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像许多伟大的革命家一样,胡乔木也非常热爱鲁迅,崇敬鲁迅.在他家里众多的藏书中,鲁迅的书籍占了相当的一部分,其中有不同时期的鲁迅全集、鲁迅杂文集、鲁迅小说集、鲁迅书信集、鲁迅日记和各种单行本.胡乔木在许多场合都热情地宣传鲁迅,在他的文集中专讲鲁迅的文章就有《伟大的作家,伟大的战士》、《鲁迅对中外文化的分析态度》、《拿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来纪念鲁迅》等,散见于其他文章中对鲁迅的评论就更多了.他不仅对鲁迅研究有深刻独到的见解,而且关心、支持鲁迅著作的出版.胡乔木严肃地捍卫鲁迅的旗帜,他曾说:“鲁迅的旗帜仍然是我们今天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和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先生在5月22日的广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鲁迅是谁?》,并以此为演讲稿,多次在纪念鲁迅的活动中演讲:“在鲁迅走后70年来第一次说出我们的想法,发出我们的声音。第一次表达我们作为鲁迅的儿子和孙子对父亲和祖父的理解和认识”。周海婴先生和周令飞先生认为,在20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鲁迅被严重地“革命化”和“意识形态化”了,现在要“还原历史中的鲁迅”,把鲁迅重新归位于文学家、思想家,在真实还原的基础上,重估鲁迅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让鲁迅精神真正地活进21…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从鲁迅去世到现在,每一个历史转折时期,几乎都要从鲁迅那里寻找思想资源。在现代文学中,鲁迅是一个绝对的战略高地。研究现代文化及现代中国的人,没有一个能够绕过鲁迅。正因为鲁迅是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所以对鲁迅地位的冲击从来也没有停止过。然而,反对者的攻击却从来都没能动摇过鲁迅的地位。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4.
闫恩虎 《唯实》2002,(5):78-7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但鲁迅的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文学范畴。他是一个巨大的存在 ,是所有人文研究都必须正视的精神高度。鲁迅思想和鲁迅人格的凝结和升华 ,形成鲁迅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现代与传统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也许是因为鲁迅的独特地位和近百年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人们对鲁迅精神的认识和表述便“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郭沫若以其绝世横溢的才华曾在鲁迅故居题过一联 :“孔子之前无一孔子 ,鲁迅之后无数鲁迅。”毛泽东和瞿秋白应该说是从不同角度但是在相当的高度对鲁迅理解比较深刻的人。毛泽东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5.
马紫晨 《党员文摘》2023,(13):40-41
近日,一句“孔乙己的长衫”使鲁迅忽然间回归大众视野。不过,当我们将目光从中国移开,聚焦在邻国日本,似乎又能看到不一样的鲁迅形象。世界对鲁迅文学的首篇报道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鲁迅的作品(故乡)被选入日本教育出版株式会社的中学国语教科书……种种迹象都显示着日本对鲁迅的极大认同。那么,日本人为何如此喜爱鲁迅,甚至崇拜鲁迅呢?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鲁迅与林语堂是因为一床蚊帐而绝交的。一次鲁迅扔烟头,把林语堂的蚊帐烧掉了一角,林语堂厉声责怪了鲁迅。鲁迅觉得林语堂小题大做,两人  相似文献   

7.
姜建 《唯实》1999,(11)
在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精神丰碑,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无法避开或绕过的存在,几乎所有进步的知识分子都曾以不同的方式或在不同的层面上接受鲁迅的影响。这其中,一类人直承是鲁迅的学生,以继承鲁迅遗志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比如胡风,始终高举鲁迅大旗并以鲁迅的衣钵传人自居;一类人原与鲁迅处于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营垒,因历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贬损鲁迅还是神化鲁迅,都是违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为了清除鲁迅身上的“附加值”和“光环”,走近真实的鲁迅,本文从鲁迅的文本和他的亲友的有关回忆文章中探索他的自我定位问题。结论是:鲁迅把自己定位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作家、左翼作家、革命的同路人、普通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闵良臣 《唯实》2001,(11):71-72
不知怎么了 ,2 0世纪末和新世纪初的这几年十几年 ,大家突然对鲁迅有意见起来 ,鲁迅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了。最奇怪的是有人只读了几篇胡适的文章 ,甚或在报纸杂志上看了一篇两篇别人或是评论胡适或是评论鲁迅或是评论胡适时顺带评论鲁迅的文章 ,就立即对鲁迅不满对鲁迅有意见起来。我觉得这不好。尤其是有人恐怕没有读过多少鲁迅著作 ,或者说虽然也读了一些 ,却并没读懂 ,也在那里人云亦云 ,拾人牙慧 ,跟着瞎起哄 ,我觉得这更不好。我虽然很尊崇鲁迅 ,知道他毕竟也是人 ,而人就难免有缺点。但鲁迅又确实不是一般的人 ,他的伟大 ,其实主要并不…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鲁迅一生中与之论战过的有二三十人之众,鲁迅批评过的同时代人有近百个。鲁迅“骂”过这么多人,他为什么老爱“骂人”呢?正人君子们、同一阵营的战友们于是说他“多疑”。“多疑”这个词儿与“尖刻”、“刻毒”等一起,是鲁迅同时代以及以后的人们评价他的常用语汇。另一方面,忠诚于鲁迅的人们,也许考虑到“多疑”是贬损鲁迅的,所以为尊者讳,对鲁迅确有“多疑”之处的实例,多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东西交会的历史环境对在日留学的鲁迅及其文学活动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鲁迅的知识、学问、理想、报负以及人格等都是在日本形成的,那里是鲁迅从事革命和文学事业的起点.如果追溯鲁迅思想的起源,那么东京和绍兴可谓同属鲁迅的精神原乡.  相似文献   

12.
韩琛 《理论学刊》2014,(5):117-123
新世纪以来,有关鲁迅原点问题的讨论已成为鲁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不仅事关鲁迅文学的发生学辩证,是"重写文学史"的崭新内容,而且与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和未来想象密切相关。从鲁迅自述的寓言式原点到日本学者的原点重构,再到本土研究者的原点再生产,鲁迅原点的知识生产构成了一个序列完整的历史谱系。然而,与新世纪中国鲁迅研究的整体状况一样,本土的鲁迅原点叙事在试图超越"启蒙鲁迅"和"左翼鲁迅"论述的同时,亦呈现出一种失却价值立场、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思想创造的倾向。而分析有关鲁迅原点的知识生产的历史内涵,则需要从这个去意识形态化的市场化时代本身获得理解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读《红色光环下的鲁迅》,比较毛泽东、陈独秀、瞿秋白、潘汉年、周扬、周恩来、叶剑英、陈毅、茅盾、郭沫若、胡乔木、胡耀邦谈鲁迅的文字,不难看出,在共产党人中,对鲁迅有着最深切的感应者当属毛泽东,其次是瞿秋白。而郭沫若和周扬,均系鲁迅生前不甚喜欢,甚至有过冲突的人,尽管这两人晚年对鲁迅的推崇,其文字之多,誉词之高,已大大超过毛泽东和瞿秋白,其实,郭沫若、周扬与鲁迅思想完全是两种存在,他们生前与鲁迅的恩怨和后来对鲁迅的文学阐释,反差之大,给人匪夷所思的印象。①叶剑英元帅的言谈和文字中也有涉及鲁迅的,其特色有四点:第一,作为政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一个最好的文艺的战略家”。这是周恩来同志对鲁迅所作的一个重要评价。以文艺战略家来概括鲁迅在文艺战线上的光辉实践及其业绩,的确是十分精当的,可以说是真正抓住了文学家鲁迅的最重要的特点。鲁迅毕生从事文艺活动,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出色地掌握和运用了文艺这一特殊的武  相似文献   

15.
鲁迅后期是否具有改造国民性思想,这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改造国民性是鲁迅一以贯之的思想,并分析了鲁迅后期着重批判的我国民性的弱点及其部分病根.探索鲁迅的这些思想,对于匡正世风,重塑现代人格,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正郭沫若在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的文章中,为自己未能与鲁迅谋面而追悔莫及。他说:"自己实在有点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竟失掉了见面的机会。""我与鲁迅的见面,真的可以说是失之交臂。"他们究竟为什么失之交臂,个中缘由耐人寻味。郭沫若对鲁迅的最初印象1920年10月,郭沫若在《学灯》增刊上第一次读到鲁迅的小说,那是《头发的故事》。他认为鲁迅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简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曾把中国共产党人称颂为"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据不完全统计,鲁迅结交的共产党人有60余人,他们的交往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难忘的红色记忆。为了文学的革命1918年1月,鲁迅加入《新青年》编委会。鲁迅与李大钊、陈独秀的相知,就与此有关。鲁迅对李大钊的道德文章,均十分推崇。李大钊被害后,鲁迅不顾危难,为昔日的战友葬仪捐款,并为其遗作《守常全集》撰写了题记。在"题记"中,鲁迅深情地说: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墨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虽然受到孔孟、老庄的潜在影响,但在公开场合,是批孔孟、反老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认为鲁迅是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也不无道理。但是,鲁迅对于墨子及其推崇的大禹,却情有独钟。在《非攻》、《理水》等小说中,鲁迅将他们描写成“中国的脊梁”,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种巨大的反差既可昭示鲁迅思想性格的为人忽视的某些侧面,又可以引导我们全面把握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鲁迅与墨子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到今年10月19日,鲁迅离开我们已经70周年。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就是要深刻认识鲁迅是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期所产生出来的思想巨人和伟大的爱国者,鲁迅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是鼓舞中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他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毛泽东的评价代表了全民族的意愿早在1937年,即鲁迅逝世一周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发表题为《论鲁迅》的讲演,明确指出:“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  相似文献   

20.
高旭东 《理论学刊》2008,(3):113-117
在美国的汉学界,从夏志清到王德威,都认为张爱玲是比鲁迅更为优秀的、现代中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本文通过对鲁迅与张爱玲小说的比较,尤其通过对夏志清有关鲁迅小说艺术批评的再审视,得出结论:张爱玲与鲁迅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作家,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将张爱玲与鲁迅相提并论甚至以为前者创作成就超过后者,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