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试论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我国物权立法的理论和实践,在反思我国传统私人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国家所有权主体制度缺陷的基础上,运用法和经济学的方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具体的立法选择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权意义或宪法意义而言国家是统一的、唯一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民法意义上国有财产的所有权并不是统一的,国有财产的所有权主体也不是唯一的。拥有主权并不一定拥有所有权。主权或宪法意义上的所有权与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是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发挥着不同的规制功能。用主权取代所有权如上所述是行不通的,而拥有民法上的所有权也并不能说明就相关不动产拥有主权。相比较而言,公法法人所有权理论结合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人所有理论、政府的经济人角色以及财政民主的发展成果,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作为虚幻共同体思想的启示,应当说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有财产所有权理论在今天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全民是国有自然资源的最终所有者,然而,在实践中,作为国有自然资源真正所有者的"全民"却在国家所有权行使中缺位或虚置,其共同意志和公共利益在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中难以得到有效体现和保障。因此,要健全和落实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首先必须充分理解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主体的全民性及其意义,保障全民真正成为享有和行使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彻底解决国家所有权主体虚置所产出的问题,实现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宪法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4.
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那么理清国家所有和全民所有的关系是构建国家所有权一系列制度的基础。国家所有与全民所有的关系本质上是公共信托理论在自然资源配置领域的适用。公共信托理论本土化有着理论优势,物权债权二元体系能够很好地弥补双重所有权与衡平法基础的缺失,信托理论在私法领域的适用也能提供借鉴。根据公共信托理论,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其产权归属,从立法上确认国家所有权本质是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权,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要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并有审慎管理的义务。  相似文献   

5.
丁传希  刘晓娟 《工会论坛》2009,15(4):152-153
私营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能否得以良性运行并最终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和条件有利与否。宪法以国家最高法律的形态给其以定位,通过宪法规范赋予其相应的主体经济权利,由此也就引导并且要求其他法律规范也给予相应的保护。刑法是国家行使刑罚权的基本规范,但是,刑法对我国私营经济的保护存在的问题是显见的,集中体现在忽略私营经济应有的平等权益,片面保护国有财产。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刑事立法没有确立正确的保护理念。为此,笔者认为私营经济的刑法保护应确立宪政理念、民权理念和平等理念。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应当属于一种新型的总有权,新型总有权学说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际比较符合。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所有权主体的物权法虚位的缺陷。应当变革现行的集体土地登记制度和承包经营权方式,完善土地用益物权,以及所有土地统一为国家所有,即国家为土地所有权的唯一主体,以此来完善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海域国家所有权是由法律创设的而非先于法律而存在的权利,这种权利设定于近世大多数沿海国家的法律中。海域国家所有权的实质,是国家对海域这一有限资源、稀缺资源的垄断。法律上创设海域国家所有权,旨在以国家对海域的垄断阻止私人用海主体对其占有海域的控制,保障海域之上公共利益的实现。海域归国家所有的合理性,实质上就是国家对海域实行垄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应选择以<商事通则>为统率,以商事单行法调整具体商事关系的商事立法模式.在此立法模式下构建我国的商事主体法律制度,应当遵循保守与超越的基本理念,这是由于新时期我国的民商事立法模式和民事主体与商事主体的关系所决定的.<商事通则>中商事主体的概念应以商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为要素,超越传统商法中商人概念的确定模式;明确规定商事主体的消极资格,放宽对商事主体营业能力的要求,超越传统商法对商事主体资格的认定标准;在商事主体的范围上,以民事主体在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为基础,尊重我国的社会现实,不明确规定商事主体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论物权主体     
作为私法概念,物权主体应与民事主体相统一,在此前提下探讨物权主体的才具有法律意义。我国物权主体并没有超越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这三类主体范畴,国家作为具有公权性质的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在物权法上具有特殊主体地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城镇集体经济组织的具体主体类型虽有待进一步的制度改革加以确认,但就现实而言亦不能否认其物权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物权立法应充分考虑到不动产和动产的划分在物权保护中的作用、意义,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民法典中所有权类型的经验,采用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的所有权立法类型,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