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兴志,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勇于与贫穷和困难作顽强拼搏的苗家汉子,凭骨气,靠科技,率领本村18户苗族群众坚持连续苦干12年,绿化荒山近千亩,创造产值50多万元,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创业之歌。他曾16次受上级表彰,为民族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道路,树立了榜样。仅对年,正当像丰县勤丰镇马街办事处干部为解决山头无树。水源不断枯竭、自然环境日趋恶化、整个办事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越来越困难而发愁的时候,近年五十的共产党员杨兴志主动向办事处党支部提出,请求上山负责绿化已荒芜多年、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大营…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微风拂面,斜阳夕照的傍晚,我来到杭锦旗一中的校园里。一位四十多岁、脸色黝黑、身材瘦高、面带沉思的教师正在独自散步。他就是抗一中的教师、杭锦旗九、十两届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张嘉贝。自古英才多磨难。张嘉员出身贫寒,母亲一把泥土一把汗地勉强供他读完了高中,1971年他在白音乌素小学当了民办教师。十年文革断送了他年轻的梦。他的工作单位几经变动,最后辗转到了杭一中。教书二十多年,一直是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教学中,他借助自己多年来博览群书、潜心研究的丰厚积累.讲课风趣幽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  相似文献   

3.
顶着暑热,我心急如箭地赶到杜会福利院田老师的床前,看到的只是一张洁白的床单。床头柜上,摆放着我们与田老师的合影。照片上的田老师笑容依旧,慈祥如父。田老师,您真的走了吗?30多年前,我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因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他30多岁,目光深邃,温和亲切。他能把每篇课文都讲得有声有色,就连最调皮的学生都目不转睛地望着他。语文课最不愿听到的是下课的铃声;每次下课后,我都盼望着下一堂语文课。我已说不清是喜欢语文老师还是喜欢语文课或是二者都喜欢?一次作文,题目是“春游”,我把平日积累的词汇尽量用上去,…  相似文献   

4.
实施“三免费”教育以前,为了巩固入学率,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边境沿线学校的老师每年要为学生垫付少则几百,多则近千元的书费,给老师们带来了物质困境和精神压力,一部分学生也因交不起书费产生自卑厌学情绪。据了解,边境一线的小学90%以上的老师,在“三免”费教育实施以前,都要为学生垫支书杂费。瑞丽市姐勒小学的杨老师就是这样,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十多年里,她已无法记清自己为学生垫支了多少的书杂费和学费了;盈江县芒允小学的刘校长说:“边境‘三免’费教育的实施,不仅为边境地区各民族群众解决了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而且…  相似文献   

5.
5月7日晚上才从北京赶回来的齐俊梅老师,8日一早就来到了学校。同学们一见到他们日夜想念的班主任,全都眼含着泪花,欢跳着围着老师问好,汇报再一次得到了流动红旗的事。齐教师的眼睛湿润了,她拿出奖章、证书、图片和糖果,分给学生们传看、品偿,给他们讲开会的见闻,一股爱的暖流在师生的心中荡漾开来。人们常说:小学教书事不小,影响现在关系未来、尤其是地处西部边陲、沙漠边缘,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建设与发展,正是从这八九点钟的太阳开始。齐俊梅老师作为阿盟巴镇回民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以她高尚的师德,苦…  相似文献   

6.
《协商论坛》2008,(6):52-54
张启龙(1900-1987),曾用名张复生、佐平,湖南浏阳人,1925年冬在当地小学教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与组织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6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与组织工农武装,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三团中共支部组织委员,后因患病返回浏阳。  相似文献   

7.
谢富泉 《人大论坛》2006,(10):43-43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航办事处瓦窑村的村级小学,终于赶在9月初孩子们开学前建成了,新建的瓦窑小学,三层高的小楼,红墙白瓦,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从8间明亮的教室传出来。  相似文献   

8.
夏峰 《黄埔》2010,(6):26-27
何云老师,身材清瘦但精神矍铄,一头黑发让谁也不相信他已是81岁高龄的老人了。 何老师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从部队转业至永平县从事教育工作,1988年退休。但他退而不休,20多年来仍心系祖国的未来,奔波于当地各中、小学之间,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山村教师     
毛羽山小学,是坐落于甘肃省南部崇山峻岭中的一所小学校。由于学校太偏远,公办老师大都不愿意到这里来教书,所以毛羽山小学仅有的三个老9币中,有两个是民办教师。这些教师都有着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但却只有很微薄的报酬。他们除了忍受着物质生活上的艰辛外,还要忍受由于环境的闭塞而造成的文化生活的极度贫乏和精神上的巨大寂寞。  相似文献   

10.
与师相遇,与书相遇相遇是人类最美好的词之一,我十分喜欢“相遇”这个词,世上一切美好都从相遇而来。江苏有一个高邮县,那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汪曾祺在县立第五小学读书时遇见了国文老师高北溟,是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见的。正是高老师——他们学校那首校歌的歌词作者,带着汪曾祺走进了最初的文学世界。若干年后,汪曾祺考上了西南联大,成为沈从文和朱自清的学生,也是沈从文最喜欢的学生。沈从文对于汪曾祺来说当然十分重要,汪曾祺不遇见沈从文可能成不了一代作家,但是今天我要更确定地说,他在小学五年级遇到的高老师,对于他,也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1996年4月25日,湖北省黄石市八卦咀工院村住宅楼,一个男孩从6楼的窗户翻越跳出来,重重地摔在一楼地面上,顿时气绝身亡。一个不足13岁的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为什么跳楼自杀?据该学生所在黄石一门小学反映,小刘同学的父亲是一家企业停薪留职在外地做生意的工人,母亲是一名做服装生意的个体户,家里很富有。小刘在同学们中有“财大气粗,以富傲人”的架势。学校备有学生早餐,但他自己很少去吃,“派”给其他学生吃,自己则上餐馆。一次在远离学校的九中开运动会,返回时,小刘不愿跟老师和同学们乘坐公共汽车返校,他要“打的”返校。出…  相似文献   

12.
我们西山区抄朗白族乡龙庆办事处,虽属昆明市郊区,有昆禄(劝)公路穿过,但却是一个典型的山区,830户人家、3500多人口散居在16个自然村里。最远的村寨高办事处有20多公里,全靠翻山越岭步行。全办事处白族人口占53.3%,其他为汉、苗、彝等民族。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加上各民族语言上的差异,经济不发达,使这里的教育一直比较落后。1984年,在省委的决定下,龙庆小学办起了半寄宿制民族高小班。以后,在省、市、区、乡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半寄宿制高小班越办越好,到目前为止,已有12届共720多名学生毕业。比较好地解决了办学…  相似文献   

13.
一位去台52年的老人在已垂暮之年回到武进家乡时,想到的是为在那里读过一年半的小学做点事,并非豪富的他捐赠了50万元钱成立了一个基金,以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微拂的四月天,记者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对郭太生教授进行了专访。这已不是记者第一次接触郭老师,但再次见面郭老师依旧给人一种谦逊平和、儒雅睿智的印象。年届耳顺之年的他,笑称自己已处于“半退休”状态。曾经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主任,如今已卸下了所有行政头衔,仅作为一名普通教授,站在三尺讲台上继续为学生传道授业。而这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搞研究,埋下头来做学问。虽然是治安学方向的学科带头人,但在保安业界,郭老师是中国保安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是受人尊重的保安领域的专家学者。本刊的采访便从他结缘保安业开始,到对保安业热点、难点问题的理-陛分析以及对未来十年中国保安业发展的美好展望。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6,(12)
正只有一名学生,一位老师的学校,在福建永泰县有11所。"哪怕还有一个孩子选择在家门口读书,教学点就要办下去。"当地教育部门如此承诺。8岁男孩兰新荣就要转学了,这个曾为他保留了两年的芋坑小学,或将面临被撤掉的命运。芋坑小学,一名学生,一位老师。而在兰新荣的家乡福建永泰县,这样的学校有11所。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源不断减少,这在人口不足40万的山区县永泰尤为明显。来自县教育部门的数字显示:当地中小学生人数已从历史峰值的9万左右下降到如今的4万余名,全县84所  相似文献   

16.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一时间,杨振宁是先前往祖国大陆还是到台湾 探亲倍受关注。一杨振宁有一个名震海峡两岸的岳父杜聿明。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杨振宁还是无名之辈时,周总理就已经指示并安排渠道,通过从美国回来的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递信,让在狱中的杜聿明与杨振宁取得书信联系;通过杨振宁告知杜聿明在台湾的家属和同学好友,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解除他们的担心忧思。杨振宁与杜致礼相识结合颇有戏剧性。1944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后到联大附中 教书,杜致礼是他执教的高二班上的学生,两人当时并…  相似文献   

17.
从军抗日去了台湾 我父母祖辈在农村务农,我初中毕业在村小学教书。1944年,在抗日战争的紧急关头,资溪县县长召集我们开会,说国民政府要征召10万知识青年入伍,呼吁全国知识青年从军报国。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岁月     
王昕 《现代人事》2000,(6):46-47
1970年9月1日,队里安排我到大队办的民小去教书。虽然教师在“文革”中倍受凌侮,在一些人的眼中教师已不再是高尚的职业,但从小学到中学凡教过我的教师们的亲切面容仍不断在我眼前浮现。我还是为能当一名人民教师而激动,并暗暗发誓:我一定做一个好教师!  相似文献   

19.
“郑涛事件”:一个少年的遭遇孙震博王石平孩子们都听到了“咔嚓”的一声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始爹和娘又听到了“咔嚓”的一声1995年9月27日下午,山东枣庄龙头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学习劈叉。孩子们做准备活动时,老师王磊上了厕所,那几天他拉肚子。从...  相似文献   

20.
正陈晓南,别名陈魁伟,男,汉族,1926年2月生,今年已93岁,台湾台南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南通光学玻璃仪器厂离休干部。原南通市台联一、二、三届会长,现任南通市台联名誉会长。陈晓南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家境贫寒,是家中的长子,有兄弟姐妹8人,祖上以耕作为生,其父亲从台南师范毕业,在台南县村级小学教书长达30年。他当过数年的校长,后来在乡供销社任职员并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