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给孩子太多财富,会剥夺他们自我创业,享受成功的乐趣“幸福”这一古老的命题,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并遭遇“幸福陷阱”、“幸福指数”、“幸福政治”等一轮新概念的轰炸。人们如梦方醒般地重新认识与诠释“幸福”,其中奥妙耐人寻味。穷国比富国幸福?墨西哥《改革报》今年5月26日载文称,据民意机构对69个国家的研究,某些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远比公认的发达国家要好,如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坦桑尼亚等,均有5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而这一比例在德国仅为20%,在法国为31%,在堪称福利国家典范的瑞典为36%,在世界“一超”的美国为39%。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真谛     
毛志成的“幸福的真谛”一文对幸福的真谛有很多的感悟,提出不少富有哲理的观点,如:生活质量与幸福质量不是同一回事;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是一种自我感觉;丑恶的人绝难品尝到真正的幸福;彻底与“苦”绝缘的人,也绝不会追求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文汇报》刊出署名文章,分析了公民道德状况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某高校的一项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文章认为,两个100%看似奇怪,实际上正触及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现象: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标准。 这说明,不少人在公民道德问题上有一种“人格分裂”和“双重标准”:对各种不文明行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既深恶痛绝又身体力行。我们当前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难就难在人们不是…  相似文献   

4.
贾晋京 《党政论坛》2011,(12):25-25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前公布“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71%的中国人表示自己“生活艰难”,17%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困苦”,只有12%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生活美满”。这一报道在微博上不断转载,国内许多媒体也纷纷转引报道,甚至还加上了“中国人幸福感低于伊拉克人”的醒目标题。  相似文献   

5.
老郭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种不同的‘幸福观”’。日前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雷锋传人”郭明义则认为,存款多、房子大只供个人享受,不算幸福;如果用来帮助困难群众,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过于注重功利,他们认为:只有“得”才是快乐,才是幸福;而“舍”呢,就意味着痛苦。因此,一事当前,他们总是只想“得”而绝不愿“舍”。其实,在“得”与“舍”的问题上,隐藏着许多深奥的道理,值得我们细细探究。先说一个自然界的例子吧——以色列有两个被称为海的湖,一个叫加黎利海(又称太巴列  相似文献   

7.
王华 《学理论》2009,(18):20-21
“幸福”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有所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观”体系。幸福是最高善,是灵魂的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不在于消遣。完善的幸福是沉思。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诸如中等财富、健康身体、朋友等等。本文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两点思考:一是亚里士多德批驳了金钱幸福观,这对于当今社会有重要启示;二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使得幸福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段聪聪 《党政论坛》2010,(14):24-24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印度论坛上,一项最新民调引起与会两国官员和学者的注意。 论坛召开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了一项中印两国民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印度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是印度的“伙伴”,只有23%的人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敌人”。调查还发现,33%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团结就是力量,此理大家都懂,但怎么团结人,却值得研究。 近年来社会上有这么一种误解,认为一个单位凝聚力之大小,说到底取决于钞票之多少;只要“大团结”(人民币的代称)发得多,就不愁“团结”不了人。我认为这种观点非常片面。 首先,一个单位经营状况和职工收入水平怎么样,当然是构成该单位吸引力的重要内容,但决不是  相似文献   

10.
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大学生的政治观问题成为社会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不少专家、学者在一番深入研究之后,纷纷发出惊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中立现象已相当普遍! 据成都地质学院1990年调查,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评价上,有近60%的学生持“什么党来领导都可以,只要为人民谋幸福”,座谈和谈心同样表明这样观点的普遍性;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上,有近2/3的学生怀疑、甚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对资本主义制度发生了兴趣。其中有的学生认为可能是资本主义制度好,“中国不妨试试”;有的学生持“趋同论”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最终会走到一条道上来”;有的学生提出两种制度各  相似文献   

11.
徐培华 《民主》2013,(6):13-14
中共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中共十八大报告“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再到“中国梦”发展定位,诠释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中学任政治课教员已有36年历史,迄今仍代高二年级一个班的政治课。1984年,组织上让我任八中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我深感在新时期,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改革、必须加强。 当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学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现在青少年学生有许多优点,朝气蓬勃、勤于思考,但他们在成长中又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 1、在人生观问题上突出强调“自我”。许多学生认为,“理想”就是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幸福”  相似文献   

13.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被忽视或放弃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上的错位。笔者认为 ,主要有如下几种 :错位之一 :“矫枉过正”,不想灌输。“文化大革命”中的宗教式的灌输 ,曾造成教条主义思想泛滥和对领袖的盲目崇拜 ,最终形成了一场灾难。“文化大革命”后 ,又使一些领导干部抱定矫枉必须过正的思想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笃信灌输到放弃灌输。认为“土地到了户 ,不用党支部”,“合同盖了章 ,不用抓思想”,再也用不着“生产队里开大会了”。在这种错误认识指导下 ,机关和农村产生了一种反差现象——机关是“文山会海”,农村则连年“会荒”。有…  相似文献   

14.
王若望说:“我们对中国自己这个国家怎样一个情况也是模糊的,对它的认识也是错误的,认为有了共产党领导,就可以建立社会主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幻想”。又说:“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阶段的分析,整个社会发展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估计还要走一百年到二百年,而我们打了十年游击战争,就在天安门宣布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了,行吗?如果行的话,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一钱不值。这就叫主观唯心主义。结果怎么啦,弄得大家无饭可吃。弄得来也会饿死人啦。”在这里,王若望给我们设下了一个圈套,即如果认为马克思说过的人类经过五种社会形态,其中包括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理论是对的,那么我们跳过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错的;如果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对的,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一钱不值。非此即彼,似乎使我们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中有一种传统——认为政府是一个官僚机构,它不仅傲慢,而且还有自己的利益。它也不过是一个“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将政体划分为“良政”与“恶政”。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也可以区别两种不同的政府创新,即一般意义上的政府创新和打了引号的“政府创新”,前者为“好的政府创新”,后者为“不好的政府创新”。  相似文献   

16.
赵宝民在《青年研究学刊》1992年第1期著文指出,现在,以报考研究生热为标志的“学习热”正在大学校园里悄然兴起。据调查,在北大,约25%的学生要报考研究生。清华大学1990年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不到500人,1991年猛增到近千人。在北师大,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负责人说,1991年报考人数已由去年的900人增加到1400人。在陕西师大,某系一个宿舍的学生暑假都没有回家,为考研究生通宵达旦挥汗苦读。通常忙于考研究生的学生都是毕业班的,但近来非毕业班的学生学习热也逐渐升温。清华大学一位副校长说:“清华学生星期六晚上在教室的人数在3000人,而平时晚上的上自习率高达90%,清华的学风正在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宋杰 《学理论》2013,(7):55-56
我们普遍认为人的生命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一些人认为幸福就是财富。亚里士多德认为财富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它使幸福成为可能,却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是一种最高善,一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财富是满足生活需要的工具,是一种外在善。这种观点对当前我们追求幸福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秀丽 《党政论坛》2012,(21):45-4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葛晨虹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不论幸福的定义有多少种,对于幸福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快乐感受和体验这一点,是基本得到人类思想家共识的。”作为快乐感受和体验,幸福首先是主观的,所以对于一方百姓来讲,“幸福吗?”这一问题,普通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才是自身幸福与否的最终裁决者。  相似文献   

19.
劳动就业问题,是个世界性的大问题。在我们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过去八年城镇就业的成就 (一)8年安排6243万人就业。从1979年到1986年的8年中,全国城镇新就业的人员共达6243万人,约占全国城镇现有全部在业人员的47%。平均每年安置780万人。其中1979、1980年两年安置1800余万人,“六五”期间(1981—1985年)安置3640万人,1936年安置791万人。城镇待业率从1979年的5.9%下降到  相似文献   

20.
“感性”在早期马克思那里不仅只是一个知识论向度的日常经验性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存论向度的、具有“现象学视野高度”的哲学概念。从“何以可能”“何以界定”“何以展开”三个维度对该“感性”概念进行现象学阐释,认为“现象学视野高度的感性”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一种“体验”,而不是人的感性直观的一种“认识”。以此“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为线索,认为马克思哲学开启了“双元”变革:在本体论上,由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实践”就是作为人的一种最始源的生存情态——主客体之间本源性的一体性、对象性关联;在认识论上,由符合论的真理观转变为实践自明性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