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道17例经CT扫描或MRI证实的脑梗死后皮质性出血(CHI)鉴定.发现CHI发生于大、中面积脑梗死之后.CT表现在低密度灶周围皮质表面可见蜿蜒走行的高密度或等密度影,且可被造影剂进一步增强.MRIT1加权像其形态呈"脑回强化线样"高信号.MRI是发现脑梗死后皮质性出血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国南  吕凌 《法医学杂志》2009,25(5):370-37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与脑挫裂伤和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关系。方法分析112例DAI伤者的法医临床学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对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12例DAI伤者中70.5%为交通事故致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多见(60.7%),伴脑挫裂伤者80例(71.4%)。CT或MRI发现出血灶者90例。结论DAI多伴有脑皮质挫裂伤和原发性脑损伤,CT或MRI有助于法医学死因分析和伤残程度鉴定。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与脑挫伤的鉴别。方法 从81例重型颅脑损伤中选出15例符合继发性出血坏死标准的脑标本,另选15例脑挫伤标本作对照,两者均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分别作冠状、矢状及水平切面,用肉眼与光镜观察。结果 外伤性脑梗死常见于5个部位,即基底节(3例)、扣带回(2例)、对称性枕部楔叶回(2例)、枕颞外侧回(6例,5例合并有中脑桥脑出血)和枕回(2例);梗死均不在直接受力点或其对冲点,范围明确局限,呈楔形或类楔形,且与脑疲密切相关。镜下见梗死区高度淤血、出血及坏死;水肿,并有白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反应。大脑各叶的梗死,严重者累及全皮层与蛛网膜下腔,未见软脑膜破裂;神经细胞缺氧或缺血性病变明显。脑挫伤的案例,见受力点或对冲部位的皮质及皮质下髓质处出血,挫伤处脑回顶部的软脑膜多破裂,挫伤的脑组织可有挫烂。结论 外伤性脑梗死在法医学上习惯称为继发性出血坏死;它是由于脑疝和水肿压迫颅内血管而形成。外伤性脑梗死和脑挫伤,根据其与脑疝的关系、病变部位、软脑膜是否完整,以及其它组织学改变,二者不难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h内脑梗死CT值的变化与梗死时间的关系以及CT表现。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于梗死后2、3、4、6、8、12、24h进行头颅CT冠状位扫描。观察CT图像,测量两侧大脑半球对称部位的CT值,并求出两者的差值。结果线栓法大鼠脑梗死后最早于3h肉眼即可辨别梗死灶,其患侧CT值与健侧有显著性差异,且脑梗死健、患侧CT值的差值与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血管栓塞引起的脑梗死最早于梗死发生后3h即可诊断,并可通过脑梗死两侧CT值的差值的计算来推断脑梗死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王爱枫  张玲莉 《证据科学》2005,12(4):301-304
目的 探讨24h内脑梗死CT值的变化与梗死时间的关系以及CT表现。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于梗死后2、3、4、6、8、12、24h进行头颅CT冠状位扫描。观察CT图像,测量两侧大脑半球对称部位的CT值,并求出两者的差值。结果 线栓法大鼠脑梗死后最早于3h肉眼即可辨别梗死灶,其患侧CT值与健侧有显著性差异,且脑梗死健、患侧CT值的差值与时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血管栓塞引起的脑梗死最早于梗死发生后3h即可诊断,并可通过脑梗死两侧CT值的差值的计算来推断脑梗死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方法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CT和MRI影像资料齐全的DAI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和MRI两种方法对DAI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分析DAI病灶检出数量与法医学鉴定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26例经MRI检出DAI病灶787个,经CT检出DAI病灶32个,MRI对DAI病灶的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6例DAI鉴定的伤残等级数值与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r=-0.908,P0.01)。结论 MRI检查对DAI病灶的检出率较CT检查具有明显优势,可为DAI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Li F  Xu LM  Xie XF 《法医学杂志》2005,21(3):185-187
目的探讨生理性小骨骺分离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骨端撕脱性小骨折片的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怀疑骨端骨折而行法医学鉴定的案例,通过观察骨端游离小骨周边是否存在连续的骨皮质、小骨片相对侧表面是否有连续的骨皮质和局部软组织肿胀情况,并结合损伤机理考察骨折形态。结果21个案例中,6例游离小骨片与相对侧骨表面呈锐利的骨折线,并缺乏连续的骨皮质,周边可见软组织肿胀,考虑骨端撕脱小骨折;15例游离小骨与相对侧骨表面存在连续性骨皮质,考虑为骨关节端永存分离性小骨骺。观察游离小骨周边和相对侧骨表面是否有骨皮质,高分辨CT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观察小骨周边相应的软组织肿胀,MRI较好。结论通过对骨端游离小骨详细的影像学观察,有助于鉴别骨折与生理性小骨骺分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24h内实验性脑梗死CT值及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以间接推测脑梗死的发生时间。方法参照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在不同时相点进行头颅CT扫描,测量右侧脑梗死和左侧未梗死区脑组织的CT值并求出两侧的差值。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测脑内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6h组大鼠CT平扫均有明确的脑梗死灶,梗死与非梗死两侧脑组织CT值的差值与梗死时间呈直线正相关,GFAP表达与梗死时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管栓塞引起的脑梗死最早于梗死发生后6h可以诊断,并可通过脑梗死与非梗死两侧CT值的差值计算及GFAP表达变化来推测脑梗死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subduralhygroma,TSE)又称外伤性硬膜下水瘤,是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CT、MRI的普及,TSE的发现有增多趋势。而TSE演变为硬膜下出血,临床报道较少,笔者曾鉴定了1例外伤性TSE演变为硬膜下出血的案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某女,76岁,于2003年8月31日被他人用镐头击伤头部,伤后病志记载:神志清楚,右顶部肿胀,见两处裂口,一处长约5.0cm,边缘不整,深达颅骨,另一处长约2.0cm,边缘不整,深达帽状腱膜,两处均未触及骨凹陷,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CT示左侧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皮下血肿。诊断为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男,52岁,某日11时许,在工地做工时不慎被输电线击中颈部左侧而摔倒,于12:55被送至某县人民医院就诊。患者主诉右侧肢体活动受限1 h,CT检查诊断为"第6颈椎椎体向前轻度滑脱"。入院后于16时许出现语言障碍,21时许转入某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入院CT检查考虑为脑梗死,予对症治疗。伤后第2天MRI检查提示左侧大脑半球大片状急性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时间进行探讨。方法对40例定期复查的肋骨骨折鉴定案件的CT表现和时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26例被鉴定人外伤后2、4、6w CT检查所见的肋骨骨折部位数量有增多趋势,外伤4w后检查所示骨折部位数量趋于稳定。复查发现的肋骨骨折有79.3%表现为肋骨内侧或者外侧局部轻微的骨皮质断裂不完全性骨折,20.7%未能观察到骨折线,仅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和骨痂生长。结论对肋骨骨折鉴定案例,在外伤4w后复查CT再进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可以有效避免损伤认定发生遗漏或鉴定意见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2.
MRI在膝关节细微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细微骨折的MRI表现及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4例经MRI诊断并经CT及临床证实的膝关节细微骨折的MRI表现,并与CT和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24例患者中X线仅检出2处骨折,CT检出27处,MRI检出31处骨折;其中MRI诊断同一患者2处以上骨折共有5例。所有骨折均无明显分离或错位,T1WI STIR和FE-T2WI序列是显示细微骨折的最佳序列。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膝关节细微骨折,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法医学鉴定中,对颅脑损伤进行明确的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具有独特的优势。MRI可以清晰显示脑的三种基本组织,即灰质、白质与脑脊液,能分辨出脑干内的灰质核团,不受骨质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清楚显示幕下和脑干的损伤。随着MRI技术的进步,已证实MRI对于脑细胞微结构的损伤,特别是弥漫性轴突损伤、胼胝体损伤、皮质及皮质下灰  相似文献   

14.
法医学鉴定中,对颅脑损伤进行明确的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具有独特的优势。MRI可以清晰显示脑的三种基本组织,即灰质、白质与脑脊液,能分辨出脑干内的灰质核团,不受骨质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清楚显示幕下和脑干的损伤。随着MRI技术的进步,已证实MRI对于脑细胞微结构的损伤,特别是弥漫性轴突损伤、胼胝体损伤、皮质及皮质下灰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癫痫的法医学鉴定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L 《法医学杂志》2001,17(1):25-27
为了探讨颅脑损伤后癫痫的法医学鉴定要点,对 21例颅脑损伤后癫痫出现发作者进行了现病史、既往史调查,并结合临床脑电图( EEG)及 X线片、 CT片、 MRI片等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现外伤后癫痫常继发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多以晚期发作为主,其发作性质决定于颅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头皮 EEG和 24小时动态 EEG证实有异常癫痫样波存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定性分析。结果提示:外伤性癫痫法医学鉴定必须以掌握外伤史及既往史为基础,结合 EEG、 CT、 MRI等检查方可作出正确鉴定。  相似文献   

16.
脑基底节区血肿多见于高血压自发性出血,急性期有约55%的患者,其CT横断面显示为典型的“肾形”高密度影,具有相当的特征性[1]。在法医临床检案实践中,有时遇到头部外伤后CT显示基底节区“肾形”高密度影的案例,需要鉴别出血及其成因,特别是头部外伤后一段时间才行CT检查发现血肿影像。本文作者对6例脑外伤后CT显示基底节区典型“肾形”高密度影的CT征象及法医学鉴定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形态及不同时期血肿密度变化的认识。1案例资料6例头部外伤伤者均为男性,年龄42~55岁。拳击致伤3例,木棍击伤1例,砖块砸伤2例。6例伤…  相似文献   

17.
曹杰 《法医学杂志》2004,20(2):127-128
随着CT和MRI在临床的普遍应用,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现逐渐增多,但外伤引起者少见报道,现将笔者在检案中遇到的1例介绍给法医同行。1案例某男,25岁,农民,既往体健。一次纠纷中,被人从面前搂住颈部,另一人击打其背部等处,自述在挣扎后曾昏迷2min,醒后即感头晕、头痛,伴呕吐2次,被送往医院并住院治疗。入院1d后自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验显示无异常。入院第3天查头颅CT示:左基底节区有一1.0cm×0.8cm大小软化灶,边界清楚;诊断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7d后查体见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并伴有轻度感觉障碍。2个月后复查…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脑腔隙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蔚  李寿卫 《法医学杂志》1998,14(3):183-183,189
外伤性脑腔隙梗塞(TraurnaticCerebralLacunarIn-.farehon简称ICLI),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既往由于诊断技术受限,致使对本病认识不足而长期误诊。近年来,随着头颅CT扫描和MRI检查的普及,使得该病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1概念所谓脑腔隙梗塞是指脑深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而引起的脑深部小软化灶。病变直径2-20mm,表现为多发、不规则的空洞形成。部位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和丘脑等处,但经头颅CT扫描的约运动性偏瘫患者中。脑皮质梗塞和脑腔隙梗塞几乎各占112,说明脑皮质亦可发生腔隙梗…  相似文献   

19.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杨某,男,49岁,2018年7月2日因摔倒致头部受伤,伤后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至当地医院予保守治疗。头部CT示:右额颞部硬脑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7月10日,杨某因"意识障碍加重伴右侧瞳孔散大"转入某军区总医院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术",术后气管切开、留置导尿、重症监护、鼻饲饮食,术后复查头部CT示右颞枕叶及左枕叶脑梗死。  相似文献   

20.
骨挫伤是指外伤所致骨髓出血、水肿和骨小梁的细微骨折,没有骨折线和骨变形。因此一般X线和CT不能显示挫伤骨的骨质异常,由于磁共振成像(Magu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应用,使骨挫伤的诊断变得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