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知宇 《求实》2003,1(Z1):9-10
邓小平对毛泽东主要矛盾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对毛泽东主要矛盾学说的新发展,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邓小平科学地判断和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了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所提出的“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的哲学思想,正确地提出了我国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邓小平认为,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邓小平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搞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你不抓住四个现代化,不从这个实际出发,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就是空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不搞社会主义现化建设,国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过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客观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集中表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但没有改变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生产力阶段性跃进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最根本原因。从"硬需要"到"软需要"的转型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在推动力。没有绝对的"平衡""充分",只有相对的"平衡"和"充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具有中国化、大众化、制度化、辩证化等四个创新性特征。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路径,落实新发展理念,倡导真实需要,扬弃虚假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依据,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是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基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依据,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是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基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过党中央历届领导集体的不断探索,我国对分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完备。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以1987年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为基础,经过2002年党的十六大和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两次细化,最终整合为如今的五个阶段。同时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在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第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三,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第四,分清主次,善于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新期盼,党的建设也有了新要求,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形势,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之初及推进过程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5,(5)
中国共产党在当今时代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布局,有其现实逻辑,这就是:始终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努力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面临的最关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最深层、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强烈的现实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解决影响中国发展的各种陷阱问题,如"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党大还是法大"等陷阱;"四个全面"战略就是要解决阻碍中国前进中的深层次问题,如社会流动性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指出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陷阱和复杂的现实问题,而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北京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于去年12月中旬在北京举行,来自首都高校和社科研究单位的功多名老中青专家学者和一些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围绕跨世纪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议题,联系北京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学习、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吴轩 《党建文汇》2001,(3):24-24
首先,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改革实践过程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0.
高成林 《求实》2000,(5):10-11
邓小平改革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精辟地阐述了中国进行改革的性质、方向、对象、目的等等 ,成为贯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条主线 ,对于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核心。他站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首先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出发 ,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进而得出全党工作重点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科学论断。他谆…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我国发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主要矛盾;回答了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基本方略、战略、政策、举措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回答了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后,怎样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具体历史进程;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途上完成新的历史使命需要坚持推进"四个伟大"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不是为了理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力求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点看,由经济建设到五位一体,由国内视角到国际视野,由依法治国到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处处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哲学观。从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思想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是一种结构合理的静态布局,更主张以历史的宏观视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视为行进在"中国道路"中的历史过程,既要按规律办事,更要敢于打破常规,这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理论广角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艰巨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纪念邓小平同志的文章中指出,从今天的实际情况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巩固和发展中围绕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面临着一系列亟需研究和解决的复杂课题。其中主要有四大问题,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平目标之间的矛盾。三是参与经济全球化与防止“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四是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与遏制腐败蔓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不充分性就是集中表现之一,同时也引发对"人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与同一"这一命题的最深层探索。在此,"人的本质"也为理解甚至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别样视角。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行的重大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战略,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区域和城乡平衡发展机制,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矛盾转化的现实依据,从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方面、解决方法、解决目的来阐释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从而总结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克服急躁和保守的指南针。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05,(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北京作为首都,有着重要地位和重要责任,这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努力使各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实现稳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把首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社区、村镇是社会的细胞与基础,是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心,特别是北京面临着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艰巨任务,要向世界展示首都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文明古都的风采,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  相似文献   

19.
马雅伦 《党史博采》2006,2(12):54-55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20.
宋贵伦 《前线》2011,(3):7-8
“十二五”时期,既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推进首都社会建设新一轮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化社会领域重点改革的攻坚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首都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推进社会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使社会建设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同时也为社会建设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