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种关系     
朋友关系。英国著名的《金融时报》,用篡改的名句来概括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天涯若比邻,海内无知己。”凤凰卫视的评论员石席平深有同感:“过去在饭桌上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己少!”李敖也有惊人之语: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该是错了;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才是对的。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麦霸 表弟是个超级麦霸。那天,他喝了点儿酒,已然唱到旁若无人的境地。我凑到表弟身边小声提醒他:“也让其他朋友点点歌吧。”  相似文献   

3.
我对一位朋友说,我要用你MSN上的签名“‘老干妈’炒一切菇”做篇名写文章;另一位朋友马上叫起来:“真的啊,真的啊,我也有名言的。”  相似文献   

4.
朋友最近买了一辆100多万元的好车,只要有活动,哪怕只有三四百米远,也要开着它。朋友是苦中出身,现在做了老板,开了豪车,本想多听些他人的赞美。说也怪,别人似乎并没有将他的新车当回事,即使他有意识引导,别人也常常转移话题。我问朋友:“你想知道原因吗?”朋友说:“想知道。”我告诉他:“当你将好车开到那些老板们中间,人家可能出于好奇问一问性能、价格;当你将好车开到穷人中间,人家只会认为你是在炫耀,穷人是无钱买车的人,他们的生活跟你不在同一种水平线,你喜欢的东西他们未必喜欢,你追求的东西他们未必会去追求。”朋友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5.
张艺谋说,关学曾为我的《有话好好说》增色不少; 关老爷子在央视的“综艺大观”、“曲艺杂坛” 常露脸; 一次,在王刚主持的“朋友”栏目中,演员傅彪怯生生地问:关老爷子。我也想学北京琴书,当您的徒弟成吗? 关老爷子说:北京琴书是我的“心头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酒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传说仪狄造酒,也就是说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就有了酒。以酒庆祝,以酒浇愁,以酒待客,以酒会友,酒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以酒切入的诗文名篇,数不胜数。曹操气度豪放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清照优雅闲适的“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王维情深谊长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最具代表性的恐怕要算李白的《将进酒》了:“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然而,最早关于仪狄造酒的文字记载却是这样的:“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  相似文献   

7.
秋雨 《今日海南》2007,(12):48-48
生活的脚步总是来去匆匆,一转眼,来到海南岛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来,一直蜗居在海甸岛。这也是常被朋友讥笑的“靶子”:树挪死,人挪活呀。十六年来,几乎一直在跑“两点一线”:从工作单位到海甸岛。单位是我谋生的地方,人生必须有一个饭碗;海甸岛是我起居的地方,饭碗每天在此端起。所谓安居乐业,大抵如此。在一个地方居久了,“爱屋及乌”的事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8.
善待妻子     
记得今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一位朋友偶然问我:“你在家中同妻子打过架没有?”笔者肯定地摇了摇头。另一位朋友又接着问:“你们没红过脸么”,我又道了声:“没有。”听到一个又一个否定的答案,两位朋友颇为大惑不解。或许朋友的咋舌是正常的。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  相似文献   

9.
林剑 《两岸关系》2008,(5):70-71
山东人喝酒与山东人的性格一脉相通:率真、耿直与好强。山东人操守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酒文化:好酒,礼酒还斗酒。对于这种文化现象,东西南北评判不一:有人说,山东人喝酒“真热情”,痛快得真爽;也有人说了,山东人喝酒“太热情”,令人受不了。  相似文献   

10.
我赢了冠军     
这个题目,是从下面这则幽默中提炼出来的:维克多遇见从文化宫出来的一位朋友,他问这个朋友:“你玩得怎么样?”朋友回答:“玩得很好!我打了网球,下了象棋,既赢了象棋冠军,又赢了网球冠军”。“你打网球,下象棋都很行吗/’“我和网球冠军下象棋,赢了他;后来又跟象棋冠军打网球,我又赢了他”。这个幽默给人的感悟颇多。其一,冠军并非全“冠”,冠军只“冠”在某一方面,而木是事事处处都‘冠”;其二,“弱军”不是全弱,一定有胜过冠军的地方,只要避人之长、弃己之短,战胜冠军并非没有可能;其三,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冠军…  相似文献   

11.
前年的《中国青年报》上,曾有过一场引起很大反响的“母女对话”。缘起是一篇孩子口吻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其中有这样的要求:“我需要帮助,也需要独立”、“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算一篇小小的独立宣言了。  相似文献   

12.
酒话     
酒话,酒后之话。今夜无酒,却题之“酒话”,一是所言皆为与酒有关的话,二是期许其为“真言”。多少年来,我一直把酒当朋友。它的或纯白或橙黄或粉红的色泽,它的或馥郁或清淡或绵长的香味,它的或辛辣或甘甜或凉爽的口感,都曾使我感到亲切。我一度看它是传递友谊的使者,倾诉苦乐的知音,培植个性的养料。但现在我知道,我太单纯了,而酒却太不单纯了。就体质而言,我不是善饮之人。善饮之人,“下水”好,底子厚,八两一斤不在乎。我则不然,通常白酒一两就有反应,三两就找不着北,半斤就扶着墙走。但一旦跟朋友坐在酒桌前,我就不知…  相似文献   

13.
说“我”     
“我”是自称之词,关于“我”的文章不易作。讨巧一点的写法是多作“自我批评”,或许能有一点可读性。作为文者有时候为了阐述某一命题,往往是“一根筋”,“认死理”,只知道一门心思地“我行我素”。故而,此文就极有可能走上“自我爆炸”之路。  有位朋友告诫笔者:“待人接物中应该尽量少用我字”。此事平日不太留心,一经朋友提醒,便立即能回忆出某些人张口倾泻而出的用词:“我认为……”“我明确告诉大家……”“我早就说过……”“我打过招呼了……”底气很足,十分硬朗;听来确实不够谦虚,有倨傲之态。这位朋友还说,中华民…  相似文献   

14.
帮忙     
蒋廷松 《当代广西》2008,(16):57-57
一天,与几个朋友在一起玩麻将。一个朋友问我:“你儿子工作了吗?” 我说:“工作好几年了,他在芳塘乡村级建设规划站工作。” 朋友说:“为什么不调回城里?”我说:“我何尝不想?只是没有门路。” 另一个朋友李先生说:“城建局李局长是我叔叔,我可以帮这个忙!” 我满脸惊喜:“那就太感谢你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曾把他的健康之道概括为:“动为纲,抑喜怒,少量酒,多吃素。”他还把徐特立的养生之道概括为“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心情舒畅,劳逸适度。”   朱德一生经历了众多艰难曲折,但一直身体健康,活到 90高龄。他的养生特点是:胸怀宽广,气量过人;坚持锻炼,风雨无阻;勤奋俭朴,喜欢劳动;爱好广泛,兴趣高雅。毛泽东曾称赞他:“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邓小平在 80岁那年,回答德国总理科尔提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时说:“没有秘诀,我一向乐观。”他还对人说:“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首先顶着。”邓小平业余时…  相似文献   

16.
编者絮语     
一线写真,传播一线真实的声音;记录一线保安员真实的生活;展示优秀班队及基层干部的风采;交流班队长工作方法。本栏目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小栏目,真诚希望通讯员朋友、一线的保安战友踊跃投稿,参加到栏目中来。  问题大家谈:交流您在各类执勤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为难事”、“麻烦事”。  生活实录:记录基层保安队员真实平凡而动人的生活。  得“法”则灵:交流保安队、班组在学习工作上的举措与经验。  党团生活:介绍基层党、团组织建设。编者絮语  相似文献   

17.
老姜戒酒     
常言道:“戒烟容易,戒酒推”,老姜——这位“宁肯缺一顿饭,也不肯少一口酒”并时常张扬“我与酒有不解之缘”的人,居然始料不及地戒了酒,这实在令周围的人惊诧,成为小小海岛上一则不大不小的新闻。老姜何许人也?他是县冷藏加工厂的大库保管员,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平日酒杯不离手,加上脾气倔犟,爱叫真儿,人送外号“老犟”。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儿子说要去考公务员,老姜听罢,呷了一口酒,慢条斯理地说:“唉,算了吧,我看这考试只不过摆摆形式,走走过场,这样的‘好事’,还不够拉关系、走后门那些人的,能临到咱门下?”老姜嘴…  相似文献   

18.
结朋交友费思量刘绍楹人生活在群体社会中,谁也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同样叫朋友,也有真假之分,好坏之别。夜幕下北京站前的黑车司机,见到提着包走路的人常常也一脸微笑地招呼:“朋友,要不要车?”这时你千万要小心。如果真的坐上这样“朋友”的车,你就离挨“宰”不...  相似文献   

19.
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人们喝的不是酒,而是感情。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是多少”……在这种酒文化的熏陶下,公务接待、亲友聚会、职场交往都离不开酒。而劝酒与逼酒似乎又是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酒桌上盛行的是“酒不喝醉,感情未到位”、“酒不喝深,办事不放心”,有报道说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公布的十大消费陋习中,“过分劝酒逼酒”的不良酒桌文化就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20.
赵畅 《江南警界》2003,(2):15-15
日前,与一位当警察的朋友聚谈,谈到社会监督多、警察难当时,他说:“谁让我是警察呢!”初闻,不解;久悟,颇觉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