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今年8月30日,日本举行国会众议院选举实现"政权更迭",最大在野党民主党与社会党和国民新党联合组阁.9月16日,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当选为日本第93届、第60位首相.[1]在民主党的竞选纲领中,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就是政治改革,在"构建政治主导型决策体系"的政治改革理念指导  相似文献   

2.
1993年日本政局发生了一次举世震惊的大变动。众议院选举后,以细川为首的七党一派组成联合新政权于8月正式成立,取代了38年来一直掌权的自民党政权。所谓的“55年体制”崩溃了,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这一巨变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民党的内部腐败使其失信于民。正因为如此,联合新政权的成立为日本政局带入了清新的空气,为民众带来了新的希望。联合新政权上台后举步维艰,细川首相执政仅8个月即告辞职,但它毕竟已经初步进行各方面的政策调整。今年初通过了政治改革四法案;为振兴经济走出低谷而制定的综合经济对策也已出笼;初步进行了税制的改革与调整;同时对外关系上也已开始体现出新政权的特色。无论联合政权能否长期延续,其内外政策的方向调整对于今后日本的发展都将起到划时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民党下台,细川组成联合政府,是日本政界改组的第一幕;细川宣布辞职,羽田少数派政权正式成立是日本政界改组的第二幕。 在第二幕中,日本朝野各政党大多数都是得不偿失:小泽的战略失大于得;自民党日趋衰落;社会党的形象受损;新党不新。日本国民对细川辞职后的日本政局混乱状态表示忧虑和不安。 今后日本政局的变化有三种可能:在现行的中选举区制度下举行大选,这种可能性较大;在新选举制度下举行大选;羽田不解散国会举行大选,而是宣布内阁总辞职,建立新的联合政权。 日本政局的“战国时代”,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动荡才能结束。日本政局中改宪派正在抬头,这种情况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90年代初政界便拉开了新的分化改组序幕。1992年5月日本新党成立,1993年6月自民党分裂,同年7月,举行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失去了过半数地位原在野的社会党、公明党、新生党、日本新党、新党魁党等8党派联合组成细川内阁,从而结束了长达38年之久的自民党一党执政局面。多党联合政权成立后,在对外政策方面均再三表示继续前届内阁的对外政策,估计今后也不易改变。但是,多党联合政权与过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5日,日本内阁首相村山富市辞职,11日,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当选为日本第82届内阁首相,亦即1993年联合政权成立后的第4任首相。桥本首相是依靠联合执政的自民党、社会党和新党魁党三党国会议员选出的,桥本政权是村山政权的继续,其对外政策亦需按照联合执政"三党协议"来制定与实行。  相似文献   

6.
1993年以来,日本政局出现右倾化动向,尤为今年,自民党与自由党组成联合政权,两股右翼保守势力又重新合流,从深层对日本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安全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一、日美防卫新指针及相关法案的出台,标志着日美军事合作已进入新阶段。今年4月27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新防卫指针及相关法案,5月24日参议院对其审议通过,这为新日美防  相似文献   

7.
9月16日,以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领导的新内阁成立。新内阁由来自民主党、社民党和国民新党的17名阁僚组成。新内阁是“建设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还是坚持“亲善”的外交战略?是真心“回归亚洲”,还是要走“日本的新道路”?中日两国是“臣服”关系,还是平等互惠关系?探讨日本外交政策,有利于我们认识日本新政权的外交走向,恰当估价日本的外交政策,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首相小渊惠三于1月14日宣布改组内阁,自民党与自由党组成新的联合政府,这是自民党单独执政两年多后再次与其它政党组建联合政权。本次改组动作不大,任命自由党干事长野田毅为自治大臣,并按两党达成的协议,将20名阁员减至18名。其新内阁属保守政党联合政权,备受日本内外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4日,菅直人(Kan Naoto)当选日本第94任、第61位首相。前任首相鸠山由纪夫因美军驻普天问基地搬迁和政治资金问题引咎辞职,留下了一大堆难题,菅直人当务之急是恢复国民对民主党政权的信任,赢得参议院选举,建立稳固政权。从2007年起,日本每年换一位首相,迄今已更换4位。这些前首相的共同特点是世袭政治家出身,从政之路较为平坦。而菅直人出身平民,依靠市民运动起家,历经过多次挫折。外界普遍关注,他的首相之路又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0.
日美同盟关系对日本政治与外交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野田政权以重塑日美关系为支撑,改善同大国和周边国家关系,调整民主党的战略,谋求日本政治稳定的动向尤其显著。在政权面临再交替挑战的微妙时期,日美关系的调试承载着美日多方面的诉求。野田政权与奥巴马政权以四大课题为核心,对日美关系进行战略性安排、策略性地修复,其实质在于解决或跨越难题达成双赢,稳定和强化政治支持谋求长期政权。  相似文献   

11.
4月 4日 ,因患重症住院的日本首相小渊惠三无法履行公职 ,小渊内阁集体总辞职 ,执政 1年零 8个月的小渊政权落下帷幕。 5日 ,自民党干事长森喜朗当选为新的党总裁 ,并在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 ,以多数票当选为第 85任日本首相。日本政局由此将进入新的动荡时期。一森喜朗内阁是全面继承小渊路线的“选举看守型内阁”。森政权的最大特色是将小渊内阁原班人马悉数收编 ;并及时修补了因自由党的退出而发生破裂的联合政权框架 ,与从自由党中分裂出来以扇千景为党首的“保守党”重建了自、公、保 3党新联合政权 ,确保了在议会中的多数地位。无论…  相似文献   

12.
试论日本明治中期“国民论派”陆羯南的政治思想邹晓翔陆羯南(1857—1907),日本明治中期著名的记者、国粹主义思潮代表性思想家之一。他提倡国粹主义,主张对外国民独立和对内国民统一的协调发展,强调政治的道德性,开展尖锐的政治批判。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  相似文献   

13.
"小泉革命"在日本正方兴未艾,国民对小泉政权的支持率居高不下,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小泉的改革措施正在陆续出台,死气沉沉的日本政坛出现了新的局面.小泉的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能否借助国民的支持来击退反对改革势力的巨大阻力.但小泉在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的立场是我们所坚决不能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治后期社会文化人的代表,陆羯南提出的关于日本国民铸造的一系列构想,对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思想主要内容是:实现国民政治,即以“国民的独立”为前提的“国民的统一”;建立国家政体,即君民和合的民族共同体;国家出路在于以天皇制弘扬“国民精神”。其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极强的阶级调和性,他理论上塑造的“国民”,是一个包容国内各个对立阶级、各种互为对立政治主张的混沌漠然的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日本     
20 0 3年 ,日本政治形势保持平稳 ,小泉赢得自民党总裁选举和众议院大选后执政地位趋于巩固。不过 ,民主党的迅速崛起从长期看将对自民党政权构成一定挑战。经济开始全面复苏 ,已经表现出外需拉动和内需牵引共同支撑的增长态势 ,改革效果明显 ,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预示着日本经济正步入新的增长周期。外交重心向日美同盟倾斜 ,并贸然向伊拉克派兵 ,以伺机谋求在安全、政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政治(一 )在众议院大选中民主党对自民党形成挑战态势。 2 0 0 3年 1 1月 9日 ,日本众议院大选揭晓 ,自民党为首的 3党联合政权保住了在众议院…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道"外交构想源于战后吉田路线,2l世纪初随着自由主义思潮在日本的兴起,该构想逐步走向了政策前台.定位为"中道"外交的日本外交新战略,其核心是解决对美对亚政策的平衡,最终实现日本的"自主外交"目标,从而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大国",实现"普通国家"战略.新当选的日本鸠山政府作为"中道左派"政权,正在进行"中道"外交的实践,以求重新树立日本的新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16日,日本举行了第46届众议院选举(又称"大选"或"总选举"),这是自2009年9月日本国内实现"政权交替"后举行的首次众议院选举,也是日本民众对执政三年多的民主党政权的评判。结果,民主党惨败丧失执政党地位,自民党重新执掌政权与公明党联合组建了安倍晋三内阁。安倍内阁执政后,面临着重振日本经济、强化日美同盟并改善中日关系等一系列政策课题,能否在短期内取  相似文献   

18.
大选后的日本政局走向马俊威日本大选结束后,桥本龙太郎于11月7日再度当选日本首相,维持了4届达3年3个月之久的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被打破,自民党重新单独执政,日本政界进入保守势力主导的新阶段,政治右倾化倾向加强。一、日本政治力量新变化大选后日本政界基本...  相似文献   

19.
朱海燕 《东北亚论坛》2022,(5):28-43+127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是日本岸田政府的外交新旗帜,它由三大支柱支撑:维护“普世价值”是其第一支柱,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被视为第二支柱,“守护国民的生命与生活”则作为第三支柱。在宏观层面,“岸田外交”是日本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的产物;在中观层面,它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总体规划;在微观层面,它是岸田个人政治理念与国内政治力学结构博弈的结果。在实践中,日本以“价值观”为政策导向,拓展与“共享价值观”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压缩价值观“异己”国家的政治空间;以追求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为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参与全球治理;最能体现“岸田外交”本质的是“守护国民”的外交举动。日本外交将地区安全局势作为达成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绑架了日本与周边国家间关系,使其成为国内政治议程的附属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难以转圜向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化解日本话语移植与政治挪用可能造成的风险,预防其摧毁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将成为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实行的是多党制,但这种多党制并非西方典型的多党制,它是以新“巫统”为核心,由若干个政党结合而成的多党联盟“国民阵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优势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执掌马来西亚的国家政权。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政党及其制度建设伴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腾飞和社会进步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政党政治体系内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变化趋势。一、党派联盟制度最终形成马来西亚的政党制度在东南亚国家中极为特殊,它实行是非典型化的一党制或多党制,即几个政党联合组成政党联盟的制度。马来西亚的政党联盟形式最早是出现于1955年4月马来亚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