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春龙  郎玫 《前沿》2011,(7):38-41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治理变革的三十年。文章试图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观点,寻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治理变革的制度根源。透视三十年来中国政府治理变革过程,可以发现,中国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前提是党的领导;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基石是市场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市场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保证政府治理变革顺利进行的必然选择,此外,能否产生有效的社会制度对政府治理变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永贵  路媛 《群众》2020,(5):23-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和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制度架构及效能提升等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证。从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来看,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进一步锚定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向,即要在推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总体战略谋划中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变革方位和发展方向,形成以制度化为牵引的意识形态工作思路,切实提升“中国之治”的水平和效能。我们必须着眼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构、制度执行和制度革新,夯实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意识形态根基。  相似文献   

3.
王秀鹏 《前沿》2003,(9):110-111
法律观念的变革与否关系着一个国家法制化进程和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本文作者针对国内理论界多数学者从制度层面提出实现法治国家的现状 ,从观念层面对阻碍法治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基础的 ,它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任达 《人民政坛》2009,(7):40-40
《人民政坛》编辑部: 近几期。贵刊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解答。其中有一期,对三权分立与我国人大制度的区别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三权分立’制度与我国的国家性质显然相距甚远”,但并没有展开阐述。请问能否详细说明,为什么我国不适合搞“三权分立”?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社会政治实践中。很多国家满足于英国的制度安排。认为国家机器已经非常完善,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了。尤其是议会制度。但是作为“议会之母”的英国,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不断变革,使议会制度日臻完备。  相似文献   

6.
中国之“治”源于中国之“制”,“经国序民”在于“正其制度”。从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制度现代化,而国家制度体系的关键又在于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在国家制度体系中发挥着主轴性和支柱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迎来新一轮“制度转向”,政治制度建设提速增效,更加成熟定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系统提炼和拓展完善,从学理上进行理论更新已成为国家治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内容体系、内在结构和基本功能切入,以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为总体框架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实践发展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从规律结构、价值结构、层次结构与逻辑结构四个维度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结构进行了理论阐释,进而指出转化与载体功能、协调与稳定功能、动员与整合功能、代表与回应功能、规范与治理功能以及激励与创造功能等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7.
浅谈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于云汉近代以来的日本地方管理体制是以地方自治为基本特色的。现就其建立、演变及发展的几个问题,作些探索。一、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与演革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采用,始于明治21年(1888年)。当时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进行了行...  相似文献   

8.
日本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分析青木正子日本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是经过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社会福利的转型”而形成的。“转型”是相对于六十年代曾在建设“福利国家”的理念下,达成了社会福利的高度发展状态而言。笔者希望通过对日本社会福利制度的揭示,为中国正在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珂 《中国发展》2005,(4):8-11
制度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一项制度的产生或消亡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紧密相连.近20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中,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不断发生着矛盾冲突和碰撞,带来了制度的变革.本文主要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兴衰的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并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财源变化的角度对政府责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公证制度属于拉丁公证制度体系范畴,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日本公证制度采用公证人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公证人担当国家公证的职能,国家对公证人按照准公务员标准进行管理。作为一种预防性司法手段,日本公证制度在国家对社会事务的间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制度建设经验对我国公证制度的健全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毓慧 《政策》2002,(2):28-28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之相配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也在加速进行。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受众最广、变革最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息息相关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权益,成为最受瞩目的国家政策,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化历程中实施经济追赶战略的典型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日本、东亚等制度模仿的历史回顾和比较,证明,凡是在英国之后实施现代化追赶成功的国家,都是走的结合自己国情、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特别是制度后发优势之路。是否重视制度模仿,制度模仿是否与国情相结合,是后发国能否成功实现经济追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解读“中国模式”的制度内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形成,是自己国家和民族特色长期演绎和变革的结果,即内生性,制度内生性不仅体现出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模式的创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巴黎公社的委员制以及苏联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制于中国的人民政权建设实践.在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和艰难探索中,终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政治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变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芳  阮兴文 《创造》2019,(6):62-64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和实施,激发了中国投资者新一轮的海外投资热潮。除了“一带一路”国家外,中国在许多具有资源互补性的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以澳大利亚为例,根据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2019年6月公布的报告,2017年至2018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达237亿澳元。但是,澳大利亚对外国投资实行国家利益审查制度,这使得很多中国投资者尤其是国有企业投资者对澳大利亚投资时遇到诸多障碍。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的审查制度,如美国有对外国投资者的“国家安全审查”,加拿大有“净利益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崭新制度文明形态,是中国逻辑与世界逻辑交互作用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论断为深化中国制度理论研究开启了新的学术视域,文明的累进性、形态的具体性原则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中国制度的内生演化逻辑;人类文明发展的共产主义取向充分表明中国制度的先进性价值和普遍性底蕴;不同文明形态间基于平等基础的交往对话性,为完善中国制度理论、走出话语困境提供学理支持。立足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视域,需要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生性演化与开放性发展间的张力,在推进世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制度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本文从教育制度变革的基础出发,讨论了教育制度变革的可能性与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能对教育制度的变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迅速崛起离不开目前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它包括:彻底终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各种政治运动;为历次政治运动的受害者平反;废除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制度,进行村民自治;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官员“选拔”和“选举”相结合的制度;广泛实行了官员提拔公示制度;改革户口和档案管理制度;大规模削减各种行政审批...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制度优势形成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龙 《湖湘论坛》2020,33(3):5-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概括,揭示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建设、国家治理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制度优势形成的理论支撑。历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是中国制度优势形成的社会基础。人民是制度建构、实践和评价的主体,人民的拥护和认同是中国制度优势形成的主体条件。为保持生命力、顺应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制度优势形成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业转型期的农业工业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转型是农业由低发展阶段向高发展阶段的转变过程,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我国现阶段农业正处在这种转型阶段,由来已久的“三农”矛盾表现得十分突出和尖锐。所以,能否全面解决“三农”矛盾,是能否实现我国农业转型的根本问题。在这里,农业工业化作为农业转型的战略选择和制度创新,就是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