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革命导师早有论述,为我们研究民族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如何理解这些论述,每个人的见解有所不同。笔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渴望指正。一在长期的研究讨论过程中,对于民族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的问题,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两种观点:有的同志根据马克思、恩格断关于民族是由部落发展而来的观点,认为民族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但究竟形成于哪一具体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看法;另一些同志根据斯大林关于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的观点,认为民族只能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否认在这之前有民族的存在,把资本主义上升时代之前,民族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民族理论界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斯大林把现代民族划分为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两种不同的类型。有的同志认为,这一划分是“斯大林根据列宁的‘现代民族’的理论,根据十月革命以后俄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一划分,“‘现代民族’这一理论才发展到一个比较完整的高度。”又有的同志认为,斯大林把现代民族仅仅划分为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两种类型,“这样讲是有语病的”,  相似文献   

3.
《瞭望》1984,(2)
目前,有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在对待整党的态度上,还存在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信心不足,二是缺乏自觉性。有的同志说:“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不纯的问题那样严重,情况又很复杂,这次整党能够整好吗?”存此疑虑,无疑是一种信心不足的表现。有的同志说:“我既没有‘三种人’的问题,又不搞不正之风,无职无权无大错,有什  相似文献   

4.
最近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一论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完全正确、附合实际的.在实际工作中,有右的东西,但“左”的东西在当前确实是困扰和影响我们解放思想的精神枷锁,是阻挠我们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无形羁绊,是妨害我们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主要思想障碍.从政治思想领域看:一讲国际上的严峻形势,有的同志就只见资本主义的挑战,而不见挑战背后深刻的经济原因,更不了解社会主义社会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方面存在的继承关系.有的同志一讲苏联东欧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小平同志的号召是立足当前对内、对外搞活开放面临着新的形势这个大局,向全党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我们理论战线的同志,要深刻领会小平同志这个新要求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新时期理论工作的新路子,努力开拓理论工作的新局面。对新时期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再认识恩格斯在晚年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4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理论支柱,它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发展。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一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掀起,它的影响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突出的标志。以至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它了。 西方有的学者说,科技革命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了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既具有资本主义特点,又具有社会主义特点,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的新阶段。社会进入了“单一的工业社会”、“技术统治的社会”、“后文明社会”。事实果真如此吗?在不同的制度下,科技革命会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科技革命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生很长时间了。它虽然使这些国家的许多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导致科技革命的发生,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性,它没有,也不可能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同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对斯大林的这个民族定义适用的范围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理解。有的认为这个定义只适合于资产阶级民族,有的认为只适合于阶级社会以后的民族,有的认为这个民族定义适合于原始社会以来的一切民族共同体的广义民族。我认为,依据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内容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最后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但是近些年来,在有的单位或有的同志眼里被冷落,遭受着不公正的对待,实在是教训深刻。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防止认识上的课区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误区之一,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有的同志说:这个口号有“左”的印记,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军事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的产物。如今提倡它已过时,吃亏。也有的同志说:艰苦奋斗是贫困年代、  相似文献   

9.
一、生产力是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唯一标准? 在学术理论界有人多次批评不赞成把生产力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唯一标准、不赞成离开社会制度或者说离开政治标准和精神文明标准谈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观点。如有的同志说:“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都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都姓‘社’,”。还有的认为,“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检验社会制度的唯一标准”。不要“把那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10.
发放“小红包”是一些资本主义企业的作法。这个做法适不适合社会主义企业,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利多弊少,有的认为弊多利少;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到底哪种看法对?看来天津市纪委驻工交部纪检组的调查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可供研究这个问题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最近,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及其光明前景”理论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就上述问题展开了认真的探讨。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对此,有的同志概括为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力量由小到大,山弱到强,要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它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准备等各个领域,必然要遭到资本主义的顽强抵抗,斗争必然有曲折,有反复,不可能一帆风顺。二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要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12.
“民族”这个非常熟悉的字眼,各种报刊杂志经常出现,为什么许多人都感到对“民族”概念不够清楚呢?原因是不同国家的学者在使用“民族”一词时,存在着不同涵义。当然,这里面也有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问题。首先我想介绍一下目前世界上对民族概念的  相似文献   

13.
前一个时期,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民主同社会主义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极力美化和宣扬资本主义民主,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国家“践踏民主”、“侵犯人权”,是“专制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按照他们的观点,民主似乎成了资本主义的专利,是社会主义之外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无缘。这完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和诬蔑。事实上,社会主义与民主有着内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民主发展的“最高类型”。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这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针对前一段时期里,有的地区、有的部门在改革开放上胆子不大,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等现象,尖锐地指出:“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小平同志的讲话,切中要害,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为什么胆子不大,迈不开步子?首先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于在改革开放中所引进的一些东西,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以及它们之间的标准缺乏明确的认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和江泽民同志的十四大报告都强调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明确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问题,即:市场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它在本质上是“中性”的。这主要是由市场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合 《理论探讨》2004,3(3):36-37
现在学术界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作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我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其核心就是马克思所一贯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1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后。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前,历史还不能称其为世界历史。这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及向世界的扩张,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才真正有了密切的联系,人们的交往才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化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青年研究始于何时近来我读到一些总结我国青年研究历程的文章,其中有好几篇都是把80年代作为我国青年研究的起点,如有的说:“如果从198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的成立算起,青年研究已有了10年的时间”。有的说:“70年代末以前并不存在着具有科学意义的青年研究,也没有遗留下经得起历史与现实检验的具体成果”。事实呢,并非如此。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史料以及我的经历,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的青年研究早在8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个观点,我在1988年1月出版的《青年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由干我们队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教育,队伍中基本上没有干活看招待,私装捎脚钱的现象了。但存在的倾向问题是,有的司机对自己的车子保养得漂漂亮亮的,看到别的车待料停产也不去过问;有的在行车中只想着自己顺顺当当完成任务,看到别人的车抛了“锚”,装着没看见;有的对别人服务质量差的现象也不管,觉得不是我的事,犯不着得罪人。为什么部分职工会产生“各顾各”的思想呢?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志对什么是集体主义,以及在改革的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这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有人认为:集体是由一个个人构成的,把自己管好,也就有集体主义思想了;也有的说,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些同志以我国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这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为由,对找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任意的否定。超越资本主义阶段究竟是否违背历史规律?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并非不可逾越的阶段说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便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一条重要的根据是,马克思把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最近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澄清糊涂认识,避免在计划与市场姓“社”还是姓“资”问题上纠缠不休,对于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