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一民 《江淮法治》2013,(22):38-38
俄亥俄州法律规定.一个新婚男人乘飞机时必须携带自己的妻子。但如果他结婚超过12个月就不必了。堪萨斯法律规定.禁止在机场上打嗝.大概是怕打嗝喷出的气息太大.将飞机“吹跑”。而特拉华州法律规定,禁止在飞机上打喷嚏,估计是怕将飞机给“震下来”。  相似文献   

2.
念斌案将禁止双重危险问题摆在了公众面前.禁止双重危险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中普遍确立的一项原则,但在不同国家的贯彻上呈现出不同,具体体现在“第一重危险”和“双重危险”的界定上.确立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英国的一般禁止加例外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对禁止双重危险例外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例外情形下的重复追诉与再审需要程序控制与救济.  相似文献   

3.
由于禁止纵向垄断协议制度和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均针对经营者和交易相对人之间的纵向交易关系,所以在利用《反垄断法》对纵向限制进行规制时,会产生第14条和第17条的法条竞合问题.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如果限制行为符合第14条或者第17条所明确列举的行为类型,应适用该条文;如果限制行为未被第14条或者第17条所明确列举,应优...  相似文献   

4.
章法 《公民与法治》2014,(15):45-47
合同的缔结遵循自愿原则,当事双方可基于真实意思表示对权利义务的分配进行约定,但如果合同内容违反了法律所禁止的事项,合同自然就将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5.
2015年11月中旬,美国埃迪塔医疗公司表示,到2017年,通过修改基因的方法,可以帮助治疗人类的眼部疾病.如果该预想实现,意味着两年内将出现人类历史上首位转基因人. 埃迪塔医疗公司致力于通过修改基因帮助病人治疗先天性黑朦.最近,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卡特琳·博斯利在美国麻省剑桥市参加会议时表示,有信心通过名叫Crispr的最新转基因技术帮助患者治疗先天性黑朦.博斯利说:“感觉有点儿快,但我们是在以科学允许的速度前进.” 如果博斯利的设想实现,这将是转基因科技首次在人类身上使用.不过,美国目前是禁止修改人类基因的.所以,该公司需要通过卫生部门的特别许可才能如愿.  相似文献   

6.
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倩 《中外法学》2008,(1):117-134
<正>一、德国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概述德国的刑事证据禁止理论最初由Beling教授于1902在图林根大学率先提出,随后成为德国刑事诉讼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刑事证据的禁止,即如果调查取证程序损害了犯罪嫌疑人或证人的基本权利,那么这些证据不能在庭审中使用。德国刑事诉讼法设定证据禁止理论的目的,主要为了避免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加重犯罪嫌疑人和证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7.
网络中立管制的本质是要求互联网平等对待网络内容和访问者,其核心是“透明性”、“禁止屏蔽”、“禁止不当歧视”.网络中立管制面临着两难困境:政府如果听任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流量限制、付费优先权等差别对待行为,就会损害互联网的创新、平等、非歧视以及言论自由环境.但是如果严格监管,也可能损害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整体利益.美国围绕《维护互联网开放性指令》的合法性争议,集中体现了网络中立管制面临的法律困境.2014年威瑞森案及其后续发展表明,美国针对该困境的解决对策是:在经济层面采取“原则管制,例外不管制”模式,在非经济层面采取“言论提供者的言论自由优先于言论传输者”模式.我国也有必要引入网络中立管制管理差别对待现象,将网络中立管制的若干规则引入互联网立法,建立健全对违反网络中立行为的长效执法监管机制,限制运营商、网络服务商的信息言论审查权,强化平等透明的网络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8.
蒋鹏飞 《法治研究》2014,(4):107-118
欺诈性侦查合法性评价的法律规范系统的理想构建.要遵循“例外证成”分析框架,将概括禁止原则作为最为主要的前提性原则。在进行法律规范识别时,要分析欺诈性侦查行为是否违反了某项禁止性法律规则,以致不能推翻法律的概括禁止:如果未违反。要结合“综合全部案情”检验方法与其他原则,分析能否推翻法律的概括禁止,从而使其被认定为合法行为。《刑事诉讼法》第50条与欺骗性取证相关的部分,只宜解释为对欺骗性取证予以概括禁止的法律原则。而不宜解释成绝对禁止性法律规则。它可以作为对具体的欺诈性侦查行为进行合法性辨识的论证前提。  相似文献   

9.
据中新网消息:从今年8月初至12月底,河南省郑州市警方将集中开展娱乐场所专项整治行动。郑州警方将严查歌舞娱乐场所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行为,在歌舞娱乐场所营业大厅、包厢、包间内的显著位置,必须悬挂“禁止卖淫嫖娼”等内容和报警举报电话等标志。警方要求悬挂“禁止卖淫嫖娼”的标志,固然是出于能够减少该类现象的初衷,但是此举的效果却值得怀疑。因为警方如果严格依法执法,对卖淫嫖娼行为发现一起就处理一起,即便不悬挂此类标志,照样能够减少相关违法行为的发生:反之,如果警方执法不严、查处不力,这样的标志张贴得再多也不会产生多大的收效。由此可见,要求悬挂标志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检警在侦查过程中,收取的证据如果违反正当方式,那么得来的证据予以禁止。但该证据禁止的程度为何,放射效力为何?是否一概予以否定?著名的毒树之果理论如何运用到具体案例中?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国华 《法人》2011,(5):15-15
日前,《云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塑料购物袋规定(草案)》对外公布,该规定禁止云南省内生产、销售塑料购物袋,鼓励商家、消费者使用布袋等环保购物袋。如果得以通过,它有望成为全国首个"禁塑令"。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洗钱犯罪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大公害。针对洗钱行为日益猖獗的社会现实,1988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该公约将有关  相似文献   

13.
葛峰 《检察风云》2014,(14):9-10
近日和几位法官朋友小聚,聊天内容涉及法院微博建设。随后,话题逐渐转至法官个人开通微博问题。 据一位身在中院的法官介绍,他所在的法院禁止个人开微博。其他几个朋友所在的法院层级不一,对法官 开通个微博的态度各有不同:有的禁止,有的是不禁止也不鼓励,还有的是不禁止,但是如果开通个人微博,需要到人事(政治)部门备案。  相似文献   

14.
对“法不禁止便自由”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法不禁止便自由"的重新审视刘星"法不禁止使自由"是指:如果法律没有禁止,人们便可以自由选择行为模式,并且在选择行为模式后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从罗马法学时代开始,这一原则或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某些国家所接受。例如,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5...  相似文献   

15.
欧盟商标反淡化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商标反淡化理论起源于欧洲,欧盟(欧共体)1在统一和协调各成员国商标立法时.继受了该理论.《欧共体商标条例》第9条规定:"1.共同体商标应赋予商标所有人以下专用权:商标所有人有权禁止任何第三方未经许可在贸易过程中:……(c)将任何与共同体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使用在与共同体商标注册的商品或服务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如果共同体商标在共同体内享有声誉,且该标志的使用将无正当理由地利用或损害该共同体商标的显著特征或声誉."  相似文献   

16.
山寨现象的本质是自由模仿行为在权利垄断下的合法性问题。如果模仿行为不侵犯知识产权,则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禁止盗用原则是判断其合法性的关键所在。作为自由竞争的例外规则,禁止盗用原则聚焦于竞争关系中的竞争者行为,而非盗用对象是否受知识产权法保护,以维护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禁止盗用原则通过其兜底功能来矫正技术发展等因素导致的传统知识产权法对激励创新保护不足的现象,以协调自由竞争、权利保护和社会利益等。正当的自由竞争划定了禁止盗用原则的边界,而禁止盗用原则也体现了自由模仿的法律限度。我国的相关司法实践依《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的规定创立了禁止盗用原则。  相似文献   

17.
民事习惯是民法典编纂不可忽视的元素,但是当前民事立法对民事习惯的规定形式单一,过于概括.民事立法对民事习惯规范的应对应该是一个任意性规范、强制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共同作用的复杂规范体系,而其中禁止性规范是基础规范.通过具体考察分析复杂的民事习惯实践,结合禁止性规范中效力性禁止、管理性禁止的区分,就会发现对民事习惯的禁止应当是复杂的而非单一的“一刀切”模式,具体来说包括全部的效力性禁止、部分的效力性禁止、管理性禁止和不得禁止四种规范应对.同时为了表意的准确,禁止性规范表述上采用不同的规范语词也是必要的,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不得”、“禁止”、“不得禁止”等语词.只有细致地分析认识民事习惯的复杂性以及对其禁止的复杂性,才是对待民事习惯的合理态度.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专利法中专利审批历史禁止反悔、专利被许可人禁止反悔以及专利转让人禁止反悔这几种原则的区别以及各个规则的作用,指出对这几种不同规则适用的态度.提出就专利审批历史禁止反悔而言,应当得到普遍的适用,而对于专利被许可人禁止反悔以及专利转让人禁止反悔而言,则应当跳出合同法探讨其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禁止让与条款效力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债权人违反禁止让与约定而转让债权的效力,我国法律未做明确规定.从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立法、判例及国际公约之规定的比较法考察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则,即它们都将禁止债权让与条款对让与人的效力、与对受让人能否有效取得受让债权的效力及其对让与合同效力的影响三方面予以了区分.对此我国应予以借鉴,在未来的民法典债法总则中明确规定,禁止让与条款的约定不能对抗善意受让人,不影响让与合同的效力,但该约定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完全有效.禁止从权利让与的约定也应遵循同样规则.如此,既尊重了当事人的自由意思,又体现了保障交易安全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荒谬法律     
《江淮法治》2014,(2):40-40
正猫狗不准抽雪茄美国的伊利诺斯州扎伊恩市,法律禁止任何人将点燃的雪茄给猫狗或其他任何家庭宠物抽。法律同时规定,禁止人们对狗做鬼脸,否则将面临罚款、逮捕或监禁。乘机不准打喷嚏美国的堪萨斯一条法律规定:禁止在机场上打嗝。大概是怕打嗝喷出的气息太大,将飞机"吹跑";而特拉华州的一条法律却禁止在飞机上打喷嚏,估计是怕将飞机给"震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