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倩云 《桂海论丛》2010,26(6):110-114
乡村基层组织的组织效能不仅来自于"以制度为中心"的刚性化管理,更来自于以"心理契约"为基础的柔性化管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乡村基层组织心理契约发生了巨大变化。构建符合组织管理需要的新型心理契约应完善组织内部沟通机制,提高组织和成员的互信水平;强化组织目标管理,形成组织与成员的共同愿景;培育和谐的组织文化理念,增强成员认同感;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促进成员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其训 《群众》2007,(6):34-35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追求目标是农民的心理和谐。只有农民心理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才能够顺利完成,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的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心里有幸福感和满足感,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和全社会的和谐。农民对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某些活动如果认可,那么他们会从心理上表示赞赏或支持;如果对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某些活动不认可或者反感,那么他们就会在心理和行动上有所反应,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时代,雇佣关系发生剧烈变化,违背心理契约的事件屡见不鲜,心理契约的研究开始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心理契约的概念及其结构的争论谈起,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赵玉英  矫兴艳 《前沿》2013,(20):193-194
心理契约是一种未言明的协议,不是有形的契约形式,但它在组织中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组织之一,其建设和构架存在着心理契约的特征.借鉴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有助于学生党支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统一战线面临的环境、对象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一系列的新变化,我们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做好统一战线成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新载体.利用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契约概念来分析统一战线领域的思想建设问题,可以看出,在统一战线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心理契约.明确和维护这些心理契约,对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思想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雇佣关系下的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与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组织管理的不断变革,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组织绩效等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心理契约的维护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的行为、绩效与态度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大大增强了员工所在的群体的凝聚力,而看似与绩效不相关的凝聚力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较高的组织群体凝聚力-b高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员工心理契约、群体凝聚力与员工绩效的关系研究,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感、提高组织效能与绩效、建立和谐的雇佣关系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会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秀山 《理论月刊》2005,(2):131-133
文章分析了危机期间民众的心理反应及其产生,指出政府与公众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心理契约,并探讨了心理契约的模型以及在危急时刻如何运用心理契约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警察是一种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特殊职业,影响了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因素不断增加。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公安民警需要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尤其要使每个公安民警具有将个人努力奉献给合作团队的意愿,而形成这种意愿的前提就是增强组织与公安民警个体之间心理契约的契合度。把握好心理契约的契合度,对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青年教师与高校之间的劳动关系就是一种契约关系,但青年教师心理契约的含义、内容和一般的劳务性心理契约又不同。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契约问题要结合我国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从其历史和自身特点以及师资规划、工作分析、招聘、考核、培训开发、绩效管理等心理契约的相关影响因素与青年教师心理契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另外,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表现和原因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失衡与重构:变革环境下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及管理方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论文从微观的角度 ,深入探讨了政府变革与公务员心理契约之间的相互影响。文章提出政府变革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系统思考、战略决策的同时 ,必须在微观层面上对公务员实行“心的管理” ,从人本化管理、愿景式管理、参与式管理和激励式管理等四条路径来重构和维护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心理契约 ,并促进其从传统型心理契约向现代型心理契约的转变 ,从而确保公务员与政府变革之间协同共振 ,为政府变革夯实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农民心理文化惯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东 《桂海论丛》2008,24(1):79-82
文章以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农民身心图式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日常习俗等心理文化因素展开哲学探寻,具体分析我国农民文化惯习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构建现代化农民心理文化惯习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思想现状以及思想成长的客观要求。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促进功能以及实现社会功能两个方面的总要求,就要得到学员主观认识上的认可。心理契约的内容、契约维度、形成过程以及契约违背后的处理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心理契约有利于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为"因材施教"提供量化标准,并强调了教育内容要有侧重、教育形式要分阶段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徐铜柱 《桂海论丛》2007,23(2):13-15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松动,原来同质性很高的农民群体发生了严重的分化。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充分地考虑到农民分化的现状,努力化解农民分化带来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支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描述了我国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指出了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如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重视不够,社会就业环境不利于失地农民就业,农村职业教育缺失、就业培训缺乏组织协调机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低、间接影响农民再就业等,并提出通过消除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制度缺陷、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创业提供各种资金支持、积极拓宽到非农产业就业的渠道、搞好就业培训工作、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等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兵 《桂海论丛》2007,23(2):10-12
现阶段的城乡二元结构,从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发展等方面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价值导向、决策思路、分配调整以及农村发展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新举措和新部署,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条件。着眼和谐社会的构建,还应致力于户籍制度、城乡要素市场、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6.
合同自由原则包括订立合同的自由 ,选择合同对方的自由 ,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 ,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等内容。其在我国合同法中主要表现在 :更新合同概念 ,扩大合同主体 ;要约与承诺制度的确立 ;当事人确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当事人确定合同形式的自由 ;对格式合同的限制 ;当事人在确定合同效力方面的自由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自由 ;合同变更和解除的自由 ;违约责任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孙津 《中国发展》2009,9(2):51-56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深入创制的新时期,其核心问题,是土地生产关系的创制和农民自身的转型。从城乡关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人口的转移来讲,该创制包括两个基本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其一,农村必须实施自己的城市化,而不仅仅是建设小城镇、更不是被动地接受既有城市的扩张需要;其二,农民必须在这种城市化的同时实现转型,也即农民将作为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主体,使农民本身不再成为“问题”。为此,国家批准新建一大批由农民自己建设的建制城市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民权益保护视野下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健  肖珊 《桂海论丛》2011,27(1):73-76
农村微型金融发展体现了对农民生存权、金融权以及发展权的保护和支持。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历经十几年,金融形式不断创新,体现了对农民权益的支持与保护。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存在着目标偏离、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支持等问题,需要重塑农村微型金融的发展目标和完善农村微型金融体系,促进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与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角色定位及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智 《桂海论丛》2010,26(1):88-91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明确地方政府的主导角色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然而,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定位与现实境遇存在巨大偏差,遭遇到种种困境和瓶颈束缚,迫切要求从体制上、从观念上加以重塑,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