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任(散文诗)姚学礼责任是担子,放在我们肩上,一头是人民一头是良心。责任是桥梁,架在鸿沟上,既要水流淌,又让路不断。责任是杆秤,称着人格的份量,须要标准真实,莫要抬高压低。责任是太阳,无私照大地,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这里那里,都一样奉献自己的光热。责任...  相似文献   

2.
国徽(散文诗)姚学礼这里的路让我们去走;这里有歌,步让我们去唱,这里有爱,让我们献上自己的心.这是一个国家的重量,十二亿人民的尊严,都熔铸在里面.这是一页灿烂的历史,一个伟大的民族,都书写在上面.麦穗和齿轮围绕的天安门,是一双巨手在托起一个完整的共和...  相似文献   

3.
小雨如蝉翼扑闪脸庞,缥缈而悠古。 好久没在雨中漫步磁器口了 一条石扳路把我的思绪拉得很长。  相似文献   

4.
魂系草原(散文诗)曹世清走进草原,跨过雨季,草原用季节点缀大空。大空以云的姿态诱惑草地。天空再低一点,跃上河曲马便举手可及了,抛一个响嘎儿划破静静的旷野,任马队奔腾如潮。而我的羊群咀嚼着绿色的生命,洁白着苍穹的青春。站在草原.如在天空的怀抱,如同在先...  相似文献   

5.
赣南三年游击战争(散文诗)樊少浦一、突围黄昏的枪声丢落在马岭、牛岭;密雨筛入黑夜,丘峦起伏着狰狞;指北针的荧光,引导出一串重浊的脚步声.跟上!跟入一片片喧林的陌生;跟上!从前夜跟出惺松的黎明。警卫员突然飞报:"'首长激战时牺牲……"桃江波动着春天的惊...  相似文献   

6.
洮河,古老的母亲河(散文诗)包永斌河面上星光点点,一如我波光潋艳的思绪,闪烁光辉灿烂的记忆。啊,古老的母亲河,在你清澈宁静的港湾,我曾遗落多少童真的梦幻;在你清幽碧绿的岸滩,我曾放牧过青春蓝色的畅想;在你梁骛不驯的啸音里,我腾飞的渴望宛若你奔涌不息的...  相似文献   

7.
《党员干部之友》2012,(11):47-47
商鞅商鞅变法名垂史册,商鞅姓什么?姓公孙。《辞海》载:“商鞅,战国时政治家。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之友》2012,(11):46-46
叶公“叶公好龙”的寓言很多人都学习过,叶公姓什么?姓沈。他叫沈诸梁,因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旧县乡)为尹,故史称叶公。历史上的叶公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官吏,他见义勇为,选贤举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为政期间民众口碑极佳。《全唐诗》中收有著名诗人李百药的作品《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  相似文献   

9.
刘跃 《当代贵州》2022,(30):46-47
<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短短20个字,内涵非常丰富,锚定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目标。2022年,贵州更加注重市场化推动、更加注重农业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更加注重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乌蒙大山里的结球甘蓝远销海外,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种了30年猕猴桃的“土专家”,如今还“卖”起了技术;广西小伙因民俗文化而成为“贵定”,梦想之花绽放在贵州山村……  相似文献   

10.
郎艳林 《当代贵州》2022,(29):32-33
<正>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殷切嘱托,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今年2月,国发[2022] 2号文件赋予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为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加有力支持。贵州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大战略行动”之一,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人才振兴为关键,以文化振兴为灵魂,以生态振兴为内涵,以组织振兴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誓要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贵州在乡村振兴开新局上成效如何?未来如何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1.
梁健 《当代贵州》2022,(Z5):38-39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当前,贵州正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高标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相似文献   

12.
9月16日(周二)晴今天是“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开展的第二天。晚上自学,读了中组部《党建研究》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组工干部要淡泊名利》,感触很深。最近,县直和乡  相似文献   

13.
14.
栩栩清风拂暮村,滔滔碧浪荡游尘。长空云破千山绿,旷野花红万象春。苦吟诗 花甲何所求,只为咏诗愁。半句搜肠断,一词催泪流。  相似文献   

15.
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17.
18.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在那场运动中,无数花样少年由革命小将变成了“再教育”对象,他们从幻想、希望到痛苦、绝望,又到努力、奋斗。尽管接受“再教育”的生活是艰苦的,前途是未卜的,但他们青春的生命是顽强的。他们抗衡着社会角色转换后带给他们的一切艰难困苦,在“广阔天地”里,留下了青春的血汗和热泪,留卞了红色或灰色的记忆…… 40年过去了,那代人现在都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不少人成为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40年前的那场“青春实验”尽管让他们有些伤感,但那段苦辣酸甜的岁月,仍使他们刻骨铭心,毕竞那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片段。现在,就让我们重拾当年知青们的青春记忆,重新体验知青们当年翻越“上山下乡”这座陡峭高山的感受吧——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0,(3)
正(接上期)五毛泽东在莫斯科访问期间,印度政府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缅甸政府要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英国也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印、缅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民族主义国家,英国则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个新的国际动向,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斯大林不得不认真对待毛泽东和中国政府的要求。斯大林几次派莫洛托夫来到别墅看望毛泽东,意在摸底。  相似文献   

20.
魏明伦 《党建》2010,(10):50-51
八百里洞庭湖水,三百字岳阳楼记。文章何其短也!生命如此长哉!一湖一楼一记,托举古城升值;一人一忧一乐,唤起天下共鸣。蒙童学子,无不诵其警句;志士仁人,大多受其熏陶。高山仰止,焉敢班门弄斧;名楼扩建,确需新手操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