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3月8日《深圳卫视》报道:“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时.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梁季阳在发言中炮轰目前的高房价.呼吁破除土地财政.遏制房价的上涨,短短六、七分钟的发言四次被掌声打断.这反映了民心和民意。他称房地产市场变更在于土地垄断.在于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依赖。他还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靠出卖土地来支撑政府支出的。”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调控与中央地方关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房价过快上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的调控政策,抑制房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但效果却并不理想.导致房产调控政策失灵、房价上涨过快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而形成“土地财政”的主要根源是不完善的财税管理体制,它使中央地方关系严重失衡.所以,要使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得预期的效果,解决房价过高问题,就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价格居高不降,房价收入比、租金比过高,宏观调控效果不佳,都是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本性,使地方政府在管理房地产业的活动中做出的各种有限理性行为.因此,如何有效地规制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行为是抑制房价上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0,(22):21-22
近期,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推出多项举措,楼市调控初见成效。事实上,蜗居者遍及五湖四海,不管身为哪国百姓,都没有不嫌房价高的,外国政府也要为楼市调控使出浑身解数。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已经出台数月,但一些地方偏离老百姓购买力的房价未见明显回落,仍处在买卖双方持续观望的深度博弈期。人们对房价会否逆势上扬的担心,让房产税俨然成为此轮房地产调控能否压死高房价这匹“疯狂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似文献   

6.
小产权房是在我国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度下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规范的产权房。小产权房之所以存在、发展,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房价暴涨、市场需求、政府管理不到位引起的。遏制并解决好小产权房问题,必须分类有序处理现有的小产权房,实行同地同价立法,加快构建合理的土地制度,健全和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完善责任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詹国枢 《奋斗》2010,(4):62-62
<正>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媒体民意调查显示,百姓"十大关注热点"中,房价高居榜首。这是预料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房价为什么涨得这么邪乎?究竟是哪些力量作怪,把本已居高不下的房价,推到了如此离谱的地步呢?有人认为,是各地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维持高房价,不肯真下力。因为,地方财政收入的相当大一块,来源于出卖土地。有人认为,是成千上万房地产商,圈地不建,捂盘惜售,欲擒故纵,使出种种手段伎俩,人为抬高房价,谋取更多利益。有人认为,是煤老板,温州人,高管白领等一干腰包鼓得满满的人,不但自己买房,而且以房产  相似文献   

8.
高房价: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房价问题一直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关注的中心,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中心。在2005年的“国八条”中,就明确以稳定房价为主旨。房价为什么下不来呢?问题就在于我们稳定房价的宗旨只是让房价上涨速度减慢,而不是让现有的房价向下运行,或向下调整。这势必导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如果政府对房地产宏观调控认识不清楚、不全面、不深入,也就无法真正认识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到底是调控什么?是调控房价吗?其实,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价格问题都是市场的行为,政府是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调控的。政府…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房价已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同时,高房价也造成了房价与收入比偏高、房地产空置率过高和房价租金比增大等问题。文章认为,高房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当从多角度着手来采取措施。当务之急解决高房价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出现过多泡沫;二是加大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约束房地产商的行为,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确保房地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某部委研究机构最近出台的一份报告显示:高房价已经成为抑制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报告主要从房价与居民最终消费率、房价收入比、房价构成和房地产占固定投资的比例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房价对启动居民消费的杀伤力。报告知情人表示,房屋价格中能拉动内需的不超过三成,所以,房屋价格不能再继续上涨。这份报告指出,多年在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口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者,地方政府常为谋取私利而背离地方公共利益,引发自利性行为。在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以旧城改造为名,人为制造住房需求;片面追求高地价,谋取巨额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托市”;地方政府直接介入房地产市场及部分行政人员的寻租、设租等自利性行为无疑都是影响房价非理性上涨的重要因素,导致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失灵,破坏了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危及了地方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引发了居民家庭高负债。  相似文献   

12.
造成目前我国城市房价畸高的成因很复杂。从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政策层面来看,淡化住房的公共性质,将居民住房几乎全面推向商品化;开发主体单一,开发商垄断经营;商品房地价过高;投机商倒卖房产等因素,导致城市房价过高。过热的房产市场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带来隐患,也为社会稳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虚高的问题,除了采取打击投机行为等措施外,更主要的是必须调整我国现行房地产政策,多主体参与建房,调整房源结构,改变地方政府过度发展商品房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  相似文献   

13.
问:编辑同志,您好!近年来许多地方房价不断上涨,高房价已经让不少人无法通过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保障性住房。但目前保障性住房也很稀缺,不仅申请条件很严格,而且即使符合申请条件,也很难得到住房。请问保障性住房如  相似文献   

14.
彭奇伟 《当代贵州》2010,(11):61-61
对许许多多普通百姓来说,购置一套像样的住房,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是他们辛苦劳作大半生的最大目标,是家庭的头号大事。但是必须看到,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日前,新政《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一出,即有评论指出,治理高房价的关键,是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08,(6):38-39
各级政府积极落实中央调控政策,改善住房供给结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房价的过快上涨一定会得到遏制。近几年,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不少人包括一些专家认为,房价上涨应该会受到遏制。然而,事实上全国房价上涨之势依旧强劲。当前的房价到底高不高?房价还会不会一直涨?如何保障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既是广大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关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明珠 《共产党人》2009,(24):40-42,46
宁夏房价持续上涨,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房价增长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承受能力,应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趋势。宁夏房价持续上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赵伟  孙岩 《学习月刊》2011,(24):81-82
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如何满足住房困难人群的安居梦想.正成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2003年以来,武汉市房价一路飙升.2010年全市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6184.4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7.44%。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为了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产生了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出售,推高地价带动房价来增加建筑业税和房地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必须要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合理确定土地供应量、理性引导储备土地供应价格,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税体系、推进以房地产税制为重点的财产税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地方政府角色,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今年第9期“聚焦”以《焦灼的土地》为题,详尽地分析了目前我国土地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在土地市场中,政府既是土地管理者,又是土地经营者,在追求政绩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动力的驱使下,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土地违法违纪行为屡禁不止,房价涨势一浪高过一浪,百姓的利益被赤裸裸地掠夺。  相似文献   

20.
张婷 《湘潮》2013,(5):71+74
房价持续高涨,从需求看,主要是因为我们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刚需旺盛引发的;而从供给看,又是由保障住房长期缺位、供给不足,房价上涨加快,商品房的投资性收益日益丰厚,房价上涨的社会预期不断加剧,投资、炒作不断扩大,持续挤压刚需,火上浇油酿成的。这期间,许可投资,放任投机、炒作是非常失误的。调控高房价,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