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错案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刑事司法理念较落后,以及现行刑事诉讼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同时相关人员的司法能力不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刑事错案的发生。因而,强化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完善诉讼制度,改善司法环境,从而建立长效机制,是避免冤错案件发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无论理论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对刑事错案的标准、认定程序等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一般认为,所谓刑事错案是指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案件的事实、证据认定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从而造成定罪量刑错误的案件。造成刑事错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办案人员的心理误区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因素,在这些错误心理误导下,极可能导致错案出现。  相似文献   

3.
陆宝春 《法制与社会》2012,(12):105-107
刑事错案成为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副产品,其发生难以杜绝。为了防范错案的发生,提高办案质量,杜绝司法腐败,出台了"错案追究制"。刑事错案追究制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冤假错案频繁发生、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需要刑事错案的司法善后。完善刑事错案司法纠正、刑事错案司法赔偿、刑事错案司法追究、刑事错案过滤和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4.
公平与正义是一个永恒的法律问题,但在某种意义上,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从佘祥林案、杜培武案到近期的"张氏叔侄案",每一起刑事错案的发现到纠正,都让人震惊和惋惜。我们要做的不应仅仅是简单的道歉、补偿,而是必须正视这一严酷的现实,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些错案背后的问题,归纳和总结经验教训,要透过这些案件发现错案背后的成因,进而指导日后的刑事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5.
“刑事错案认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错案的本质属性是:每一起刑事错案,都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了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不当侵害。根据这一本质属性,刑事诉讼活动中因为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原因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的所有情形都属于刑事错案。研究"刑事错案认定标准"是为了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建立防错特别是纠错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刑事错案作为刑事司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并未被所有的学者给予正视.否认刑事错案的学者认为,没有错案,只有违法审判。然而众多的学者还是赞成刑事错案这一说法.并给出了不同的概念。错案是错误的一种,刑事错案则又是错案之其一。中国古代和西方都对刑事错案有所研究,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的刑事错案概念。可以将刑事错案存在的语境分为诉讼语境和诉讼外语境。在诉讼语境中,学者对刑事错案的概念有“主观说”、“客观说”、“主客观统一说”以及“三重标准说”等等。实践中,有些存在错误的诉讼情形不属于错案:漏罪、漏人情形,量刑偏重偏轻,存疑案件,一般性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被否定的正常诉讼行为.法律的变化导致刑罚变化.  相似文献   

7.
王晋  刘志远 《法学杂志》2007,28(6):76-78
刑事错案是指处理决定与案件事实或法律规定不符的刑事案件,它具有结果性、诉讼阶段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刑事错案的判定应当依据相应的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实际上是一种刑事司法行为,应当由司法机关行使.检察环节刑事错案的判定主体主要是检察机关自身,判定的标志主要是各类撤销决定.法院的无罪判决是检察机关错误起诉的判定标志,但不能成为检察机关错误逮捕的判定标志.  相似文献   

8.
正培根曾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十次犯罪。也诚如诉讼法学家何家弘所说:冤家错案总是古今中外刑事司法领域中难以驱散的幽灵,错案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和蛰伏性。近年来,随着赵作海、李怀亮等"亡者归来"、"真凶落网"案件在社会上引起的热议,刑事错案的防范与救济成为了司法实务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一、美英等国刑事错案概况美国是法律制度和诉讼程序比较完善的国家,但  相似文献   

9.
刑事错案存在主体的特定性、主观可归责性、客观失真性等特点。落后的刑事司法观念,刑事司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律规定存在缺陷以及司法体制机制存在诸多不足是形成刑事错案的重要成因。应从提高刑事司法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司法体制,强化辩方力量赋予律师完整的辩护权以及完善相关证据制度,践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方面预防刑事错案。  相似文献   

10.
错案责任追究制:看上去很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案是人类司法中永恒的痛。近一段时间,随着聂树斌、余祥林与胥敬祥等案件相继曝光,国人对刑事"错案"的关注空前高涨。如何恢复正义、如何启动国家赔偿与错案追究等救济程序,均成为时下街论巷议的热门话题。然而,在这些案件中,追究错案始作俑者责任的行动却姗姗来迟,甚至是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11.
王乐龙 《行政与法》2009,(2):123-126
冤假错案是对冤案、假案、错案的笼统说法,通常又被认为是刑事错案的代名词.冤案、假案、错案及刑事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错案,其可以表现为冤案,也可以表现为假案,或者既是冤案,又是假案.研究刑事错案对于深化刑事司法改革,提高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丰富刑事司法理论和刑事诉讼法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刑事错案的不可避免性,使得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对刑事错案的法律救济方面,以期在错案发生后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我国现行的错案救济机制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以充分保障人权为出发点,对现行错案法律救济机制进行改革,从而重塑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法律思维方法相比,法律经济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优势,尤其在用于分析刑事司法和刑事错案的成本时.统计推理领域中"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分类方法为研究刑事错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我国司法机关对刑事错案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在对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进行权衡,特别是对刑事司法和刑事错案的成本进行评估以后,最终确立了"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法治的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者对何为刑事错案的问题存在着认识上的严重分歧,这显然不利于发挥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明确指导作用。鉴于此,有必要厘清人们对刑事错案的模糊认识,探讨刑事错案产生缘由及其应对之策,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尽可能地减少错案的发生,确保司法公正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  相似文献   

15.
导致刑事错案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既有司法理念、程序设置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舆论影响、干预司法等方面的原因,更有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方面的原因。刑事错案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程序各个阶段,错案的发生与公安、司法机关均有关系。通过对刑事错案原因的多维透视,最大限度防范刑事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判》2011,(4):12-12
近年来刑事错案不断见诸报端,如河南就先后出现了赵作海错案、“时建锋天价逃费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认为,这些错案的产生,既有法官素质、责任意识、法院内部管理以及上下级法院监督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刑事错案与检察官的不端行为有何关系?负责指控犯罪的检察官是否应对错案承担相应的责任?由检察官不当行为导致的错案如何进行救济?尼努·莱昂斯案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国检察官不端行为的范例。一、基本案情尼努·莱昂斯(Nino Lyons),1960年生,商人,是美  相似文献   

18.
刘晓丹 《法制与社会》2014,(18):287-288,292
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理论界和司法机关应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坚守防止冤家错案的法律底线,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刑事案件数量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轻罪案件所占比例甚高,而司法资源紧缺和全球刑事文明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刑事司法方式改革,因此,研究轻罪案件的处理,探讨简约、有效、人道、文明的刑事司法路径,实现司法资源在轻微犯罪案件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云南杜培武、湖北佘祥林、河南赵作海、浙江张氏叔侄等刑事错案频频爆出,不断吸引公众眼球,刑事司法体制和制度不断遭受质疑。刑事错案不但让真正的罪犯逃离法律的制裁,也给蒙冤者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重则人头落地,轻则让当事人及其家属的社会活动处处受限。一系列冤案昭雪反映了中国司法人权保护进步,但刑事错案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司法公信力,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