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这三大历史事件,检阅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开拓研究视野和创新研究方法,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切实推动中共党史、中共革命精神史与红色文化研究,拟于2017年9月中旬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多学科视野下的红色文化资源暨纪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创建9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三大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因其组织和依靠力量不同而各有特色。一直以来,广州起义在宣传上以及在各种媒体的反映上,没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比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中发现,就当时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评述以及起义的作用和影响而论,肯定广州起义的要多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称赞广州起义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揭开了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序幕,开始进入工农兵三大力量联合革命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联合召开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研究现状与展望”学术座谈会。与会者回顾了三大起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畅谈了三大起义的意义,探讨了三大起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今后深化研究的设想。一、关于三大起义研究的现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事件发生后不久,党内即对其作出了评价,并从不同的角度总结过经验教训。建国后,结合纪念活动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纪念性的文章。1977年三大起义50周…  相似文献   

4.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晚年在中国共产党人和第三国际的帮助下,于新旧民主革命转变时期重新寻找革命途径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历史已经证明:三大革命政策,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正因为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确立了这三大革命政策,所以才建立了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统一战线,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如果没有这三大革命政策,根本谈不上国共两党的联合战线。尽管台湾、港澳和国外的一些学者或闭口不提孙中山的三大革命政策,或对三大政策的科学概念提出种种非难,但三大革命政策作为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重要体现,作为他晚年思想飞跃的主要标志,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其丰富的内涵。我国的史学工作者,以往对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八一起义无疑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八一起义是如何决定的?从起义的提出到最后的决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众多党史工作者和关心这段革命历史的群众。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档案馆将一批有关八一起义的历史文献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6.
正90年前,在湘南这块革命热土上,朱德、陈毅和中共湘南特委共同组织发动了湘南起义。这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而进行的规模和影响都较大的一次武装起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前的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党领导和发动的一次规模巨大的起义。它促成了后来朱毛两军的会师,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壮大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我党我军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爆发于1911年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是为策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而在北方采取的重大行动,是武昌起义“最得力之应援”。孙中山先生曾对滦州起义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革命先驱李大钊曾直接参与策动滦州起义。滦州起义对于推翻清王明的封建统治和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革命初期,联共(布)、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表现了这样一种思路:通过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起义,迅速占领广州,建立苏维埃政权,汇合广东各地的农民暴动,首先取得革命在广东一省的胜利。然后,再由湖南、湖北重新进行北伐,将革命向北推进,掀起革命新高潮。这种思路简言之,就是广东“速胜论”。为此,联共(布)、共产国际在中国土地革命初期的三大起义中,最重视的是广州起义,一度把占领广州,取得革命在广东的胜利当做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联共(布)、共产国际这种思路是脱离中国实际的,广州起义的失败,是这种思路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疾速转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南昌起义的枪声重又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正是南昌起义,将当时担任起义总指挥的贺龙与担任起义前委书记的周恩来两人的命运紧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他们出生入死,并肩战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征程上共同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其情感天动地,其谊泣鬼惊神!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历史上,广州起义是一次有争议的起义。在起义前就有该不该举行起义的争论。起义之后,党内又围绕如何总结、评价这次起义举行了讨论,发生过一些意见分歧。因为广州起义发生于八七会议召开4个月之后,中间经过了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失败,以及标志党内“左”倾盲动主义形成的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于是认为在革命低潮时不应该举行广州起义,甚至指责广州起义是“左”倾盲动主义的产物。考察历史,结论应该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八一起义无疑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八一起义是如何决定的?从起义的提出到最后的决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众多党史  相似文献   

13.
<正>1931年12月14日,江西宁都国民党第二十六军一万七千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宁都起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起义。宁都起义的成功,既为我军壮大力量提供了可靠的兵源,也为我党我军提供了大批的干部,从宁都起义走出来的外交家、军事家不在少数。下面按顺序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贺龙对党忠诚、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和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光辉的历史丰碑。举行桑植起义:创建湘鄂西(边)根据地南昌起义部队南撤广东潮汕地区失利后,起义军总指挥贺龙经香港秘密到达上海,开始谋划新的革命斗争,并多次向党中央提出返回  相似文献   

15.
<正>提及大别山革命斗争史,烈士姜镜堂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是安徽英山(今属湖北)党组织的创建者,是奠定鄂豫皖边区三大起义之一的六霍起义的重要领导人,是皖西第一支正规红军政治工作的开创者。他率部驰骋崇山峻岭,为开辟鄂豫皖根据地建立了丰功伟绩……就是这样一位战绩突出、功勋卓著的革命英烈,如今知其事迹者能有几人?笔者近日查询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29年6月29日,震惊全川的蓬溪武装起义在四川省蓬溪县牛角沟镇爆发。此次起义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旗帜,面对起义部队浓厚的封建性质和旧军阀习气,起义党组织尝试通过领导掌握军队、组织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等实践措施对起义部队进行改造,但由于起义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后、革命意识和理论水平不足、斗争策略选择失误而遗憾失败。此次对旧军队的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进行红军武装力量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简称"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和创造革命军队的开始。抚今追昔,90年后回看起义,充分认识"八·一"起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开创性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共产党的历史,形成对党的正确判断,认识到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代表着光明未来与进步方向,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金秋十月,枫红桂香,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访了郴州地区的凡处革命历史纪念地。在“湘南起义”的土地上郴州市东侧东塔岭上,苍松环绕着一座高28.1米(象征起义年月)的“湘南起义纪念塔”。它巍峨壮观,气势宏伟。阳光下,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塔名和肖克将军撰写的碑文熠熠生辉。今郴州市人民东路原“165部队大院”是当年起义总指挥部。几十年风雨变迁,遗址原貌虽不复存在,但当年朱德、陈毅等革命前辈艰苦创业、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却长存后辈的心中,化为建设“老区”的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郴州市这个历史上的小镇,已发展成有22万多人口、160多家工业企业、商业兴旺、高楼林立的美丽城市。新开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头一年就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革命时期,阜阳这座历史古城,有一批热血青年,在中共皖北特委的领导下,举行了“四九”起义,阜阳革命先驱张子珍、乔锦卿、周传业、周传鼎等烈士的革命业绩,多已见诸党史资料,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对同时代的马昌实的革命活动知之甚少。笔者经过多年查阅档案资料,访问知情人,发现马昌实1928年曾参与中共皖北特委和阜阳“四九”起义的组织与领导工作;在1929年被捕后的四年铁窗生  相似文献   

20.
巴黎公社是十九世紀无产阶級規模最大的一次起义,是历史上建立无产阶級专政的第一次尝試。这一“划时代的伟大革命”距今整整九十年。巴黎公社从1871年3月18日起义到5月28日失敗,一共只存在了七十二天。这“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七十二天的历史,給国际无产阶級留下了永远值得記取的革命經驗。馬克思在“法兰西內战”一书中曾对公社的历史經驗作了經典的总結,这个总結丰富和发展了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