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生前虽然没有使用过“知识经济”这一词语,但他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确与“知识经济”的内涵具有一致性。本文从二者都具有时代性,都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都离不开知识、人才和教育;都具有创新性这四个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的“知识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
作者指出,虽然邓小平没有使用知识经济这个概念,但他的有关论述预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涉及了知识经济的一些重要观点,并为我们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指明了方向,因而对知识经济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的门坎之时,知识经济时代迎面而来。作为战略家和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七八十年代就敏锐地觉察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世界萌芽破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关于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这个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对此谈点看法,以加深理解,更好地迎接新经济形态的挑战,使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邓小平关于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 其一,以知识为中心 邓小平认为,知识、科学技术是最终解决世界一切问题的决定力量,他指出:“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扩散)和应用之上的经济。”这是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新概念并由此风靡全世界。早在1982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与知识经济的提出的思想是相一致的。江泽民在对中科院恤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周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对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以及对未来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建…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毛泽东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我们的理论学习,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就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饱含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有其产生的渊源,也有其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策略。探析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意在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学习中体会到,在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宝库中依法治国是核心的内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坚持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特别是坚持实行依法治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反腐倡廉,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必须把加强法制建设视为全局性大事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的问题是法制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就叫‘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为此,邓小平同志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国家没有法制不行。”他着重指出:“从全局来说,是加强法制。”“全党同志和全体干部都要按照宪法、法律、法令办事……这是现在和今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学会处理的新课题”。足见邓小平同志就是把加强法制建设视为全局性大事,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民主法制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内容。深入学习和全面理解邓小平民主法制化思想,掌握其精髓,对于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确立和强调了民主法制化的战略地位 邓小平民主法制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民主,他将民主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①“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对如何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发展了马克思“科技是生产力”的论点,强调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已由从属地位变为主导地位.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兴起,更加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种“新的巨大变化”,必将冲击着我国的整个高等教育。德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首要组成部分,无疑也要受到知识经济大潮的影响,我们高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去研究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德育。这里,笔者仅就知识经济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新机遇、遇到的新挑战以及我们如何探索创新高校德育之路,略谈点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知识经济区于高枝花育工作新的发展机遇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因为民主和社会主义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他又说:“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邓小平同志关于这方面的一系列论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前进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当然…  相似文献   

12.
试论邓小平的公安策略何瑞林*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革命和建设的策略问题非常关心并有着深刻的研究。他曾严肃地指出,“我们从领导机关到干部,一般地没有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的思想。”在现已出版的三卷《...  相似文献   

13.
<正>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六个方面:即关于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关于人才培养:关于人才选拔;关于人才使用:关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内涵博大精深,构成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邓小平人才思想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匆匆走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116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1年前,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这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与他能够“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是分不开的。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时代特征问题的论述是极其深刻全面的。我们学习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研究和学习邓小平有关时代特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是多年前所言,但其洞见和远见都已为知识经济的特点所印证。它充分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中所具有的那种先决性、动力性的本质,深刻阐明了其广为应用的价值,无所不在的渗透作用和极富冲击性的力量。从知识经济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是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纲领,也是山东省“科教兴鲁”的行动指南。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席卷全球的时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为知识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知识经济与科教兴鲁具有密切的关系,山东只有自觉地把科技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才能更好地发展知识经济,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跨跃。山东由于实施了“科教兴鲁”的战略,因此具有了发展知识经济的相对优势,一是具有较强的经济、科技实力,二是对外开放正在向高层次发展,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了相当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突破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邓小平哲学思想或中国经验的个性特色及其原创性的研究目前还欠“火候”。而邓小平哲学思想或中国经验的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个通病,是没有真正站在基础哲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前沿而限于传统马哲教科书框架,或处于“经验研究”层面。邓小平哲学或中国经验的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过程应该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始终是站在现代化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他认为中国的事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似乎早已解决,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指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的经验教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