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股份经济的发展趋势趋势之一:持股法人化。股份公司的资本主要是法人股份,股份公司大多数以法人身份对外投资,参与和持有其它股份企业的股份。趋势之二:股东权力弱化,经营者主宰企业。在许多股份公司中,股东大会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召开,名存实亡,董事会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大大提高,股东代表所占比重大大降低甚至没有股东代表。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把股东与经营分开而由经营专家支配企业是现代股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趋势之三: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股息现金分红向重视股份的全面增值转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股东查账权与公司经营权之间存在冲突,协调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判断股东查账行为目的正当性为重要的法律规制手段。股东可以委托他人协助查账,前股东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行使查账权。立法应赋予股份公司股东查账权,应把查账范围扩大到原始凭证,应允许股东复制会计账簿和原始凭证,股东应免费查阅、自费复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和《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股份公司申请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核准、股份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导致证券持有人累计超过200人或者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非上市公众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核准等非上市公众公司行政许可事项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交流》2004,(3):40-40
在我国股份公司制度初始设计中,为了保证公有制占主导地位,设置了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私人持有的流通股不能超过25%,以保证国有股权控股地位。截止2003年6月30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不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占到63%,国有股为40%。这一制度设计是区别我国与国外一般意义上股份制的根本特征,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源于我国股份公司制度设计的内在产权悖论,即要以公有股权为主导,必然产生侵蚀中小股东利益,导致制度低效率;而要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必须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从而也必定要求改变以公有股份为主导的制度设计,公私产权在我国股份公司制度下难以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5.
股东表决权的有效行使决定了公司的命运,直接关系到股东的权益。为了适应股份公司在表决权代理运作上的需要,表决权招揽制度应运而生。完善我国的股东表决权招揽制度,应从招揽人资格、被代理股东知情权和有偿招揽三个方面进行规制。表决权瑕疵包括招揽主体瑕疵、招揽委托书瑕疵、招揽程序瑕疵和表决权越权代理。对于瑕疵招揽的法律救济,应针对具体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6.
现行公司法规定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于维护人数多且分散的上市股份公司股东的利益,还存在问题。如何促使公司管理层能忠实于公司和股东,公司立法还得进一步完善,以维护股东的利益,并保护人们的投资热情。  相似文献   

7.
海南建省以来,股份公司像潮水般涌现,到1995年9月全省正式创立的股份公司就有127家,募集总股本201.7亿元。海南的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海南的交通能源、热带农业、现代工业、旅游开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注入了巨额资金,推动了海南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此同时.也为地方财政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是由于发展迅猛。在这生机蓬勃的股份制经济大潮中,难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很多配套规范措施没有跟上,“球赛已经开始,规则还没有出来”。不少股份制企业存在各种不规范的行为.且造成的恶果也日渐显现。众多股东股民怨…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逐渐建立以股份公司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制度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解决了所有者的分散化、多元化与经营的一元化之间的矛盾,实现这一分离的关键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委托代理关系和确保委托人目标实现的有效制衡机制。一、现代股份公司内的三方制衡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的所有权、决策权和管理权,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家族中。相反,所有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构成了三个不同的行为主体。三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制衡关系。这种结合就是所谓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这一结构框架中,股东或投…  相似文献   

9.
作为众多股东出资形成的资合性团体,股份公司在行使财产权过程中,与其他团体一样,都存在着如何正确处理内部各组织机构间的监督制衡机制问题。本文就股份公司内部监督制衡机制的完善,作一粗略的探讨和研究。鉴于近年来董事会权限强化和我国行政权占主导地位的历史传统,着重讨论了对董事会的监督制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修改已尘埃落定,新法将于2006年1月1日实施,允许设立一人公司是这次公司法修改的亮点。新公司法中禁止自然人设立复数一人公司而不禁止法人设立复数一人公司,不符合单个主体设立多个一人公司之立法本意;新公司法对实质一人公司不加以禁止,导致实质一人公司股东再行设立其它形式上一人公司和实质上一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股东人数的单一化将使一人股份公司的存在失去意义,故立法禁止设立一人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11.
一以往人们谈论西方股份公司的特征时,总是以股东的资本所有权与管理阶层的经营权相分离作为主要特征。这种传统的“两权分离”说其实似是而非。我们深究一下,不难发现,原先分散的股份资本一旦投入公司运营,就联结成公司集中的现实资本,股东丧失了或让渡了以股份投入的资本所有权,作为代价或交换,股东获得了股  相似文献   

12.
孟继超 《求索》2013,(8):201-203
股东派生诉讼亦称股东代表诉讼.即为当公司利益受到侵害而公司不能或怠于起诉时.股东为了公司利益而以股东个人名义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一项旨在维护个体股东利益的公司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发轫于1843年英国FossV.Harbottle案,历经股东派生诉讼被否弃、股东派生诉讼被重启继而“大多数规则”被突破以及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被广泛运用等历史过程。如今,股东派生诉讼已发展成为两大法系的一项基本的公司法律制度。我国大陆地区于2005年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然而,该制度相关条款尚存有缺陷,如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定过于简单且苛刻、关于侵权行为的可诉性规定不够周延、股东派生诉讼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等.此立法之不足虽受制于当时利益主体之相关博弈.但长此以往必将破坏经济运行之社会公正。为此,完善我国公司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还需在股东派生诉讼主体、股东诉讼前置程序及相应举证责任分配诸方面加以改进与构建。  相似文献   

13.
王宗正 《求索》2010,(4):150-152
股东大会通讯表决的方式一般包括电子与书面两种,我国单一的表决方式不利于为不同层次的股东所采用,应建立包括书面与电子在内的通讯表决方式;同时对上市公司和上柜公司股东大会一律强制要求允许实行通讯表决,而对于其他股份公司则采取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王永康股东权,亦即股东的权利,是指股东基于出资认购股份而在法律上享有的各种权利。股东权与股份是密切相关的,有人认为,股份主要是指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权既非物权、债权,亦非专用权,但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权利,则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5.
张慧蓉 《人民论坛》2012,(26):110-111
为了保护小股东的权益,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建立了股东提出意见、异议股东股份处理以及股东权利救济等多种法律制度,但在保障小股东参与公司事务决策机制、小股东知情权机制、小股东退出公司机制和小股东司法救济机制等四大机制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来进一步做好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股权     
股权是出资者(即股东)通过持有公司股份而拥有的权利。在股份制企业中,根据出资人的不同,分为国家股权、法人股权、自然人股权和外资股权。股权既不是物权,也不是债权,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其主要权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对股票或其他股份凭证的所有权。股东是股票或其他股份凭证的所有者,对拥有的股票和其他股票凭证有处置权,如馈赠、转让、抵押等。(2)对公司方针性决策的参与权。这种参与权比较多,比如,股东享有出席股东会议并对有关决议进行表决的权利。占公司全部发行股份一定比例的股东有权请求或自行召集临时股东会…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下简称国有股东)行为,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持续发展,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国有资产监管、证券监管等法律法规,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三毛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自1992年改制成立股份公司以来,经过持续的调整改革,特别是通过2002年的资产重组,使一个以单一毛纺织生产的企业发展成为集毛纺、服装、贸易、房地产等多种门类为一体的大型集团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东航集团公司举办了一场以“抗震打头阵拼搏保世博”为主题的党课报告,由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李军主讲,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股份公司总经理马须伦主持,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代表共3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20.
质疑《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连带责任规定之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熙海  曹云野 《求索》2007,(10):99-101
公司人格否认,其价值功能在于当控制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对控制股东有限责任的突破,而不在于对公司独立人格的否认。股东利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侵权行为,其责任追究仅一般性地规定由控制股东和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在理论上存在无法解决的矛盾,在实践中欠缺足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