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大建设》2009,(5):54-54
《新京报》近日刊登社论说,将信访量作为干部考核的依据不合理,尤其是“零信访”的口号应该取消。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信访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有意见,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二是信访的功能不可抹杀,而“零信访”则可能会堵塞言路,加深公民与政府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公安信访形势、特点,透视诱发公安信访案件的原因,提出做好公安信访工作,要理顺公安信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信访问题的预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大月刊》2007,(12):12-12
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人大信访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渠道,组织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接待,已成为代表在闭会期问执行职务的一项具体内容,它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提高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4.
河南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大胆探索,积极应对矛盾凸显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于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建立实施了信访突出问题每周会审制度,破解了陈年积案及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中的信访难题。  相似文献   

5.
刘彦昆 《小康》2010,(5):30-34
5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信访条例》届满五年。 第一部信访条例在1995年制订,十年之后的2005年,在信访高峰期国务院重新修订了《信访条例》。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信访工作者坦言,《信访条例》中的若干规定已经滞后于现实,那些不合时宜的条例正在困扰着信访官员。  相似文献   

6.
董新月 《今日海南》2009,(12):42-43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文昌市从建立四项机制抓起,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推动信访问题案结事了,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当前,将信访活动中破坏信访秩序和社会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纳入刑事评价已经常态化,成为信访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其中适用较多的罪名是寻衅滋事罪。就现有案例揭示而言,刑事评价信访寻衅滋事客观上也存在一些标准随意和模糊而导致的评价失度问题。信访行为被评价为寻衅滋事罪的扩张可能带来如下三种危害:冲击现有寻衅滋事刑事及行政规范体系的自洽性,背离社会进步趋势下信访矛盾稳中有降的规律,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观念的树立。构建公正合理的信访秩序,应在信访法治化目标中实现多元价值平衡,具体应在三重视野下权衡信访寻衅滋事罪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即寻求信访法制规范的体系化和正当化,准确把握社会效果与社会矛盾演变的规律,兼顾信访活动社会主义民主性与内部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加快调整时期。由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发的群众信访问题越来越突出,涉及公安机关的信访问题也同样突出。着眼于现行的信访制度,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比较理论分析当前我国信访现象,通过对当前公安信访现象特点和成因的成本收益分析,不难发现。成本收益问题既是公安信访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也是解决公安信访问题的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信访工作.一是要把群众信访看作一种收益;二是要创新节约成本的信访工作渠道;三是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初信初访问题;四是要尽最大努力减少重信重访问题;五是要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1,(6):94-94
章彦英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外在的制度性诱因和内在的观念性诱因促成了当下持续攀升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此类信访不仅打破了司法救济的最终性,人治色彩浓厚,而且因处访机构众多、效率低下、处访程序失范、救济成本高昂等屡遭诟病。  相似文献   

10.
洪巨平 《今日浙江》2009,(22):34-35
实施信访监督有利于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内容,有利于落实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信访处理作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已经明确了信访处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是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提高涉检信访效率的重要制度性规定,但其却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矛盾和执行不到位的现实问题。目前亟待从提高涉检信访工作的立法层级,明确区分涉检信访中的涉法涉诉性质信访和行政性质信访并加以区别对待,以及转换涉检信访终结的执行机构等三个方面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信访制度曾在沟通政府与群众以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信访制度的一些缺陷开始凸现,其发展遭遇困境。通过研究信访及信访制度的产生、功能及发展困境,力图找到信访制度的瓶颈所在,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橄榄型信访结构是指解决某地重大难缠信访问题的数量以省辖市信访机构为中心向上下两级信访机构逐级递减的信访机构构建模式.它紧扣信访这一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与利益救济的特点,彰显国家与省级信访机构的宏观监控职能,强化并突出省辖市信访机构在处理地方重大难缠的信访问题上的地位,既可以有效地解决信访问题,维护民众利益,又可以避免现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来,我国的法制和信访制度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使得我国法制建设与信访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今部分群众多择信访少问法律的现象比较普遍。正确引导群众既信访又信法,建立群众信访与信法的双信机制有着现实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公安机关开展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活动以来,治安系统各部门积极行动,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据统计,在群众的信访问题中,办理治安案件引发的信访问题占了公安机关信访案件的很大比例。因此,分析因办理治安案件引发信访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对于进一步规范治安部门执法行为、加强办案指导、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访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正以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作为人民群众主要的信访受理机关,应完善公安信访工作“一个体制和三个机制”的建设,即理顺公安信访体制,建立健全信访问题的预警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日益突出的信访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消极因素。信访困境的产生,是长期以来种种社会问题积淀的集中体现,其产生的根源涉及经济与政治体制、民意表达与纠纷解决机制、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等多方面。信访制度必须进行法治化改革,宏观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微观上应改革现行信访体制,健全民意表达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彰显司法权威.维护信访权与惩治滥用信访权并重.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4,(1):86-86
陈娴灵、杨光琳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涉诉信访的无序与失范带来“信访”不“信法”的恶果。探寻涉诉信访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其归属于人治范畴而与法治不合,同时又与司法终局性原则相悖而不具有正当性;考察涉诉信访的运作机理,其具有行政性的特征,且发挥着救济的功能,呈现异化倾向,急需矫正。  相似文献   

19.
张军 《云南人大》2007,(11):43-43
沾益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信访监督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使一批信访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今年上半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5件次,办结72件,有3件尚在催办之中,办结率达到96%,基本上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维护了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的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访是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特殊的人权救济方式和制度。它经历了“革命信访”、“动员信访、”“拨乱反正信访”、“安定团结信访”、“维护稳定信访”多个演变阶段。目前我国的信访制度已经进入到了“法制信访”的阶段。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的越级、重复信访、集体上访“洪峰”,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和改进我国的信访制度,使信访工作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是各级信访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侧重以信访制度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