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已成我国当务之急。要提高宏观调控质量 ,首要问题是确定宏观调控边界 ,而具体措施则有 :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多元化调控体系 ;实行制度化分权 ,巩固分级调控体系 ;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实行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 ;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将宏观调控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体制转轨期的宏观调控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提高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质量必须研究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体制转轨期宏观调控特征概括有5性:混合性、过渡性、耗散性、惧热性和外部性。因此,对策思路是,引导限制地方政府参与宏观调控的主体行为;强有力地推动发达地区政府转变职能;以改革深化提升经济及法律手段运用的比例;坚持过热性调控与过冷性调控并举,优化调控目标;遵循经济运行规律,消除外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我国的四次经济周期以及进行宏观调控的历史经验,对比四次宏观调控,得出以下经验:成功进行宏观调控必须讲求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心理预期,在经济理论上必须排除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和误导。  相似文献   

4.
宏观调控基本法对于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增长 ,以及应对WTO等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尽快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宏观调控基本法主要是一部程序性质的法律规范 ,其内容建议由总则、宏观调控资格制度、宏观调控权运用程序和法律责任四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5.
对宏观调控程序法治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日益彰显,宏观调控法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鲜有对宏观调控程序的研究。宏观调控程序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宏观调控过程中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必须遵守或履行法定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宏观调控程序法治化就是宏观调控程序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并且得以实施。我们有必要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和参与宏观调控的各方主体对宏观调控价值的追求,以正义的程序理念为指向,充分体现程序民主,建立起完善的宏观调控程序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金融体制的现状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必须实现如下转变: 一是中央银行的地位应由非独立性向相对独立性转变。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中心,是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但目前中央银行作为调控主体远未到位,诸多因素影响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权威和效能。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是中央银行独立性、权威性不够。鉴于此,应完善中央银行体系,赋予中  相似文献   

7.
我国宏观调控法治化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宏观调控法治化"这一命题的思考和研究意义重大而深远。文章以宏观调控法治化问题为主线,从宏观调控呼唤法治化、国际经验的借鉴、我国宏观调控的法治化进程、宏观调控法治化的要点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二者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要改革传统的计划  相似文献   

9.
当前广播影视业出现的娱乐化、同质化、庸俗化等问题,究其实质,政府在宏观调控上乏力是其中重要原因。从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我国当前的文化实践来看,加强宏观调控势在必行。由广播影视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揭示其后宏观调控的局限性,正视其宏观调控所处的体制基础及运行环境,认清广播影视业宏观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提出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构建和完善广播影视业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宏观调控立法的理论基础和法律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要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需要,本文从宏观调控立法的基本内涵、宏观调控立法的理论基础以及法律渊源等方面,对宏观调控立法的客观必然性和存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立法,必须充分认识其产生与存在的经济学、法学思想理论基础及其历史发展进程,并应结合我国的现实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法律,以期使我国的宏观调控立法更加规范、科学,使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不断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何伟 《理论前沿》2004,(21):11-12
我国这次宏观调控在执行政策的力度上,在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上,比前几次的宏观调控大有进步,避免了一次经济大起大落,已取得初步成果。为了使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具有预见性、科学性、效果性,应将宏观调节与宏观调控区分开,加强日常的宏观调节,避免事后的宏观调控。(一)宏观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离不开宏观调控。有市场,就有波动;有波动,就有调控。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统一于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和法律手段为辅,并妥善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产业政策、经济增长的关系,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革,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大数据的影响。在宏观调控决策领域,大数据使得宏观调控决策变得更加透明、民主,不管是货币决策还是财政决策都以大数据为基础。在此背景下的宏观调控决策法治化具有渐进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在宏观调控决策领域引入大数据,从立法完善、立法创设、机构协调等方面入手,保证宏观调控决策有效性的同时,着重保护数据的安全,以加快宏观调控决策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体现宏观调控的税法.但我国现行税法存在如下诸多问题:调控功能弱,具有较强调节功能的一些税种法空缺,调控体系缺乏协调统一,有违公平,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且片面追求多层次的税收优惠,与宏观调控相悖.针对以上缺失,我国应建立和完善体现宏观调控的税法.  相似文献   

15.
全面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央宏观调控决策的精神,要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首先,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要做到有“控”有“扩”;其次,要坚持适度原则;第三,要注重成效成本。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的综合协调制度对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在应对经济危机等特殊时期,更显重要性。我国目前存在部门法规不健全、缺乏监督制约机制等诸多问题,应从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设立宏观调控综合机构等方面来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的综合协调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宏观调控不存在何时结束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需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尽可能规避市场调节所出现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国家要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的前提是要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制或者机制。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比较建立在较为完整的经济法制体系基础之上。如此一来,经济法制体系方能确保导向、监查以及控制市场活动,从而贯彻落实诸多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相关的措施和行政措施。这同样要求国家强化宏观调控权的措施和力度。经济法制的关键内容就是经济法。因此不断完善和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体制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重点研究了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经济法的地位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法律上解决宏观调控权的问题,有助于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制度的形成,有助于在国家与民众之间建立和谐的调控关系,而这些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恰恰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就宏观调控权在渊源、权力配置、行使方面展开讨论,以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这是研究者毫无例外的共识。但应当如何实现这种宏观调控?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思路: 思路一: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农业波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比任何一个产业都要大。同时也是一个周期较长,且受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