软,监督乏力,影响了干部选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研究干部选任监督权力虚置问题,解决干部选任工作监督滞后的现象,对于进一步规范干部选任工作,促进干部队伍建没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大春 《政策》2002,(11):47-47
近年来,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但是,干部选任工作监督滞后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性地解决,突出表现在干部选任监督“权力虚置”,手段疲软,监督乏力,影响了干部选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学  相似文献   

3.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干部选任方面的讲话,可以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干部选任工作的主基调,明确在选任标准、选任方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群众公认是干部选任的基本原则之一。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教育和引导干部重下情重民情的重要导向,是确保和促进选准干部用好干部的重要前提。针对干部选任工作特别是提名、考察和任用环节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不够的问题,宜宾市探索实行了“两推一述”、“差额考察”、“差额票决”三项措施,选拔了28名县级领导职位人选(其中正县级5名),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广大干部群众称为干部选任工作的“阳光工程”。三大因素影响群众公认长期以来,由于干部选任工作存在“封闭、保守、暗箱操作”等问题,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门选配干部存在疑虑,群众公认原则没有…  相似文献   

5.
杜松岩 《现代领导》2008,(11):22-22
选任干部事关党的兴衰,影响事业成败。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观点、新要求,也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一个新飞跃。“公信度”,其实质内容也就是公众的信任度。实践证明.在干部选任的工作中.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公众的信任.这是民主政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姜华 《党建研究》2006,(2):48-49
群众公认是干部选任的基本原则之一。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教育和引导干部重下情重民情的重要导向,是确保和促进选准干部用好干部的重要前提。针对干部选任工作特别是提名、考察和任用环节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不够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选任干部“全额公推、全程差额、全员竞选、全部公开”,在公推直选、规范提名、差额选任、竞争选拔、一线锻炼等工作中.着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创新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干部选任工作实施多层次、全方位、强有力的监督,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建立有效的干部选任监督机构,是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干部选任作为一种工作体系,评估这个环节富于实质性意义。一方面,它是“掌铨”,是考核干部的德、勤、能、绩,是从实践的角度检验选任工作的成败,也即把好尺子,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评估又是监督,也即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暂行条例》的精神来督导各级党组织将干部的选任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就是树起旗子,规范导向。整个干部任选机制的建立,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必须全心全意地做好这种工作。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整个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也发生了极为复杂的变化,这就使得干部评估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诸多亟待研究与…  相似文献   

10.
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来提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质量,这是干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改变就过程来监督的认知定势,强化效能意识,注重“经济因素”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影响 对干部工作的监督,常规的思维方针是重点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对干部选拔任用质量的监督却重视和研究不够。要克服这一不足,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必须引入经济学的有关思维方式,注重“经济因素”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影响。在监督干部选任工作质量方面至少重视以下三方面原理的运用: 一是机会成本的运用,把干部放在最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位置上。机会成本原理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它是指使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保证基层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公正公平、民主透明,涉及复杂的信息与权力的对冲和平衡,也即自下而上的信息流与自上而下的权力流,如何在决定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协同互动,共同保证选拔任用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系统化的制度改革,使干部选任工作中的信息流和权力流互动互强,加强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基础,保障基层群众和干部的意见建议真正起到影响和决定作用,把党管干部原则与人民意志真正结合起来,把基层干部的选任工作奠基于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人大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便捷化水平,已成为人大工作的必然选择。2017年5月19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代表联络处处长邢铁柱、人大建设杂志社社长张建昌、选任联工委代表联络处正处级干部张宇、选任联工委代表联络处副处长李灿伟等一行到郑州市金水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了代表联络工作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共伊犁州委组织部积极探索民主开放的干部工作新机制,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努力实现"为人、为政、为事"三者统一,坚持"凭德才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14.
用制度管干部以及扩大领导干部选任和监管的民主参与,以保证党的组织领导的正确,已成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主流趋向。中组部开启的党用制度监管干部的导向,无疑将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地方在用人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的实践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全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横向内容上的"全面",是指领导干部必须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要全面;二是纵向时间上的"全面",要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全面地考察干部的表现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干部选任方面的讲话,可以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干部选任工作的主基调,明确在选任标准、选任方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共德惠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健全机制,创新方法,强化对选人用人工作的规范和监督,提高了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信度,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前移监督关口,强化程序监督完善操作环节。对照《干部任用条例》,根据全市干部工作实际情况,对干部选任工作程序进行完善和补充,增加了初始动议和初始提名两个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把人选准、用好,一要严格执行程序,二要建立健全科学机制。 选任干部的原则和标准确定之后,程序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严格按程序办事,才能减少和消除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差错和失误,切实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京凯 《前进》2014,(8):42-42
<正>"唯票、唯分、唯GDP和唯年龄"问题,是长期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现实问题,影响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也关系着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要从提高选任民主质量、完善干部选拔机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等方面入手,建立"四位一体"选人用人机制,着力破解"四唯"难题。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解决"唯票"问题。采取投票形式选人用人,是广泛发扬民主、征求群众意见的重要形式,但也助长了一些地方、一些干部拉票和  相似文献   

19.
刘志杰 《前进》2006,(3):46-47
近年来,中共大同市委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始终把端正用人导向、匡正用人风气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重点围绕干部选任工作中存在的“民意失真、考察失实、酝酿失公、决定失范、管理失严”的问题,健全制度,创新方法,制定规范,对全市干部选任工作环环紧扣、全程监督,进行了有益探索,有效地防止了下部“带病提拔”。  相似文献   

20.
刘春晓 《现代领导》2009,(12):33-33
今年以来,中共江苏省高邮市委组织部以提高干部工作社会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积极探索乡局级领导干部阳光选任新机制,在完善内容、规范程序、创新方法和配套措施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制度设计和试点操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