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政府,大社会"视角下,法治水平提高,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主体性力量增长,社会对政府的诉求减少、监督增多,将会对社区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定位、功能发挥、自律管理和规范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考验着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社区非营利组织在"小政府,大社会"视角下面临的挑战,为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城市已全面进入社区时代。城市社区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城市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在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探讨了政府的角色转换及定位思路,以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市社区自治是在政府职责与城市基层社会有效衔接过程中形成的,其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是社区自治的主体,三者共同形成了政社合作的良性互动模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社区自治也经历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社区自治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期,随着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城市中的单位社会不断萎缩直至濒于解体,与此同时城市社区组织不断壮大,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社区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变化发展是社会整体变迁的映照。因此,对转型期的社区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是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在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的进程中却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文章以社会治理现代化为视角,剖析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存在的困境,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社区法制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叫它“市民社会”法制,与经济法制、政府法制并列于我国法律体系。加强城市社区法制建设是社会发展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探讨了城市社区法制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以及加强社区法制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佳 《行政与法》2021,(2):102-112
社会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我国城市单位社区是城市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探索城市单位社区治理模式有利于完善城市社区建设、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成都市L社区为破产企业单位社区,其治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社区再造为路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我国融入世界进程的不断深化,服务型、福利型政府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我国交错推进,公共权力开始大范围、大幅度的向社会转移。而社区作为一个市民交流的小范围熟人社会,逐渐成长为百姓生活的一个社会单元。而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社区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生活、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社会管制等诸多角色,从成长为现代服务型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而作为具有强烈教化色彩的社会化行刑方式——社区矫正,将其纳入我国社区治理的程式之中,不仅有利于犯罪行为人回归社会,而且也使社区市民生活更为融洽,从而得以有效的预防犯罪。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发展社区治理理念,丰富其内涵,将社区矫正纳入社区治理的范畴,利用社区的教育功能、交互功能、渗透功能,创建犯罪行为人回归社会的社会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区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职能。作为社会的社会基本单元,只有社区的"小和谐",才能带来整个社会的"大和谐"。文章对我国社区管理现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几点构想,以期对我国社区管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马楠 《研究生法学》2007,22(5):116-125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它既是国家治理活动的微观空间,同时也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基本单位。社区自治发展至今,已经基本完成了组织构建与制度成型这两个任务。迈入第三阶段的社区自治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制度和功能的良好运作,从而使社区自治完成由"被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变,通过良好的社区自我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治。本文阐述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基于社区自我管理的现实需要,形成的社区自治的多元参与治理结构与社区组织间平等协商的网络关系,以及居委会应如何在这一结构关系中扮演好"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11.
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功能的互补结合,包括养老内容、居住方式、养老资源的来源和提供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社区是政府、市场、家庭联系的纽带,社区居家养老在社区层面整合多种资源,构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实现部分家庭功能在社区层面的替代。基于"责任伦理",老年人固守着日益弱化的家庭养老,被动参与社区居家养老,限制了其服务范围的扩大和发展,家庭亲缘关系在社区层面的复制,以信任为核心的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是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于敏 《法制与社会》2013,(6):149-150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加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社区居民自治是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促进政府改善管理、重构权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单元。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在居民、社会.政府之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长沙市K区城市社区建设的考查,发现该区城市社区建设在社区基础、组织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安,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大课题,也是公安机关各级领导肩负的重大问题。社区是有一定的区域界限的社会,我们现在所指的社区是城市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一般是指以街道或里委为范围的社区,是小社区。抓住了社区治安这一块,就是抓住了社会治安的牛鼻子。公安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城市和乡村等基层组织在疫情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引发了许多潜在的问题。对待社区封闭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并完善政府的服务功能,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功能组织,以实现特殊时期社会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小燕 《法制与社会》2012,(20):223-224
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发展,我国城市基层正在实现新的变革.社区作为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基本单元和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功能更加突出.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对河北省各个市区社区建设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总结归纳出河北省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河北省社区建设尚存在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社区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社区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及社区成员参与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区法治既是国家法治建设全局中的重要领域,又是能够催生和促进法治的新生社会空间,社区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社区自身的特点属性、以及社区法治化社会实践,都带有法治社会建设"试验田"、"示范区"和"战略区"的特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金路  严丽 《政法学刊》2011,28(1):103-107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转型对社区管治与社区警务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使社区的管治环境、人际关系、管治方式和治安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社区实施的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中,政府管理是主导,需要通过完善的居民自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作用;居民自治是基础,只有在政府引领下才能充分实现自治功能。社会转型期的社区警务活动,应当立足社区履行公安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改善警务运行条件,建立和谐警民关系为社区建设提供治安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组织具有政府和市场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通过对绵阳市农民工市民化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工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率较低.虽然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意愿较强,但尚处于“半市民化”状态,因此,政府、城市社区和社会组织为其提供帮助与服务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希冀所在.以“小小鸟”个案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社会组织依托城市社区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提升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指导、帮助农民工维权并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与政府合作,争取政府支持;建立健全协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区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防止市场与公权力侵蚀的制度性保护机制以及独立于政府、市场之外的治理主体,在社区治理中具有环境适应、目标获取、整合与模式维护这四种功能系统。社区自组织作为社区内生、自治的组织力量是社区社会组织的最主要部分,但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尚无法使其承载起作为社区治理主体的上述功能。影响或阻碍社区社会组织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是社区组织发展的行政性资源与社会支持资源不足以及现行社区体制空间约束。为此,需要通过加强政府顶层制度设计、创新基层管理体制与促进社区基金会的发展等三条路径实现对草根社区自组织的赋权增能、嵌入性吸纳与持续性保障,以更好地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