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纲举而目张,法立而政行。建立新中国的诸多准备工作之一就是起草具有临时宪法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此,忙于筹备建国事宜的毛泽东与周恩来组织相关人员对《共同纲领》进行撰写,并亲自修改、加工,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周恩来在制定这一历史文献的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作出过巨大贡献。他不仅主持制定和亲自起草共同纲领 ,而且还对民主人士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统战工作 ,为共同纲领制定的顺利进行 ,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共同纲领》的全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的总纲规定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开始国家任务是建设新民主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那么,《共同纲领》为什么没写“社会主义”呢?  相似文献   

4.
边树军 《世纪桥》2005,(8):11-13
亲自布置中南海的修建事宜党中央决定中央机关搬迁北平.周恩来副主席担负着筹备建国工作,便和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带着统战部的同志,率先进驻中南海。为了新政协筹备会如期举行.为了起草共同纲领,周恩来好几天把自己关在中南海勤政殿.通宵达旦地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明钢 《党史纵览》2009,(11):44-44
2009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及《共同纲领》制定60周年。最近,笔者看了一些相关的论著,发现许多作者都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新政协”或“新政治协商会议”。比如,杨亲华的文章《新政协诞生纪实》(《党史天地》1994年第8期)、吕虹的文章《论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鲁振祥的文章《毛泽东与新政治协商会议》(《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3期)等。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质、具体国情以及事物矛盾双方的地位状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以及中共与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的地位状况,正是建国前夕中共解决民族资产阶级存废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中共对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存废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重大决策,并将决策写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①;“中华…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6月至1950年12月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周恩来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做了大量纷繁复杂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主持起草和制订《共同纲领》,并对其中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大量修改和丰富;正确处理新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有序推进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整顿、恢复和改革工作;重视吸收民主人士与党内外专家参与决策;举荐陈云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事实证明,这些工作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工农业生产的有序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军莲 《党史文苑》2012,(12):31-3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周恩来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和制度创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主持制定和亲自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二是卓越的组织工作,三是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一直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但随着政治建设任务的加强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制定宪法以代替《共同纲领》就成为当时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1952年底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后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在1954年9月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似文献   

10.
黄琨 《中共党史研究》2013,(10):120-122
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一批专著最近陆续出版,其中包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扬勇撰写的《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全书围绕一份仅6000余字的历史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解读出了40多万的文字,引起笔者阅读的兴趣。读完后,感到该书有如下三个比较突出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