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支部生活》2008,(3):63-63
王国平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改革深化受文化影响愈来愈突出,至少体现为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实践文化三个方面。1.理念文化与改革突破。改革的突破需要思想解放、理念突破先行,这已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反复实践所证明。现阶段一系列深层次改革之所以难以展开,前提依然是理念桎梏,  相似文献   

2.
夏航 《党史文汇》2011,(7):63-63
2011年1月初,一篇名为《揭秘:滥杀红军将士的夏曦》的文章充斥各大媒体和网站。文章来源于《学习时报》和《书屋》两家相当重要的报刊。《学习时报》2011年1月3日刊载作者李乔的文章,题为《滥杀红军将士的夏曦》。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9):7-7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相似文献   

4.
刘亚洲在8月31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须从总体安全的大视角加以研究解决。这种大视角要求我们必须跳出某一领域的局限,特别要注意那些各领域之间交叉关联的边缘问题。这些边缘问题往往反映了国家安全的“短板”,难度很大,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1,(11):64-64
《学习时报》日前刊登刘益飞的文章说,所谓“党内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少”,主要指的是放到“桌面”上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三个原因特别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11,(10):60-60
《学习时报》日前刊登蔡辉明的文章提出,要警惕社会管理中的“内卷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1,(12):55-55
李海青在10月10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理解一种社会历史现象的关键是把握其发展逻辑。审视33年我国改革历程及其未来趋势,一条内在的发展逻辑今天已经相对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求贤》2008,(12):47-47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此,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有三个亮点。第一,明确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这意味着在今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会改变,并且强调承包经营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世声     
《党课》2010,(5):122-122
中国模式就好比一个医生,治理重症或绝症病人很管用,但要将这个病人调养好,让他长得身强体健却非其所长。——《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认为,中国模式也需要不断充实、调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9):58-58
康伟在7月16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沿用至今。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仍然是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这两个方面各自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所以关于社会矛盾的表述可作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马立 《广东党史》2010,(7):56-56
<正>反腐倡廉,制度当先。度是制之帅,关系反腐的生死存亡。付旭明在2010年4月21日《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指出,无度之制,执行就没有依据,就失去存在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2,(9):63-63
《学习时报》日前刊登马怀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本刊注)的文章说,在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增多、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法治的途径,通过司法的方式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各类纠纷。不能因为目前存在司法救济不畅、司法不公甚至司法腐败等个别现象而放弃司法制度,选择人治的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8,(10):59-60
张维迎在8月25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要理解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改革及其成就,我认为有五个转变最关键:第一,资源配置信号由计划指标转向市场价格。事实证明,用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远比国家计划更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经济决策的主体由政府官员转向企业家。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家的决策指向与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09,(5):52-52
沈士光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指出,财产申报制度的核心是公开官员的财产,公开官员财产的难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敢公开。少数官员家有巨额的不明财产,一旦公开就等于将腐败暴露在阳光之下,因此。他们千方百计阻扰财产申报制度的推行。  相似文献   

15.
王长江在9月14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治党问题是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党强则国强,党危则国危。治党务必从严,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基本道理。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这个“严”上出现了问题,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16.
椿桦 《廉政瞭望》2009,(11):32-32
日前,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刘日先生提出了一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新官率先公开财产观点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2,(5):59-59
马福云在3月19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近年来,有关“富二代”、“官二代”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社会阶层固化的言论不时诱发全社会大讨论。可以说,阶层不平等跨代际现象的出现,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关于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神经,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理论导报》2014,(3):1-1
正回顾前30多年的改革,基本遵循"先易后难"的路径。但今天的改革,已容不得改革者挑难捡易,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躲不开、绕不过、拖不得。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种趟深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9,(10):55-55
竹立家在8月10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公车必须改革,这是全社会多年来的共识。但公车改革既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和价值命题”。改革的意义不仅要算经济账,而且要算政治账,要从反特权腐败、反“官本位”意识、树立人民公仆形象、凝聚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公车改革的参照系不是假定以前的公车消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周妈的故事     
张鸣 《廉政瞭望》2012,(15):48-48
周妈者,湘中名士王闽运之老妈子也。一个能干、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没名,有姓。王大名士老年丧偶,却一直未能续娶,起居之事,全仗周妈。当时上海的《时报》刊有《周妈传》,说王闽运若无周妈,“则冬睡足不暖,日食腹不饱”。而天津的《益世报》则刊登王闽运言日:“周妈,吾之棉鞋大被也。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多少有点夸张.但大体不差。在长沙的时候,有人说,连拉屎都得周妈给他拿手纸。在某种意义上,周妈不仅是女佣,还是王大名士的枕边人,同时,也兼着王家的管家和王闽运的秘书。据王自己说,他的藏书凌乱,东一本,西一卷的。作文时需要考证引用,需要哪本书,学生找不到,周妈一检即得。这么说来,周妈还粗通文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