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帆 《前沿》2005,(8):118-120
“天人合一”观念是儒学中的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和谐观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厚的理论价值。尤其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创新的原点亦不外乎此。“天人合一”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境界观和“天下为公”的终极理想目标具有不可估量的启发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中继承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来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以及国家和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由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而社会的"历史积淀性"、"时代蕴含性"等特征,社会不但具有社会政治个体化的需要,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充当着满足个体政治社会化需要的"供给者"。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中"供需关系"的疏离甚至脱节,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这一现状必然要求从"新供给"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论先进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我们在认真学习这一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关键是实践这一重要思想,将其作为新时期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动指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牢固树立这一思想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志健 《青年论坛》2005,4(3):43-45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本文在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要倡导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要坚持“教学做合一”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耀红  张磊 《前进》2005,(4):45-46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急剧变化,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新课题,我们还缺乏经验。在这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许多经验和教训。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其成功经验,这对做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完全必要的。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大都经历了一个经济发展———道德滑坡———道德回归———经济再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 ,同样需要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 ,并以此重新审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王彬 《理论月刊》2002,(8):10-1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论述,不仅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现阶段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立了目标。依照“三个代表”的精神,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向经济工作的战场,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思想保证;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理念及情感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使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的表现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 ,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 ,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 ,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面对“四个多样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 ,需要我们去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外部灌输的方法,这类方法的使用并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视域来看,不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弥散于受教育者的生活中,这样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于受教育者的生活,使他们在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受教育者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下,必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且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蔡立红 《桂海论丛》2001,17(3):77-79
文章提出了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方面 :一是在认识上 ,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二是在措施上 ,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三是在指导思想上 ,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四有”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1.
冉文伟 《理论月刊》2007,(8):171-173
社会资本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改造传统社会资本、构建现代社会资本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需借助于社会资本所提供的氛围和条件。因此,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把培育和建构社会资本作为思想政治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培养情感社会资本;增加学生、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互动,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区间的社会资本网络;密切学生和教师的联系,形成义务和期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郏凤华 《传承》2009,(24):70-71
探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观念和方法的义利结合,在观念上提倡义利统一的义利观并强调作为价值追求的"义"的重要性,在方法上建议实行义利结合的具体措施并强调作为实施手段的"利"的重要性。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段磊 《人民论坛》2014,(2):155-157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内大环境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从充分利用网络以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深入细致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邱玥  孔祥慧 《人民论坛》2012,(14):172-17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放性程度的逐渐加深,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带来强烈冲击,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倾斜。通过对儒道哲学体系中道德思想内容进行挖掘和整理,并将其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可以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两个范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科学化的必然选择。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既有共性更具差异性;从关系上来说,应当基于一种非线性的、动态的思维来审视两者的样态转换;从功能上来说,两者的比照有利于在理论上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构成,在实践上推进育人环境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情感的体验,渗透着审美的元素。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之间的内在联系,借鉴审美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吉锋 《理论月刊》2005,(1):133-136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表现为表现形式、载体本质、教育依据和教育要求、教育主客体地位、主客体特性、环体和介体上的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体现在教育目的、功能上的相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认清和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微教育"通过"微课程"、"微语词"和"微平台"等主要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具有官兵易于接受、便于参与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研究"微教育"在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赖于深挖当前"微教育"的开展现状,根据问题分析原因,并对"微教育"的应用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学思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武  王晓莉 《前沿》2002,(12):100-102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从人的本质出发 ,实现教育内容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 ;从人的主体性出发 ,实现教育方式由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 ;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 ,实现教育目标由培养片面的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转变  相似文献   

20.
唐志凤  宋剑 《前沿》2014,(13):62-64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只是对人性的假设。虽然如此,荀子所提出的“性恶论”还是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性。它强调人性天生就是恶的,人必须接受后天的洗礼和道德法律的教化,才能不断向善。而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倾向于“性善论”,从而忽视了“性恶论”背后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性恶论”的价值性,只有大胆承认并正视人性的恶,在此基础上,不断克制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通往人性的真善美,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