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曾听说过一个有关乞讨者尊严的故事。讲的是有位年迈的老乞丐在向一位年轻人乞讨时,只见这位年轻人轻蔑地瞥了老人一眼,掏出一元硬币,丢入旁边的臭水沟,傲慢地说:“喂,老鬼,还不快去捡起它?”老乞丐平静地说道:“先生,虽然我不过是一个乞丐,但请你明白,乞丐也有他的尊严。”听完这个小故事后,我不禁为之感动,为尊严而感动。不错,人应该都是有尊严的,而这尊严,应该是不分贫富贵贱的。就算你的地位再卑微,就算你不过是个乞丐,但是如果你维护了自己的尊严,那么,你也是一个大写的人。每次在电视里看到西方国家街头的那些拉小提琴的流浪者时,心中…  相似文献   

2.
做好机关后勤工作做到以下“三个必须”,对促进机关事务工作发展,更加有效地服务改革发展大局至关重要。一、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惑 一个人的事业心,就是致力于实现某种事业的志愿。一个人的工作责任感,就是努力干好自己份内事的心情,通俗地讲,就是看到工作没人干心不安,自己工作没干完心不安,负责的工作没干好心不安。  相似文献   

3.
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说是外星人分别降落到我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市民反映不一。北京是首善之区。市民的政治意识强.看到有“人”从天而降。便想到会不会是“美帝”派来的间谍?于是居民区里带红箍的老太太立即打了110.这个外星人便被带到派出所进行审查;上海是商业之都.面对这个怪异的天外来客.便有企业家认为“奇货可居”。打算投资修建一个外星人博物馆.赚他一把:再说这外星人来到饮食之都广州,正是霓虹初上、万众举杯之际.这个三分像人、七分像兽、既有骨头又有肉的家伙一到,举城为之欢呼:有毛的除了鸡毛掸子、有腿的除了桌椅板凳。我们什么没吃过呀?这又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清蒸好呢还是红烧好呢?  相似文献   

4.
反思一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既为一个个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堕落而痛惜,又为他们大肆受贿敛财的违纪违法事实而震惊。他们为何栽倒在金钱面前?留给我们一些什么深刻的警示和教训呢?我们如何把握自己,避免重蹈覆辙呢?我认为起码要做到“三有”、“一不能有”。  相似文献   

5.
镜心,是一种小画的名称。中国书画装裱有在画心四周镶加边框而不上轴的样式,也就是像将裱件装在镜框内的品式,叫镜心。“水竹邨人”呢?就是徐世昌。  相似文献   

6.
城市“新丐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主的话: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乞丐”是指那些“生活没有着落而专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这就意味着乞丐是因为生活没有着落,失去了必要的生活来源,只能靠乞讨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他们是需要同情和帮助的人。但是现在,漫步在繁华的都市,总会见到一些乞讨者在街头倘佯,向一些路人伸手乞讨。我们所说的“新丐帮”,指的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乞丐”。他们乞讨的原因不是因为穷困,“生活没有着落”,而是把乞讨作为一种生财之道,其中不乏好吃懒做之徒。本刊选择了几个大中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力图描绘一幅“新丐帮”的浮世绘。  相似文献   

7.
新论摘编     
题。他说,我们把民主政治叫做政治文明也好,政治民主也好,既然讲文明、民主,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和宽容。这是民主政治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现在民法典正在起草人格权法,人格权的核心就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宽容,就是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文化大革命”那种“以言治罪”了,这是很大的进步。仅仅有一种声音不是国家之福,这一点过去我们都看到了。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制度?我想,就是要建立有尊重和宽容精神的、祥和的民主制度,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摘自《学习时…  相似文献   

8.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驻足凝视一座石像的经历,当我们为眼前静态石像的完美或缺憾惊叹和惋惜之时,我们却很少想到其实我们自身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一座被到处流动展览的动态石像。前时读到一篇美国人写的小文,题目就是“生命的石像”,文中大概意思是:测验人的品质有一个标准,就是他工作时所具有的精神。假使他对工作,是被动的而非主动的;假使他对工作,没有热忱和爱好之心,而只觉得是一种苦役,那他不但不会有所成就,他本人的品格也会受到影响。工作就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看到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如见其人”了。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工作采取搪塞…  相似文献   

9.
清代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人做梦到了阎王殿,看到一个官员在阎王爷面前表白自己,说自己怎样当官不贪污,不要老百姓的钱财。阎王说:‘下贪不沾、不吃喝百姓的就是好官,那好,我在公堂上设一木偶,岂不是什么都不要,比你更好吗?”这个官员又说:“就算我没有功,但也没有过呀!”阎王说:“你只顾保全你自己,为避免嫌疑,怕把自己牵涉过去,对一些谋杀案件竟默不作声。该做的事,怕麻烦,就不去做,这岂不是负国负民吗?当官的没有功就是过。”这个官员哑口无言,挨了五十大板。这篇寓言虽然讥讽的是封建官吏,但在我们今天看来,仍…  相似文献   

10.
礼教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我们每个入的自觉,“为仁由己”。“仁”就是一个人具有同情之心、恻隐之心。但是“仁”更重要的含义是对自己的约束。孔子主张通过“礼”的教化,培养一种“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1.
于丹 《新东方》2009,(8):57-59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都关心财富,但是财富又关联什么?财富不是最终的目的,财富能给人带来幸福,而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财富和幸福不相等。有一些家财万贯的人也会忧心忡忡,有一些一贫如洗的人却会终身都洋溢着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很多答案都在我们心里。  相似文献   

12.
“城乡清洁工程”开展有半年时间了,然而,我们在一些地方仍然看到垃圾死角像割了的韭菜地,不久又长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3.
为自己喝彩     
常常看到那些如痴如狂的“追星族”为自己所崇拜的歌星、影星发狂喝彩 ,似乎忘了生活当中还有一个自己。其实人活在世上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喝彩 ,并不是要你陶醉自己、欣赏自己、崇拜自己 ,而且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为自己加油使劲 ,做一个真真实实的人。为自己喝彩 ,就是让自己的天平适当加一份砝码 ,让自己的生活有目标、有动力 ,能始终保持一种平衡 ,一种稳定。为自己喝彩 ,就是让自己深入五彩缤纷的生活 ,更多地接触社会 ,接受挑战 ,更多地经受一些磨难 ,使自己不但走出原来的自我 ,而且创造出另一个自己 ,使之变得坚强而不柔弱…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老话叫“医不自治,鉴不自照”,是说每个人在对待自己时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西方也有句老话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是说每个人看别人往往看得清楚,看自己就不容易了。其实,上面两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07,(8):45-46
近年来,一些人看到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日益开放的性行为等不良现象,就断言我国家庭道德状况在“严重滑坡”;还有人看到新的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意义的道德现象在出现,如男女平等、爱情的追求等,就认为整体道德状况在好转,在不断地“爬坡”。其实,两种观点仅靠枚举现象来作出结论都存在极大的缺陷。那么,当前我国公众的家庭道德状况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家:小家与大家“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几年前,一个叫做潘美辰的台湾女歌星,曾以这首歌打动了成千上万颗心。可见家之于人是多么重要!然而,“身在此山中”,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你究竟对自己和周围别的“家”了解多少呢?还有一种社会现象翻...  相似文献   

17.
2013年8月2日,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看守所内。气温高达摄氏39度。“香港风水大师”徐泓吴拿着起诉书副本有些焦躁不安。这是在他关押后一直想看到的东西,又是他极不想看到的,手拿起诉书,"他仍在问看守所管教:“我没有骗人家钱,都是他们自己要给我的。我怎么就成了诈骗罪?”其实,大师此刻仍在他自己营造的“角色”里。纵观他几年来行径,与其说他是一个“香港风水大师”,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导演”。那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8.
电影《天下无贼》里有一句著名台词:“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在口头上,谁都会洋洋洒洒地说一通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中,是不是每一个被选中的、在其位的都是人才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我们很多人都看到的,有一些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尸位素餐,这一类是庸才。另外一些人无德无能,仅仅是因为熟悉所谓的官场上的潜规则,善于拉关系,搞不正之风,结果走到了重要岗位上。而一旦坐到这个位子上,因为深知自己的今天“来之不易”,于是一边十分虔诚地投桃报李,一边挖空心思把自己的“投入”捞回来,这一类是“歪材”…  相似文献   

19.
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为官者当然也不能例外。按理说,生病住院,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前去探视探视、看望看望,也是人之常情。但如今,一些“探视”之意义似乎已不在“病”,特别是对一些大权在握的为官者更是如此。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单位以“探病”为由,巧妙地以各种方式向生病领导大慷国家之慨;一些人不远百里,甚至千里,借“探病”之名,行送礼之实。有时候,从一个病人的探病人数之众寡、频率之高低、礼品之轻重,你能窥视出该病人的职务之高低、权力之大小来。其实,一些人已是名为“探病”,实则直接或间接地行贿,…  相似文献   

20.
独乐与独醒     
所谓“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就是一下午静静地坐着,也能安然;所谓“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自己,那么,何不独自醒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