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礼 《党课》2014,(4):123-124
在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和安哥拉边界的纳米布大沙漠中,生长着一种奇异的植物,名叫千岁兰。顾名思义,这种植物可以在干旱的沙漠中生活上千年。据科学家测定,最长寿的一株千岁兰已经活了2000多年。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有选择性地饮食,低热量饮食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低热量饮食真的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可以长寿吗?近日,由外国科学家朱莉·马蒂森领导的研究小组,以生命体征最接近人类的猕猴为实验对象研究"低热量食物是否能够长寿"的实验,在历经了23年之后终于有了结果,实验表明,采取低热量饮食的猕猴较为健康,但  相似文献   

3.
想长寿吗?科学家发现,除了基因和偶然性之外,生命衰老的每个迹象基本上都是受生活方式的影响所致。这里有20条简单的小诀窍,能让你的一生幸福长寿。  相似文献   

4.
我的住房梦     
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梦,如青少年时期有读书梦、大学梦,想当作家、科学家、画家等:成年以后有做官梦、发财梦、强国梦等:年老时有健康梦、长寿梦等。在我人生几十年的岁月中,也做着一个又一个的梦,但做得最多,圆得最美最灿烂的还是住房梦。  相似文献   

5.
2001年底,国务院批准长寿撤县设区,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设立“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给长寿带来了又一轮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重庆市最年轻的区,长寿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重庆市委、市政府对长寿寄予厚望,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重庆做出更大贡献;88万长寿人民也渴望提前实现小康。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不负众望,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提出了把长寿打造成为“重庆工业高地、旅游休闲胜地、城郊型农业基地和渝东物流中心”(简称“三地一中心”)的战略目标,规划并建设了事关全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和重庆晏家工业园区、桃花新城、长寿中心商圈、长寿湖旅游开发等八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善好施的人活得更健康、更长寿。美国耶鲁大学等三所大学对9700位居民进行了14年跟踪调查,三所大学得出相同结论:乐于助人者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男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通过改变基因的办法,使果蝇的寿命延长了一倍。由于人类同果蝇一样有着“长寿”基因,那么这一结果是否意味着人类的平均寿命有朝一日也能翻一番,从目前的平均 75岁增加到 150岁 ?  原来,这种“长寿”基因分布在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只要改变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那么果蝇的寿命就会延长一倍左右。   美国科学家将这种神奇的基因命名为“我还没死”。研究表明,只要人类能生产出与“我还没死”基因工作原理类似的药物,那么,人类不仅能实现长寿,还能控制自身的体重。 人类可能活…  相似文献   

8.
正巴渝名邑江津,是重庆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而且是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百岁寿星分布最均衡的长寿之乡。究其原因,在战祸连绵的古代,偏于西南一隅的江津县(今江津区),环境安定,少有战争,历来为避乱之境;江津历史上有5次移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之间的通婚,使得后代具有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平均每10万日本人中,百岁老人就超过15人。然而,人人羡慕的长寿在日本却并非幸事。据厚生劳动省研究小组的调查报告,在家看护人员4人中就有1人患有轻度忧郁症。当看护人员年龄在50岁  相似文献   

10.
地处南太平洋的斐济,人口只有60多万,迄今为止没有发现癌症患者,而且人均寿命长,因此又被称为无癌国和长寿国。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前往斐济,探访当地人的生活起居。有医学人士研究后认为,斐济成为无癌国与当地人喜吃荞麦有关。荞麦中含有某种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硒,具有抗癌作用。荞麦  相似文献   

11.
李辉  黄涛 《当代党员》2022,(Z1):70-71
<正>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臭气扰民情况基本消除,危险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位列全市各区县第一;长江干流长寿段等主要河流水质常年稳定达标;森林覆盖率达49%……这一系列耀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长寿区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所作的不懈努力。近年来,长寿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  相似文献   

12.
石阡是“中国长寿之乡”,有着丰富的长寿文化旅游资源。在打造长寿文化旅游升级版过程中,如何将长寿文化旅游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促进石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眼力太差     
刘燕敏 《党员文摘》2007,(10):23-23
德国人米尔今年109岁,据说,他是目前德国最长寿的男人。  相似文献   

14.
依靠科学,人类必定战胜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认识自然、依靠科学改造自然的最显著成果之一,就是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18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明牛痘预防天花;19世纪末以后,德国科学家贝林发明了血清疗法治疗白喉,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减毒菌苗免疫疗法,德国细菌学家埃利希创立了诊断和治疗传染病的“侧链学说”,英国细菌学家罗斯证实疟疾的传播途径,德国科学家多马克发现了抗菌的磺胺类药物,美国科学家布卢姆伯格发现了乙肝病毒,美国科学家普鲁西纳发现了疯牛病、羊痒病和人类克雅氏综合症的病因,法国科学家尼科尔发现了斑疹伤寒的防治办法……这些都使人类的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新中国培养的科技人才中,陈景润是一个代表,他堪称数学奇才,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他以传奇的人生和不朽的业绩,丰富和改写了数学历史;他曾经激发那代青年对科学最美好的情感,并把成为科学家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奋斗。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1年开始,罗甸县在申报"贵州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项目的同时,加大了长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文化内涵,拓展先进文化的视野,弘扬了长寿文化。在挖掘、整理和发展长寿文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水果和坚果、新鲜蔬菜加上有机肉类曾经共同构成了史前人类的食谱,而据英国《独立报》的一则报道,来自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和欧洲、美国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史前人类的食谱对人类机体而言是最完美的搭配.考古学证据显示,石器时代的人不会受到心脏病、中风、骨质疏松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困扰;他们没有肥胖症、过敏症或者高血压.因为他们的食谱中有大量蔬菜和水果,其中含有众多的蛋白质、叶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所有食物的脂肪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个新的千年的到来,人们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将面对许多新的东西。在这里,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在21世纪我们的身边将出现一些什么——21世纪的降温增寿法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医学情报资料指出,长寿学研究发现,降低人的体温,有延年益寿的作用。生活在寒带的人比生活在热带的人平均长寿10—30岁,每10万人中百岁老寿星的人数竟是后者的十几倍;人的血液在常温下贮存很快就会腐败,而在4℃的血库中可保存3周;断肢再植的病例中,离断的肢体必须冷藏才不致坏死。可见,低温对生命有利。那么,低体温为什么会长寿呢?研究指出,体温与基础代谢率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19.
陈芳媛 《当代贵州》2014,(14):26-27
正茶,既融入了神仙庙村的历史,又融入了村民的生活,神仙庙村的长寿现象也许与茶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中国长寿之乡——石阡,龙塘镇是全县百岁老人分布最多的乡镇。而神仙庙村是龙塘镇所瞎区域中长寿老人较多的村落之一,全村共2063人,100岁以上的老人1人,90岁以上的老人2人,80-90岁之间的老人52人,70-80岁之间的老人93人,70岁以上的老人148人,占全村总人口7.1%。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女兵,一个女八路,一个女英雄,一个功勋卓著的革命老同志。在这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山区小县,虽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她、了解她,但她身上的确又拥有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县——铜鼓县的多个"唯一"和"之最":她是这个县唯一的新四军战士,唯一的解放军护士班班长,唯一的曾荣立三次战功的女英雄;她的"之最",就是在她拥有这众多的"唯一"的同时,又是这个县目前最长寿的女人,最默默无闻的女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