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入膏肓     
公(晋景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相似文献   

2.
《荀子·劝学》说:“干、越、夷、骆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吕氏春秋·知化》说:“夫吴之与越也,按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越绝书·纪策》云:“吴、越为邻,同俗共土。”又说:“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也有类似记载,说“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相似文献   

3.
杨明艳 《创造》2004,(8):12-13
克林顿说:“邓小平是过去20年里世界舞台上的杰出人物”。叶利钦说:“他是使伟大而古老的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改革的宣告者和设计师”。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说:“邓小平是打开中国未来希望之门的领导人”。国际新闻机构德新社称赞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父”。小平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一、广泛的阅历与高尚的品格邓小平在品德方面超越了自我,达到了与人民根本利益,与人类进步要求融合为一的高尚境界。邓小平深情地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他发自肺腑之声,也是…  相似文献   

4.
城隍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的“城复于隍,勿用师”之句.据前人考证,所谓“城”,指的是城墙,而“隍”,指的则是城墙之前的护城河.宋赵翼《陔除丛考》卷三十五“城隍神”引王敬哉《冬夜笺记》云:“城隍之名,见于易,所谓城复于隍也.又引礼记,天子大腊八,水庸居其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以为祭城隍之始固已,然而名之为城隍也”.据此可知,城隍神  相似文献   

5.
学习了《青少年修养》“可爱的祖国”一课后,不由使我想起我的家庭。我出身于贫苦艺人家庭,爷爷十二岁拜著名魔术大王(穆文庆)为师,学习杂技、魔术。他们成立了“天凤魔术团”在天津等地演出,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6.
陈抗行 《小康》2004,(8):3-3
此处指的"不同声音",不仅是指"异议"、"歧见",也是指不同的"话语方式"。 《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有大夫向子产建议:把乡校毁了!子产说:凭什么?人们 早晚聚集在乡校,谈论执政的善恶对错。其所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我则改之。这是我应该奉以为师 的啊,为什么要毁?  相似文献   

7.
理想,是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必不可少的,它给人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使人终生为之奋斗,而不至于随波逐流,一事无成。而我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对父亲进行了采访。我和父亲面对面坐下,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爸爸,您小时候理想是什么”爸爸笑了笑,回答道:“小时候,我的理想很单纯,只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当时,社会上有一句流行的口号:“十五年超英赶美”,由此可见人们迫切的心情。我当时还不大,但我也希望祖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早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并且尽快尽早地实现共产主义,使生活过得更得美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发展,党委团结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搞好党委团结?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该在“奋斗目标”上达成共识 搞好党委团结,也应该有一个奋斗目标,用目标来规范党委一班人,使大家在奋斗目标上,存异求同,达成共识。就拿我们师来说,1990年,新的师党委班子组成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四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即:“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部队、干一流工作、创  相似文献   

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把标点改一改,意思就不同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民认可,就这么办;不认可,也应让他们了解情况。他是说人民群众有决定权和知情权呀!  相似文献   

10.
新闻集萃     
1.胡锦涛:把武警部队建成政治可靠的威武文明之师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武警部队党委扩大会议的全体人员时强调,要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努力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武警部队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可靠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2.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逝世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1月3日于台北病逝。1990年,因应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  相似文献   

11.
1952年2月4日,毛泽东作出如下指示:“必须抓紧时机进行实践锻炼,要十分重视空战锻炼对空军部队的意义,哪怕求得只打几次空战也是好的。”为了使更多的部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志愿军空军第十二、十七、十八师也陆续转到一、二线机场参战或准备参战。第十二师共有飞行员45名,米格—15歼击机49架,由师长王明礼、政委李明刚率领,于3月中旬由上海抵达安东大孤山机场。空十二师领导成员是:  相似文献   

12.
成守勇 《求索》2007,(6):130-132
《庄子》“吾丧我”之说一方面意味着“吾”“我”有别,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需通过“丧我”才能臻于“吾”之生存。其内在思路表明:“吾”体道而行,与外在生存场域之间浑融无间,乃是庄子理想状态中人的生存状况;“我”是现实中机心造作的当下个人存在,与外在于己的生存场域难以浑冥同化。“吾”“我”之别的深层意蕴在于引发我们去思考生存场域与生存者之间如何才能达到一种良性互动、无对峙冲突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语出《国语·晋语》,其云: 赵筒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 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 哀夫!”窦犫侍,曰“臣闻之,君子哀无 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哀名之不 令,不哀年之不登。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 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 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 对其中的“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清代人江永说:“谓贵者降而为贱,如宗庙之牺牲,恐服勤于田也。岂非牛耕之谓乎?”(《皇清经解》卷260)其后,1941年齐思和加以确认,以为这是“春秋时已有牛耕之确证也。”(《中国史探研》91页——92页)此后,“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牛耕说流行于世,累见于专著和教材。 然而,将“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视为牛耕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鉴于其说流行甚广,有必要在此加以辩正。 第一,登“宗庙之牺”的“牺”为牛,不合  相似文献   

14.
<正>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广东、深圳等地时的谈话发表以后,我国人民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有了更深的认识,各地改革开放的步子也更快了。自改革开放以来,鄂西州与东南沿海等地的差距越拉越大。犹豫、等待、观望,将会使我们再次失掉良机。州委、州政府从我州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开明促开放,开放促开发”的思路。我认为,这对我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具有引路作用。“三开”,“开明”为先;“开明”,思想解放为首。有了思想解放这个前提,成败则取决于人才了。因此,实行开明的用人之道,做到人尽其力,人尽其用,是我州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里的“干部”当然不能视同于干部身份,应是指事业的骨干分子)。如果说政治制度是立国之本的话,那么开明的用人之道则是兴国之策。古往今  相似文献   

15.
人常颂师云:师者,蜡烛也。闻之,心中凄然。试想,我辈为师者,终一生,泪不止,身成灰,然所明者不过几丈而已,焉能不悲哉?直疑此非为颂师,而欲杀师矣。窃以为,与其为烛,莫如为火柴,于一刹那间而燃烛数枝,命虽更短,然身无泪痕,而功倍于前者,岂不快哉!且为师之道,实非亡己而明世,乃育人而人明世也。此为师之真谛也。然此喻亦非佳者,亡师而明人,理不通,亦非世尊师之道,如世欲明而先亡其师,则师难为师,师将不存,生无从学,世亦难明。世间偏有俗人以此道治师,可叹。为师者,莫如打火机,世予之以火石、燃料,而后师以之燃,师燃后以燃生心中智慧之火,终以…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起不顺心的事,曾使我彷徨。我刚从初中转入县重点高中读书,学习上碰到许多困难。“压力”,迫使我幻想通过抱书本来改变别人的“白眼’。但是,由于原来基础差,“空中楼阁”终要倒的,再加上“揠苗助长”的愚蠢作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于是,觉得一切都完了,一度放弃书本,预将生命之舟,付于岁月的长河,让它随波逐流。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使我渐渐觉醒,“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我默默地沉思着:要明确学习目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春秋》1998,(1)
“‘三魂共一心’,旨在追求画之魂、人之魂、国之魂的一体化,以更好地刨立、塑造、弘扬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美之载体与美之品质。我很看重艺术的精神化,尤其大内涵的,此是我的心得。要说创作立足点:应当做人民的画家、艺术家。“龙腾是一种精神风采,其为先民的想象与创造,可以说其有着一定的标徽意义;梅是国花,有象征性。有的同志用龙的意象、奇峰意境来介绍我的画意成分,我认为也可以。”于希宁先生在谈话深入后,是激动的。适值“十五大”召开,于希宁先生在北京举办画展,党政、文艺界与其他各界著名人士等在观览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五光十色,时时处处都充满着诱惑!有的人因“诱惑”走向了成功,有的人却因“诱惑”陷入深渊。为什么呢?原来,诱惑除了有两面性外,还有良莠之分。如果不加以区别,任由“不良诱惑”影响,其结果当然不堪设想。所以,引导初一学生正确面对“身边的诱惑”,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是笔者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片断。引子师:同学们,最近有没有被什么东西或什么事情吸引着?生:有!师:被什么吸引着?能否写上纸条告诉我?生:能。(说完,学生就在纸条上写着,一分钟后,由组长收上交给老师)师:感谢同学们的信任,坦诚地把吸引自己的东西或事情告诉了…  相似文献   

19.
文摘     
知识的海洋,浩淼无际。坐井观天的人,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断进取的人,总感到自己知识太少,常发出“学然后知不足”的感叹。马克思一生酷爱学习,其知识之渊博是惊人的,但他却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感到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深刻地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学然后知不足”,这的确是古今中外学者的经验之谈。学,有一个“知其然”到又知其“所以然”的过程。“知其然”就不容易,穷及其“所以然”就更困难了。难怪古人有这样的叹息:“我生也有涯,而知  相似文献   

20.
古代论隐私     
《韩诗外传》第九卷第十七章,有这样一段故事: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